張方方
2017年,“人工智能”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新材料、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共同成為我國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目標。
過去的一年里,AlphaGo與李世石的大戰硝煙未平,它的升級版Master就在圍棋網絡對戰中創下了連勝60局,打敗+幾位世界冠軍的新紀錄:阿里云小Ai成功預測了《我是歌手》總冠軍:“最強大腦”王昱珩惜敗百度小度……人工智能以一代網紅的形象迅速而直觀地走進公眾視野。
這不過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冰山一角。本屆兩會上,科技界的代表委員們談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他們看來,隨著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些信息新環境的延展,人工智能已經告別略顯笨拙的1.0時代,在性能升級、應用深入的道路上,跑向2.0時代(AI2.0)。
AI20的技術特征是什么?
當下看來,它體現在4個方面:從傳統知識表達技術到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轉向大數據驅動和知識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從分類型處理視覺、聽覺、文字等多媒體數據,邁向跨媒體認知、學習和推理的新水平:從追求“智能機器”到高水平的人機協同融合,走向混合型增強智能的新計算形態:從聚焦研究“個體智能”到基于互聯網絡的群體智能,形成在網上激發組織群體智能的技術與平臺等。
到了AI2.0時代,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農業和智能國防5個重點領域實現全產業鏈智能化,才是一個國家將要面臨的新一輪挑戰。這意味著人工智能甚至會成為與土地、勞動、資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產要素,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國家應把人工智能上升到戰略層面,對其進行系統規劃、加速布局,搶抓全球產業制高點。
事實上,在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前,人工智能已經是我國各界關注的熱點。2015年7月,人工智能就被寫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3月,又被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聯合下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人工智能在我國逐漸邁開了步伐。
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形勢,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關于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部署還在進行動態調整,我國正在制定促進中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規劃,旨在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建設、社會民生、環保事業、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應用:同時,中央財政將設立一個專項,主要在基礎研究、核心關鍵、共性技術上下功夫,以建立開放的軟件平臺、開源的硬件平臺,以及專業化的眾創空間。
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年。當國家的戰略意圖滿懷誠意地展開,“人工智能+”像一聲春雷,響徹在這個充滿希望的三月,為各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人工智能,現在布局,一點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