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與會者拿到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為第一個亮點,其右上角上竟然加了一個二維碼,“掃一掃”之后,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便以視頻和圖解形式展現于眼前。
人們對于二維碼當然不陌生。如今的“掃一掃”早已不局限于手機支付和社交網站/軟件登錄等,商品上的二維碼可以用來追溯其來源、辨別真偽,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成為一把天然鑰匙,二維碼式的電子憑證也因方便、安全、抗毀損等走進了公眾的生活……
在這個“掃一掃”成為新常態的時代里,政府工作報告上的二維碼,拉近了公眾與政府之間的距離。而一份數字化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出政府職能正在向智能化轉變的信號,而“互聯網+”行動的深入實施也已經初見成效。下一個互聯網技術的爆發點
以往的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中,字幕需要人工打出來,在直播的延時中迅速配好或后期添加,而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網絡直播中,科大訊飛通過其語音識別技術提供了配套的實時講話字幕,令人耳目一新。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到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為此,他建議設立人工智能國家實驗室,有利于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源頭技術創新。而源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到典型應用示范創新等產業鏈資源的整合,可以盡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
“應在國家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專項規劃”,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說。這一點,已經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代表們的共識,他們希望可以因時制宜,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的突破,加強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推動行業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從而促進人工智能在我國的綜合發展。
早在2015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就曾提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現在,腦科學研究已經被列為“事關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中國大腦”也被贊為最具前瞻性的提案。今年,李彥宏著力于人工智能的應用,他認為,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的當下,誰率先在應用上實現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智能時代的競爭中占據優勢。他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總體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智能+經濟”的發展,從觀念引導、制度創新、數據開放和專項支持等方面,為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
這些代表委員們,以企業為平臺,在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和群體智能方面深入實踐。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繼“互聯網+”、虛擬現實(VR)之后,下一個互聯網技術的爆發點。
全國政協委員、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站在我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上在思考,強調“云制造”的概念,為這一觀點做了另一個層面上的佐證。
他認為,在大數據時代,云制造的實質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云制造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通過360度全景的數字視角,為制造業提供預測自主維修、決策支持分析,促進智能工業的自適應、自感應、自調理和盡可能的零宕機、零排放、零維修,打造智能化供應鏈。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6年,我國就已經在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駱沙鳴認為,除北京、杭州、深圳外,在全國各地建立分布合理的工業大數據中心,促進中國云制造,將有利于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以創新轉型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產業共生、協同創新、智能制造、品牌升級、服務增值、綠色發展為導向,加快打造創新型制造業強國的節奏。擁抱“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不僅屬于IT領域,它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極大地提高診療效率,對于我國醫學資源稀缺的情況而言,具有戰略價值。
葛均波建議成立人工智能醫學應用開發專項辦公室或研究院,由計算機科學家、醫學家等組成團隊,完成人工智能醫學領域的理論框架建設。同時,政府要引領并邀請社會各界共同設立基金,扶持相關開發單位:鼓勵各專科領域的優秀醫學家參與人工智能開發。
一言概之,人工智能融入醫學對于精準醫療和快速診斷的發展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談到醫學應用,“看病貴”也是個繞不開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郭躍進認為,大數據將會在極大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隨著信息技術在各個城市公立醫院的廣泛深入應用,處方的數字化、住院結賬單等數字化醫療信息的數字化,只要有關部門將這些數據歸集起來,采用一定的數據分析判斷,就能夠全面歸集病人、接診醫生、主治醫生、治療處方、住院費用以及結賬單等基礎信息。據此,可以為準確、科學、公正評價醫生診療效果與費用、醫院管理提供全面客觀真實的數據支撐。他還建議,在大數據基礎上,建立科學可行的治愈率隨機抽查機制,防止為降低病種診療費用不顧治療效果的現象發生,將費用控制與提高治療效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解決“看病貴”的難題。
李彥宏的提案更關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幫助解決兒童走失和交通擁堵問題。我國拐賣兒童案件已呈現“低發高破”態勢,但仍然有案件因線索不足難以偵破。現在的人臉識別技術不僅能夠提升圖像偵查效率,還能夠實現海量人臉數據的跨年齡比對。為此,他建議建立適用于搜尋走失兒童的人臉識別模型,建立覆蓋全國的走失兒童數據庫,同時將人臉識別技術與治安、交通監控系統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兒童走失案件的偵破效率與破案率。
針對交通擁堵問題,李彥宏認為目前我國交通信號燈系統在數據采集、算法優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無法充分發揮其在緩解交通壓力方面的作用。他提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圖像分割等技術提升交通流數據采集能力:加強智能交通信號燈配時方案算法研究:建議在有條件地區開展智能交通信號燈應用示范項目。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視察時提出“三個如何”: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7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回答好了“三個如何”,就是民生!這些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只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生活縮影,以民生為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將會使人們的衣食住行向著更加智慧、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升級,使得“數字公民”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