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燕
【摘 要】本文論述說普通話不標準帶來的壞處以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語音教學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以音悟情、創環境重熏陶、以活動促發展三種策略,以解決說普通話不標準的問題。
【關鍵詞】壯語方言 高中語文 普通話語音教學 以音悟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08-02
壯族人說普通話的時候,因為其母語發音方式和普通話發音方式不同,所以常常帶有壯民族特色的“夾壯”現象,為此鬧了不少笑話。既然我們說的普通話不夠標準,那么在教學中就應該注重糾正,不斷提高普通話水平。而事實情況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音教學被邊緣化。究其原因,這跟高考的考試試題構成有關系。這些年“識記現代漢語字音”的題目考得越來越少,很多以“考試為指揮棒”的高中學校自然就忽視了對字音的識記,更何況即使考到字音題,那也是要求“識記”,以筆試的方式考察,而不是以口語的方式,跟考生的語音沒有直接關系,可想而知高中教師和學生對普通話語音的重視程度了。更何況,周圍的同學朋友說的都是有著“民族特色”的普通話,就你一個人在那里“咬文嚼字”的,顯得另類,久而久之大家就更不注重語音的標準了。可是,這是正確的做法嗎?
一、普通話不標準的壞處和高中語文要注重語音教學的必要性
(一)影響高中生的日常交際
這就要從“夾壯”普通話鬧的笑話說起了。某日,某住校生要上教室學習,忘記帶上了《求學》雜志,他在操場對著宿舍喊話—— 某某,你上教室的時候幫我拿一下我的《求學》,等到某某同學上教室的時候,給他拿了一雙球鞋,把大家都給笑翻了。原來這位同學把“求學”中的“xúe(學)”念成了“xíe(鞋)”,造成了誤會。諸如此類的還有“快來吃西瓜喂,你吃大便(大片),我吃小便(小片)”“我站在瘋狗(風口)旁邊”……這極大地影響了高中生的日常交際,容易給同學之間帶來誤會。同時,說普通話“夾壯”的同學,在大家的哄笑聲中也很不自在,特別是在這樣敏感的青春期階段,這些同學由此很容易感到自卑,這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二)使集會等嚴肅場合顯得很不莊重
很多學校,每周都有舉行升旗儀式的習慣,某校也不例外。在儀仗隊出旗的時候,大家屏聲靜氣,行注目禮,升旗準備工作就緒了,廣播里傳來主持人的聲音“升旗儀式,現在‘該死(‘開始念成了‘該死)”,大家一片嘩然,原來一片莊重的氣氛變得毫無嚴肅可言。
(三)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語文素養的培養
現今壯語方言地區在課堂教學中大多采用普通話教學,可是在課后,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甚至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說的卻還是壯語方言,學生在家庭中跟家人的交流大多也是用壯語方言。可以說壯語的發音方式每天都在影響這些同學的普通話發音,使得本地區的普通話帶上了明顯的“夾壯”色彩。
壯語方言與普通話的語音存在三方面的不同:(1)聲母方面。沒有送氣音,如把 p→b(“坡”說成“波”);沒有塞擦音、翹舌聲母,只有擦音,所有的翹舌音全部發不出,和塞擦音一起大多發成了擦音,如把 j、q→x(“剪、錢”說成閑)z、c、zh、ch、sh→s(“棗、草、找、吵、少”說成“掃”)。(2)韻母方面。把撮口呼說成齊齒呼,如把ü→i(“女”說成“你”);丟掉韻頭 i、u、ǖ,如把“ia、ie、iao、ian、iang、iong”中的 i 丟失,把“丟”說成“都”;沒有翹舌音,沒有兒化音,如把“兒子”說成“鵝子”,把“二”說成“餓”。(3)聲調方面。普通話的調值和壯語方言的調值也有很大不同,而且沒有輕聲。
受方言音影響,壯語方言地區的人們大都普通話不標準,故而高中語文課堂學生體會文章音韻美的效果被大打折扣,失去了很多美感,進而在體悟作者情感的深度的時候也會受影響。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想通過吟誦來體會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可是你卻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讀成了“猩猩的我叟了,剩盧我猩猩的來;我猩猩的騷叟,朔別西顛的銀賽……”這首詩還有何美感可言?同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如不能很好地把握普通話的調值,常把 55 度讀成 33 度,51 度讀成 42 度,那就很難讀出詩文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感覺;讀不出輕聲字正確讀音,就很難讀出朱自清名篇《春天來了》那種抑揚頓挫、泉水叮咚般的音韻美,體悟作者的愉悅之情也沒有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讀不出兒化音,就難讀準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中的臺詞了,在分角色朗讀中,就更難把那種京味兒給表現出來。
語言的美感失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就無法被激發出來,教學的效果也就被大打折扣,學生的語文成績就難以提高,語文素養也很難培養。
二、糾正說普通話不標準的策略
(一)加強高中語文普通話語音教學
首先,要求教師本身有比較高的普通話素養,要求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在二級甲等以上,鼓勵更多教師提高到一級乙等,甚至是一級甲等;其次,要求老師具備一定的語音理論知識,了解本地方言與普通話在發音方式上的異同,掌握普通話聲母、韻母正確的發音位置和發音方法,切實找到行之有效的指導學生糾正錯誤讀音的方法;再者,相關語言工作部門,如自治區級、市級語委辦多搭建平臺,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和相關理論知識。
(二)在詩文教學中教會學生以音悟情,激發語音學習興趣
因為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顯得特別“功利”,高考考得多的他們就特別重視,高考不考的或者考得少的他們就不重視。想要學生重視普通話語音的學習就必須找到它與高考的結合點。在高考中,古詩文鑒賞考查是一個重要的版塊,其中體悟詩文的情感又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這時候,在詩文教學中教會學生以音悟情,就可以激發學生普通話語音學習的興趣。下面以古詩的聲韻選擇與表達情感的不同為例談一談如何以音悟情。
陸游的《釵頭鳳》寫的是自己的愛情悲劇,詞的上片通過追憶往昔美滿的愛情生活,感嘆被迫離異的痛苦,分兩層意思;詞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現實,進一步抒寫妻被迫離異的巨大哀痛,也分為兩層。《釵頭鳳》開頭:“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手、酒、柳”用上聲韻,多么婉轉、細膩,好像捧在手里,有說不盡的珍愛。但是下面一轉:“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改用入聲韻,滿腔的壓抑憤懣。下片前面不再用上聲韻,而用去聲韻:“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是一種怨恨、發泄的口氣。然后,仍然轉入聲韻結束:“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重歸于壓抑和痛苦。聲韻的轉換表達出了詩人不同的情感,可見,掌握聲韻對把握這首詩的情感起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此外,漢語的韻母構成也與情感表達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尤”韻,由iou三個元音構成,發音綿長,口型由閉而開再閉,拖長后,自然有悠長、悠遠、思悠悠恨悠悠之義。而在漢語的韻母中,開口音響亮,多表達開闊、明朗、有力的情緒;閉口音發音低沉,多表達細膩、悠長、低沉的情緒。所以閉口的 i、u、ü 韻則常用于細膩纏綿的情詩(詞);開朗豪放的言志之作則多用 a、o 這些開口韻。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 28 字中有 15 個以ɑ、o為韻腹的開口音,奠定了明朗基調,其余 13 個字是合口音。這首詩為千古佳作,與其聲韻美大有關系。
(三)創環境重熏陶,以活動促發展
除了課堂教學,在課外活動的第二課堂,也要積極創造比較好的語音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得以提高普通話水平。如利用學校廣播站、網站等平臺播放以標準普通話朗讀的美文等。還可以開展演講、詩歌朗誦、課本劇等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糾正錯音,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
總之,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普通話語音教學,幫助壯族學生講好普通話,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語文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