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佘甜甜+朱亞成
中圖分類號:G88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與專家訪談法對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開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瑜伽教學體系,更好地推動瑜伽教學的發展和改革。
關鍵詞瑜伽專項課課程設置首都體育學院
瑜伽是一種身、心、靈相結合的運動項目,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經開展瑜伽健身普修課程,但專項課程唯有首都體育學院于2010年在社會與休閑體育專業開設,其創新性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對首都體育學院開設瑜伽專項課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促進學校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實施素質教育,適應社會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對象
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開設的影響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搜集與并閱讀與本研究相關的瑜伽、體育課程改革等方面資料和書籍,進行統計和分析。
(二)專家訪談法
與擔任首都體育學院瑜伽課程任課教師以及體育課程設置的專家(副教授一名,講師兩名),進行詳細訪談,為本文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和支持。
(三)邏輯分析法
對本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綜合與歸納、針對首都體育學院開設瑜伽專項課開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進一步完善瑜伽教育體系。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影響首都體育學院瑜伽課程開展的因素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體育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靈魂,它規定體育教育的前進方向和總方針。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自開設以來,一直處于改革實踐階段,瑜伽專項課程的教學大綱沒有完全區分與傳統普修瑜伽課程的差異,雖有創新但不完全,這樣會直接制約瑜伽專項課的發展方向與前進道路。
2.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
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教學情況處于改革實踐階段。理論課程的教學教材為帕譚佳里的《瑜伽經》,雖然相對確定了其教學教材的規范性,但也大大降低了理論課程的嚴謹性;實踐課程主要以王瑜伽為主,由瑜伽體式、瑜伽呼吸、瑜伽冥想這三部分組成,缺少多樣性,與社會市場相脫離。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傳統面授教學為主,長時間的反復同一內容,導致學生易產生疲勞,對課程的積極性降低,因而降低課程質量。
3.師資力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僅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更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維系良好師生關系的締造者。然而,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的授課教師數量極度匱乏且長時間未進行專業的校外進修學習。不光人數少,而且其專業性存在質疑,因此也制約著首都體育瑜伽專項課的發展。
4.學生動機
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其動機所支配的,故學習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學生不斷學習的傾向。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瑜伽專項課程初步認識仍停留在塑造形體、培養氣質和興趣愛好這三方面。學習的動機也以此為主,動機較為單純,從另一面也發現學生對于瑜伽的了解程度低,無法完全了解瑜伽專項課程的設置培養目標。
(二)促進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發展對策
1.規范瑜伽教材,完善瑜伽教學理論體系
首都體育學院開展瑜伽專項課已有5年之久,為了更好的發展瑜伽專項課,應有重點進行改造。第一,規范教學大綱,奠定良好基礎,確定準確的培養目標。第二,規范瑜伽教材、豐富教學內容,使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第三,建立合理的互評體系,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考察,重視反饋評價,促進課程提高。因此只有將瑜伽教學理論體系模型完善,才能促進課程改革的實施。
2.增加瑜伽師資力量,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瑜伽運動作為一門技術型主導性的時尚體育運動項目,那么傳播與教授瑜伽的教師就不僅要有廣博的瑜伽理論知識結構更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實踐經驗。目前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教師僅為1名,普修瑜伽課教師2名,教師資源匱乏。因此增加瑜伽師資力量,提高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為本校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可以將本校部分教師選派到健身俱樂部進行參加短期或長期的專業培訓,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理論、技術與教學訓練方法等。
3.加強建設瑜伽教學設施、場地等
教學設施是保證運動課程的硬件基礎,在教學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作為專業的體育院校必須重視場地設施的建設。雖然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的教學設施與場地基本滿足瑜伽的初步教學。但是促進首都體育學院瑜伽專項課開展的更好,學校應進一步的增加或完善場地硬件設施。學校教室可在原有基礎上安裝空調、地熱系統、吊帶等,以便學習熱瑜伽、高溫瑜伽、空中瑜伽等。
4.符合就業需求,緊跟市場變化
首都體育學院社會與休閑體育專業結合其專業的可塑性,創新性的將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大體確定為社區體育指導員、健身房方向。學校應使學校文化與社會市場無縫連接。可以建立校園瑜伽俱樂部,提高學生教學能力,讓學生自己當老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愿意從事健身行業的學生,提供鍛煉自我、提升自信、改變自我的暖心平臺,同時也提升學校的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張靚.對我國單科體育院校開設瑜伽課程的現狀調查分析[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0.
[2]李慧.對武漢市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的調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 朱亞成.關于《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若干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3):85-92.
[4] 朱亞成.近代學制變革對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6.15(1):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