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彥
摘要:在市場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移動互聯網成為常態的信息化進程中,石化行業生存發展的空間發生著深刻變化。作為油田企業群團組織只有順勢而為,力推“互聯網+”思維,加強工團女工組織的協同運作,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創新組織設置方式,瞄準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精細制度設計和實踐探索,開辟群團社會化運作新陣地,提振精神區位、突出主責主業,才能破解遇到的各種難題,破冰前行,以系統改革實現群團組織整體性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群團工作;探索
一、 群團組織面臨的現狀
群團組織是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的統稱。就油田企業來講,群團組織主要包括工會、共青團兩大系統。多年來,群團組織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參加形勢任務教育、技術技能比賽、娛樂健身等活動,活躍隊伍,提高員工的思想和技能素質建設,為油田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社會變革和油田改革,各種不利因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團組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群團組織的有效覆蓋不斷下降;群團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逐漸變弱;群團組織機關化現象日趨明顯;群團的服務資源日
趨缺乏。
二、破舊立新,創新機制,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
(一)健全群團工作評價機制
在油價“寒冬期”,面對企業和員工共同求生存的嚴峻形勢,完善投資和成本管控,優化經營決策,挖潛增效成為主旋律。群團組織承擔著服務企業發展和服務員工的“雙重”角色。為此,要從員工的實際需求入手,關注員工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和其他訴求,著手建立工作評估機制,對活動進行階段性或總結性評估,通過量化方式來評判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加強群團組織協同運作
培育專業化發展優勢,推進市場化運營,在油田層面實現同類資源集中管理、區域服務、市場運用、效益考核是油田“戰寒冬、求生存、謀發展”的策略和目標。在這一指導思想下,群團組織服務大局,既要圍繞中心工作,主動作為,施展所長,更要堅持主業意識,堅守基本定位和核心任務,把工作精力和工作力量聚焦到群眾工作上來。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要立足“大政工”格局,有機聯動、深度融合,根據所能優選項目,科學論證活動方案的可行性、整合部門間的資源,實現方案的最優化、范圍的最大化,減少重復性工作,形成群眾工作的合力,避免條線分割、各自為戰。
(三)開辟群團社會化運作新陣地
青年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經常組織活動,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也集合了許多青年才俊,主動吸納協會中的骨干分子,攜手開展活動,吸引更多青年參與,通過資源共享,惠及于員工,取得雙贏。
三、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群團組織升級版
(一)健全“網絡+網格”的群團組織模式
“網絡+網格”是在尊重現有縱向到底的體制性組織劃分和員工聚集方式的網絡基礎上,以“有一定數量的工團組織、有一定數量的自組織、有一定數量熱心公益、有一定聲望和影響力的能人”為標準,按照居住社區、興趣愛好等不同類型,建立以“網格”為單位的橫向組織載體,構建社會服務中心,在網格區域內以群團組織主持、各類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團隊參與網格理事會的方式,強化日常管理服務,通過縱向和橫向的組織,實現群團組織對員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一重或多重服務覆蓋,切實解決員工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困難。
(二)強化“網上+網下”的群團組織方式
“網上+網下”是在現有組織中,通過開拓網格“虛擬空間”將微博、QQ群、微信群等納入網格新媒體平臺,將網格中的各個要素、各項內容打包成為“服務產品”,移植到新媒體平臺上,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組織動員方式,向網上虛擬組織滲透工團工作的影響力,形成“網上虛擬召集---網下實體執行、網上宣傳引導—網下設計活動、網上對接需求—網下提供服務”的活動格局,強化群團組織的樞紐功能,對網格內員工的服務走向精細化、專業化和常態化,實現群團工作從聯系向服務,從傳統向現代、從封閉向開放的轉化,提升群團組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四、以敢于擔當的勇氣做好群團干部隊伍建設
(一)構建區域化群團基層模式
伴隨著油公司體制改革,扁平化的管理單元和精干的員工隊伍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基層群團組織的規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構建“1+N”的區域化群團基層模式,對于小到幾人、大到幾百人的基層組織都具有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在“1+N”的區域化群團基層模式中,“1”是區域內龍頭群團組織,“N”是區域內的群團組織和服務資源,以“1”角色牽頭,區域內群團組織發揮“N”的作用,改“單兵作戰”為“兵團作戰”,打通統籌各種組織資源的重要渠道,實現資源跨行業、跨領域的“大融合”,賦予基層群團組織新的活力。
(二)培育“接地氣”的群團干部
當前,對群團干部有這么一種說法:交通條件改善了,距離卻更遠了;學歷層次提高了,工作卻不會做了;信息手段先進了,溝通卻少了。盡管只是存在的個別現象,卻反映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善于做群眾工作是群團組織干部的看家本領,應當建立群團干部基層掛職制,定期參加基層活動,以最經濟、最簡便的方式服務員工。在加入群團機關體系前,要先“接地氣”,獲得過基層工作經驗,學會用員工的語言和方法來動員員工、組織員工、反映員工訴求,促進員工發展。干部升遷前,要有相當精力花在基層工作上,生活在群眾中,直接服務于員工,由員工評價“回爐訓練”的成果,達到增進情感交流和牢記員工疾苦的雙重目的。
在石化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群眾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需求出現重大變化的形勢面前,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極為緊迫。新常態下要求我們采用改革創新的思維、科學有效的辦法,繼承和發揮黨的群眾路線,全面提升群團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鄢順文.對石油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思考及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