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億萬
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作文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都是通過作文來表現出來的。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命題比較僵化
對于學生進行的作文訓練一般情況下分為幾個類型:命題式作文、口頭作文訓練、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自由作文等。例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的作文題目是采取命題式或者半命題式的方式來展現出來的,這種作文類型結構和目標比較明確,方便教師和學生把握。但是在農村教學環境中,教師日常接觸到外界世界的機會比較少,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中容易導致思想的固化,沒有太多的創新意識,很多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手段上沒有進行有效探索和創新,長此以往,會在教學活動中影響學生,最終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
(二)缺乏寫作素材
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寫作功底的積累需要日常生活以及素材的積累,因此,收集素材是寫作訓練開始的關鍵環節。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素材的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功底是無形的影響,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素材知識時無論遇到何種話題的作文都能夠找尋出相關的素材進行引證和說明。農村教師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大多是以平常的日記或周記的形式進行。日記或周記的形式對學生在寫作上沒有過多的限制和約束,很多學生在日記中都習慣于“流水賬”的形式,而這種寫作方式對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以及寫作技巧都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浪費學生的時間。而農村教學活動中相對于城市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課外活動形式缺乏,單調的學習方式、不完善的教學設備以及落后的師資力量都是制約學生有效的收集寫作素材的因素。
(三)有寫無改,忽略評價
作文修改環節是寫作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中曾經提到過,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修改的環節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自己都可以看出在寫作中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但是經過實際調查顯示,農村初中寫作教學中并沒有留時間給學生進行作文的修改,而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應付考試上。在農村教學中,語文教師并不重視作文的批改環節,對作文的批改形式化,評語過于單一,缺乏針對性指導意見。
二、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改善建議
(一)體驗生活,活躍思維
農村教學中存在的很大問題就是生活方式太單一,日常所進行的課外活動有限,學生整天局限在校園內進行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寫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前提一定要對寫作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這是教師需要探討的問題。寫作不僅是一門技巧性學科,同時需要結合自身真實的情感和體驗才能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例如,學校為了增強同學的體質,在學校開展了三人足球比賽,每個班都要選人參加。從選拔賽開始就讓學生針對這一次三人足球賽寫文章,文章體裁不限,可以是給同學加油的助威文章,也可以是在比賽中的所見、所聞等等,讓學生用心去寫作,學會用詞、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擴大閱讀量,借鑒他人經驗
寫作的基礎來源于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可以很好地體驗他人的寫作思想和寫作手法。讀書可以可以使人變得聰明睿智,可以讓人的思維變得開闊,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好的詞句的領悟能力和運用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的方式來運用好詞好句,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來描寫園中的趣事,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和學生一起分析,可以讓學生領會如何去分析文章中的名句,如何能夠將文章中的名句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教師應該重視批改環節
教師在實際的寫作教學活動中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是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方式,并不是通過幾篇經典作文的熟記硬背和照搬模仿能取代的。而寫作的技巧和方式基本上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所體現出來的,在批改環節,教師能夠詳細掌握學生在寫作中欠缺的東西,學生也能夠通過教師的批改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教師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一起參與進來,讓學生相互之間去借鑒別人的文章,做到吸取他人的精華部分,對文章中缺陷的內容可以提醒自己應該注意。
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在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綜合培養,學生在訓練寫作能力方面也要通過擴大閱讀量,多接觸生活來鞏固自身的寫作功底,只有實施長期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