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艷
摘 要:論述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和重要性,著重闡述了在中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關鍵詞:中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
英語作為文化部分的語言和文化傳播媒介的語言,決定了英語語言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然而,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而不考慮英語國家的文化。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新牛津版教材每一單元都包含一個話題,基本上每一個話題都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這為跨文化教育創造了條件。教師在教授這些材料時,僅傳授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會偏離編寫者的意圖。如,譯林牛津版9A第一單元是關于星座的話題,不要說學生,就是作為老師的我以前也從來沒聽說過。在漢語言文化中與此類似的是十二生肖,學生對十二生肖比較熟悉。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只重視語言點的傳授,而忽略了其文化內涵,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西方的星座與中國的十二生肖都是關于人的性格的,所不同的是一個由出生年份決定,一個由出生日期決定,從而就不能真正理解這篇閱讀材料。教師在進行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要適當地補充有關西方的星座內容。事實上,星座文化在西方社會影響非常廣泛,它不僅涉及人的性格的預測,還涉及人的運氣走勢等,與中國的算命文化也有相似之處。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深刻挖掘其包含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二、在訓練學生英語口語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老外夸一個中國人的妻子“How beautiful your wife is!”這個中國人回答說“where,where”。老外聽后感到很奇怪,我夸他夫人漂亮他怎么問我哪里漂亮?只好說哪里都漂亮。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它反映了如果我們在平時口語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知道漢語意思,而認為其文化差異無關緊要是不夠的,輕則在實際交際中會鬧出笑話,重則會引起誤會。我們學習英語其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口語是語言交流的最基本形式,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產生不解甚至誤解,從而導致交際失敗。
我們回到上面所舉的例子,之所以導致這樣的笑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在西方人的意識里,當別人發自內心贊美你的時候,你應該接受,并表示感謝。而在中國文化中,當受到別人贊美時我們都要謙虛一番。再比如,這樣一個句子:“Will you go to play football with us?”有的學生就會按照一般疑問句的否定回答,回答成“No, I wont.”在語法上確實沒錯,但這不符合西方人的思維,而且這也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西方人認為,即使你在拒絕別人,語氣也要委婉一點,讓對方容易接受,先要表現出很樂意的樣子,然后再給出拒絕的理由。其實,老外有時也挺要面子的。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與所學語言文化相一致的情境,將結構、功能與情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材料。
三、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則。例如,英語詞匯的變化有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的時態、語態,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人稱代詞的主格、賓格等等,但這些在漢語中都沒有,因而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英漢兩重語言在句子結構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英語句子總體上是按照“主、謂、賓、狀”的順序排列,而漢語句子總體上是按照“主、狀、謂、賓”的順序排列。教師在教語法時應注意英語語法的心理因素,讓學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和慣用語。例如,漢語說:“我認為杰克不是個誠實的男孩。”英語中要說:“I dont think Jack is an honest boy.”而不能說:“I think Jack is not an honest boy.”再如,別人問你:“It will not a fine day,ist it?”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it will.” 而不是“No,it wont.” 這都體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維方法不同,語言表達不同,句法結構也隨之不同。
總之,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方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上幾個方面,教師也可以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直接請外籍教師到校任教,通過與他們面對面交談,切身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