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河南許昌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不同人群對本科護士角色期待的差異性研究
劉艷艷
(河南許昌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目的探討醫生、護士、本科護生和住院病人對本科護理人員角色期待的差異性。方法用整群抽樣方法選擇調查對象,以問卷形式對其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46個條目中,研究對象在“積極遵守國家各項法令”“平等對待服務對象”等10個條目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護理工作中應重視本科護士人文知識和心理素質訓練,并強化其科研能力,以促進護理隊伍長遠發展。
本科護士;角色期待;差異性
隨著護理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本科護理人員進入臨床工作,并逐漸成為臨床護理隊伍的主力軍。他們具有較全面的知識與技能,為醫院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及科研等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是不同的人群由于職業和需要的差別,可能對本科護士的角色期待不一致。本文通過對醫生、護士、本科護生和住院病人進行問卷調查,試圖了解和比較其對合格本科護士角色期待的差異,為規范臨床本科護士護理行為、提高素質提供參考。
1.1 對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法,選取河南省7所二級甲等以上醫院不同科室在職在崗醫生、護士、住院病人和河南省3所本科院校護理學院本科護生共1 250人為研究對象。調查完畢共回收問卷1 164份,回收率93.1%。其中,醫生209人,護士342人,病人281人,本科護生332人。(1)醫生組:性別:男146人,女63人;職稱:住院醫師86人,主治醫師68人,副主任醫師35人,主任醫師20人;年齡:30歲及以下69人,31~40歲87人,41~50歲44人,50歲以上9人;從業年限:5年及以下84人,6~10年52人,11~20年46人,20年以上27人。(2)護士組:性別:男10人,女332人;職稱:護士127人,護師113人,主管護師81人,副主任護師13名,主任護師8名;年齡:30歲及以下203人,31~40歲87人,41~50歲46人,50歲以上6人;從業年限:5年及以下148人,6~10年99人,11~20年70人,20年以上25人。(3)護生組:性別:男28人,女304人。(4)病人組:性別:男127人,女154人;年齡:20歲及以下20人,21~40歲151人,41~60歲75人,60歲以上35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1人,中學114人,大學及以上126人。
1.2 研究內容
調查指標主要參考四川大學李桃對護理本科畢業生進行質量評價的指標[1],該指標經相關專家3輪修訂,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首先對不同研究對象進行預調查,并根據結果修訂問卷內容。修訂后的問卷包含被調查者一般資料調查和態度調查兩方面,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職稱等6項內容。問卷共設計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46項。利用利克特量表,將備選答案分為“非常同意”“同意”“無所謂”“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個級別,分別賦分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態度越弱。由于住院病人對本科護士科研能力和教學與管理能力評價主動性不強且了解有限,故病人問卷不含這兩項一級指標及其下屬的17項二級指標。
1.3 數據錄入和分析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等。
2.1 角色期待得分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在“積極遵守國家各項法令”等10個條目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果見表1。
2.2 不同研究對象間差異性比較
為進一步探討不同研究對象對本科護士角色期待的差異性,對10個有顯著性差異的條目進行組間差異比較,結果見表2。
3.1 不同人群對本科護理人才的角色期待情況
由表1可知,46個條目中只有10項(21.7%)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總體而言,被調查人群對本科護士的角色期待是基本一致的。同時,分析研究結果可知,本科護士作為護理隊伍中學歷較高的人員,社會對其期望也較高。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護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還需具備人文、社會等方面知識。因此,不同人群均表示希望本科護士不僅能夠理智、客觀和獨立地處理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具有實事求是、獨立自強、自律嚴謹、謙遜隨和、與人和睦相處等人格特征。相對而言,在護理科研和管理方面,被調查人群對本科護士的角色期待不高,這可能與傳統思想中對護理工作重視不足、當前臨床護理科研水平相對不高、醫院大多未對護士進行分層使用以及護理科研的深遠影響尚未真正體現等因素有關。
表1 研究對象對本科護士角色期待得分(±s,分)

表1 研究對象對本科護士角色期待得分(±s,分)
條目醫生護士護生病人F值P值思想道德積極遵守國家各項法令醫德醫風良好平等對待服務對象專業知識能力切實體現整體護理觀注意保護服務對象隱私科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強其他基本素質身體素質良好,可適應護理工作需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困難與挫折能恰當處理事務并及時調整狀態理解并尊重他人信念和觀點等1.62±0.50 1.53±0.55 1.67±0.51 1.56±0.53 1.44±0.51 1.53±0.56 5.67 6.07 3.95 0.00 0.00 0.01 1.71±0.49 1.68±0.50 1.77±0.47 1.58±0.52 1.58±0.53 1.56±0.52 1.67±0.51 1.55±0.55 1.52±0.53 1.57±0.53 1.65±0.52 1.63±0.49 1.73±0.54 1.57±0.51 1.65±0.51 1.69±0.54 1.69±0.50 1.44±0.53 1.37±0.50 1.51±0.55 1.65±0.56 1.50±0.55 1.61±0.53 1.45±0.52 1.52±0.54 1.58±0.53 1.53±0.53 1.55±0.55 1.52±0.56 1.58±0.54 1.56±0.51 1.69±0.57 1.66±0.54 4.00 6.92 6.81 4.08 4.18 4.63 5.90 0.01 0.00 0.00 0.01 0.01 0.00 0.00

表2 研究對象對本科護士角色期待的差異比較
3.2 本科護士角色期待的差異性分析
由表2可知,醫生和護士對本科護生的角色期待基本一致,差異較大的集中在護生與其他研究對象之間。首先,在“積極遵守國家各項法令”“理解并尊重他人信念和觀點等”“注意保護服務對象隱私”等方面,護生對本科護士有更高要求[2]。其次,在醫德醫風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醫生和護生之間存在差異,說明護生希望本科護士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學習能力,以符合其作為高學歷人群的特質。同時,護士和護生在“正確對待和處理困難與挫折”“能恰當處理事務并及時調整狀態”方面的差異,表明護生在心理和處事能力方面對本科護士有更高的期待,實際上也代表了護生對自身的要求。此外,在護理對象的平等對待、整體護理觀的體現、病人隱私保護和對他人信念的尊重等方面,病人與醫生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病人作為被服務對象,希望本科護士不僅能夠注意到他們疾病的變化,還能關注其心理需求以及被尊重的愿望。
本科護生作為未來護理事業的繼承者,自然而然地將對本科護士的角色期待轉化為對自身的要求,相對于其他人群,他們對本科護士的要求更為嚴格,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3,4]。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本科護理人員成為具有較高學歷的護理崗位從業者,社會對他們寄予了較高期望,他們承擔著臨床護理實踐、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多重任務,自身素質直接影響著護理事業的長遠發展。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同時更加重視本科護士作為高學歷人群提供的人文和心理方面的護理服務[5]。因此,本科護理人員不僅要認真學習護理新知識,還要加強護理科研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學習,養成尊重他人、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樹立本科護理人員良好的職業形象。
對于醫院或學校,要營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人文氛圍,以對護士(生)的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其職業生涯規劃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6];護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應該正確審視社會需求的變化,并堅持以此為導向,加強本科護士(生)人文理念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進而使他們運用相關人文知識與心理學知識更好地服務社會,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7]。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本科護士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本科護士科研素質是適應醫學科學發展及護理模式轉變的關鍵[8]。
[1]李桃.護理本科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4.
[2]陳靜,劉曉黎,張振香.醫療專業和護理專業實習學生對臨床醫生和護士角色期待的認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9):695-698.
[3]張曉靜,來小彬.護生對護士職業形象的認識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A):19-21.
[4]宋意,史瑞芬.本科護生與護理管理者對本科護士角色定位差異的研究[J].護理學報,2009,16(4A):4-6.
[5]Health Aff,陳桂英.美國研究發現增加本科護士數量可降低患者術后死亡率[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71.
[6]吳旭麗,王惠琴,蔡琳,等.不同初始學歷本科護士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6):247-250.
[7]王小燕,姜小鷹,冉啟果.護理本科生擇業意向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6):418-421.
[8]陶春燕,孫翔.護理本科生護理科研知識掌握情況及認知調查[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7):693-694.
R192.6
B
1671-1246(2017)11-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