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涵蓋范圍達170萬公頃,是中國境內占地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保護地。
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并存的地區。
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江并流保護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獨特的世界景觀
由于三江并流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歐亞大陸最集中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人文資源、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使該地區成為唯一的、獨特的世界奇觀。
20世紀80年代,一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在一張衛星遙感地圖上驚異地發現在地球位于東經98°—100°30′,北緯25°30′—29°的地區并行著三條永不干涸奔騰的大江,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地區。
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觀。
三江同發源于青藏高原,攜手并肩在云南崇山峻嶺中奔流。由北向南,途徑3000多米深的峽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其中,怒江與瀾滄江空中最短直線距離僅18.6公里,而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僅66.3公里,沿途從海拔760米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地理落差巨大。
金沙江經石鼓鎮天造奇觀(長江第一灣)急轉回頭大江東去最終流入太平洋,而瀾滄江、怒江穿流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最終流入印度洋。
地理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歷史教科書,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構成了在150公里內相同排列的獨龍江、高黎貢山、怒江、瀾滄江、云嶺、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脈和大江形成的橫斷山脈的主體,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這一絕無僅有的高山峽谷自然景觀。
在這片區域中隨處可見高山,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異的雪山,其中梅里雪山、白馬雪山和哈巴雪山構成了壯觀的空中風景輪廓。與雪山相伴的是靜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羅棋布的數百個冰蝕湖泊。海拔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蓋著萬年冰川,晶瑩剔透的冰川從峰頂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明永村森林地帶,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壯觀且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
溫帶生物的庇護所
三江并流地區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觀的縮影。三江并流地區名列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十七個“關鍵地區”的第一位。三江并流地區是世界級物種基因庫,是中國三大生態物種中心之一。這一區域擁有中國25%以上的動物物種,其中,許多是殘遺群落和瀕危物種。
許多中國的稀有瀕危動物都生活在被提名區域范圍之內,其中:有80種動物列在中國動物紅皮書之上,這80種動物中有20種被認為是瀕危動物;有79種動物被列在1997年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之上;有57種動物被列在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的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之上。
在靠近東亞、東南亞和西藏生物地理分布區的邊界位置上,這一區域同時還為每一地區眾多的物種提供了一個滿足并達到它們各自分布界限的走廊。大多數稀有瀕危動物都生活在這一區域的西部地區,特別是緬甸邊界上狹窄而悠長的高黎貢山脈以及位于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的云嶺山脈之中。
每年春暖花開時,這里綠毯般的草甸上、幽靜的林中、湛藍的湖邊,到處是花的海洋,可以觀賞到200多種杜鵑、近百種龍膽、報春及綠絨馬先蒿、杓蘭、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植物學界將三江并流地區稱為“天然高山花園”。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并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并流區域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他們對此區域顯著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少數民族獨特文化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