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角度出發,探究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策略。首先,分析了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需求;然后,分析了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存在的矛盾。按照外部和內部利益相關者的分類提出了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的對策,以期為我國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
作者簡介:劉興民(1964-),男,遼寧黑山人,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與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12-0081-06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供給側改革”首次被提出,并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1]在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遼寧省全力推進商貿流通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助力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然而,遼寧高職商貿專業群對生源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不足,使得高職生源相對減少。同時,在商貿流通業亟需人才的情況下,各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與企業崗位需求卻不匹配,說明高職商貿專業群人才供給與需求的錯配,存在人才供給結構不優、供給質量不高、供給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遼寧高職商貿專業群作為為商貿流通專業提供專業人才的來源庫要要順應社會發展大勢,重新審視專業吸引力,著力推進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高職教育供給結構與人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形成有效對接和匹配的供需結構,提升遼寧高職商貿專業群服務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能力[2]。
一、相關理論綜述
(一)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研究現狀
通過萬方數據庫和CNKI數據庫檢索發現,供給側的研究趨勢自2015年起迅猛遞增,研究熱詞主要集中在“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等經濟詞匯,具體見圖1。同時,以“高職供給側”、“商貿流通專業群”為篇名進行模糊檢索發現,截止到2016年11月,對于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內涵、影響以及策略方面[1-4]。主要觀點如表1所示。對于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的研究主要從企業視角,學生需求視角研究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5-6],主要觀點如表2所示。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目前,針對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企業和學生視角,探尋的角度和維度略顯單一,因此,本文從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角度探尋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
(二)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
1.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專業群是指由一個或多個就業率高、辦學實力強的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若干個技術領域或技能水平相近、對象相同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集合[7]。商貿流通專業群指的是面向企業中的商貿流通崗位群,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相關,具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要求、并能涵蓋商貿流通領域的由若干個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集群[8]。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的人才培養區別于高等教育與中職教育,具有一線性、基層性和普及性[9]。
2.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結構。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結構指的是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系統內部各個組成部分,在協調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構形式。包括區域結構、資源投入結構、專業結構、課程結構、師資結構、行政管理體制結構等。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內涵可以是“供給側”加上“結構性”加上“改革”的集合來理解,也就是基于提高供給的質量,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使得要素適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需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10-11]。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從高職商貿專業群各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出發,提高專業群供給結構與需求的適應性,實現高職商貿專業群結構的優化和資源配置。
二、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的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
(一)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的利益相關者
弗里曼在其1984年出版的《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該理論從經濟學角度清晰地解構了“責任即利益”的觀點。他強調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組織活動中,應綜合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不僅僅是為某一個體利益,而應該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12]。任何一種利益相關者組織,只有在真正重視并盡力滿足其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的前提下,組織本身長期的、可持續的利益才能得以維系[13-14]。本文借助利益相關者這一理論,將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利益相關者按內外部劃分,認為內部利益相關者包括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管理者、教師、學生,外部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行業、產業、政府、職教集團等組織、競爭者。
(二)利益相關者對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的價值需求
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需求能否滿足影響著高職供給側的質量、效率,因此,明確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需求以及其在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中的權力以及利益水平高低顯得尤為重要。見圖2所示。
本文結合Mendelow的權力/利益分析矩陣利益相關者分析圖,對高職商貿專業群各利益相關者的改革權力和利益水平進行了說明,見表3所示。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的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存在的矛盾
通過表3可以看出,在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利益相關者中,改革權力和利益水平雙高的是管理者、企業、行業和產業,利益水平單一高的是教師和學生。他們是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的獲利者也是權力影響者。因此,下面著重分析基于上述利益相關者的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供給側改革存在的矛盾,
(一)商貿流通專業群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之間矛盾
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商貿流通企業的業態也在發生著改變,大量電子商務企業、物流企業飛速發展,對一線商貿流通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遞增,然而商貿流通專業群人才畢業生的實踐技能不足,導致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二是很多需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崗位招不到人,使得高校和企業人才供需之間出現失調。因此,從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需求出發進行供給側結構調整,才能更好的使商貿流通專業群的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高。
(二)產業需求與專業結構之間的矛盾
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并不符合,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第二產業各方面優勢明顯。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遼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商貿流通業的實力也在不斷增強,遼寧于2016年8月26日發布《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該意見指出:“以推進商貿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為重點,以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商貿流通發展新模式,推動傳統商貿流通行業由粗放型向發展信息化、標準化、現代化轉型,更好適應市場經濟新需求,引領新消費”[15],商貿流通專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商貿流通專業群由于沒有對產業需求的人才進行細分,導致一些專業培養方向過時,專業設置重復率高,專業內涵建設不明確,與產業機構形成錯位[16]。
(三)政府政策與企業實施之間的矛盾
由于商貿流通專業的實踐要求不同于一些工科專業,政府為了推動高職商貿專業群的建設和發展,往往向企業釋放一些好的政策,促進校企合作。然而,企業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只執行一些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對于一些屬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卻無法帶來經濟利益的政策實施度較低。因此,多年來,政府主導的校企合作在利益水平不均的情況下,一直沒有進入高效能行列。
(四)教師授課與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高職院校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教學工作量多,壓力較大,同時,企業不愿接收教師去實踐,政府主導的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培訓又少,以致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無法有更多的時間或是機會去企業掛職鍛煉,教師的實踐知識不能與企業現實管理與時俱進,導致實踐與理論嚴重脫節,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的實用知識效能低,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教學產生抵觸情緒。
另一方面,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的學生目前基本上都是90后,他們是網絡一族,每天接收著各種網絡信息,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傳統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受創業熱潮的影響以及移動應用平臺的迅速發展,很多商貿流通專業群的學生成為了微商,他們的實踐技能甚至有些優于教師,然而,一些公辦高職院校商貿流通專業群的教師仍然固守傳統,不進行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進行教學改革,使得學生學習倦怠現象嚴重,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基于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的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對策
(一)內部利益相關者
1.管理者。基于“互聯網+”的新思路,著眼于遼寧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服務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為己任,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從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出發進行市場細分,優化專業結構,淘汰落后專業,整合傳統專業,培育優勢專業,以適應“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的經濟新常態。促進專業設置多樣化和差異化,提高商貿流通專業群的競爭力,同時,充分利用畢業生的大數據管理,做好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學生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評估,使高職商貿專業群人才供給鏈與經濟產業鏈實現無縫對接。
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通過網絡平臺及應用軟件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各商貿流通專業綜合實訓室的互通與融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進行創業,建立完善的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學監控體系,倡導教師從學生需求出發,重視課堂教育質量以及課堂效率,嚴把課堂一線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企業實踐的機會,并將教師實踐時間轉化為工作量,并列為教師工作量考核評價指標,同時為教師深入企業實踐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教師的工作幸福感。另一方面,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與行業內的領導者合作,建立校企師資培訓聯盟,實現校企師資的共享,同時與職教集團內部的院校合作,建立職教集團教師資源庫,力爭打造無院校邊界的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資源庫,各高職院校之間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可以實現無阻礙互通,一方面保障師資來源,另一方面,提高了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的準入門檻,以及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的供給質量。
2.教師。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師要積極參與企業實踐活動和培訓,不斷學習,豐富和提升自身創新實踐能力和教學基本功,關注學生課堂表現,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活動,具體來說,一是要轉變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習倦怠心理,以信息化手段推動教學改革,利用網絡平臺和移動應用程序APP隨時隨地開展教學,開發電子教材,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二是要適應“新模式、新組織、新業態”,利用互聯網,促進產學研融合,三是要模擬職業環境,加強體驗式課程的開發,以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17-18]。
3.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了解社會、認識職業的實踐中增強綜合能力,錘煉品質;通過頂崗實習或實訓了解實際企業工作崗位對職業素養的要求,豐富實踐經驗,體會企業文化,提升職業核心能力[19]。具體來說,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整合自身優勢資源,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小額創業,尤其是對于一些家處農村的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將家里的農副產品放到網絡平臺上進行銷售,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將所學進行應用,另一方面,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同時,有利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外部利益相關者
1.政府。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政府對于高職教育機制創新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激發高職商貿專業群改革的效率和活力。政府要明確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理清政府在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中的權力清單;確立職業院校的自主辦學地位,劃定職業院校的責任清單;確立市場主體的重要參與者地位,劃定市場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負面清單,以此圈定各方主體權利與責任范圍[20]。二是要推動多種形式的辦學,鼓勵在公辦高職院校中有其它社會資本的引入,三是要由政府牽頭,組建行業指導委員會,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項目、為企業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及政策保障,形成常規化、制度化的合作。同時,建立高職商貿專業群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推動校企高效合作[21],促進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
2.企業、行業、產業。企業在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中處于重要地位,它是高職院校商貿專業群人才的需求者,同時也是高職院校商貿專業群實踐教學重要的合作者。因此,一方面,企業要明確自己的社會職能,另一方面,企業、行業、產業應該明確自己的發展離不開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有效的人才供給。商貿流通專業群實訓基地的建設離不開企業的支持。企業可以接收來自高職商貿專業群的資本或是人才入股,幫助高職商貿流通專業群建設實踐基地,實現校企共管,也可以與學校合作,設置“訂單班”,企業也可以將一些咨詢服務項目外包給高職商貿專業或是以項目委托的形式,實現校企的共贏。
3.職教集團等組織。職教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合作,定期召開以適應產業發展的商貿流通專業群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會議,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計劃、專業課程設計等具體化內容[22]。同時根據商貿流通專業群特點定期舉行技能大賽,專業研討會。
4.競爭者。高職商貿專業群不僅面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擠壓,還要面對應用型本科的沖擊,面對如此多的競爭者,各高職商貿專業群應做好定位,明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結束語
構建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與各利益相關者需求側之間的良性供需結構,不僅要考慮各利益相關者改革權力的影響水平,抓住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矛盾,更要明確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需求,不斷加強高職商貿專業群內涵建設,提高高職商貿專業群的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而且,未來做好高職商貿專業群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高職教育質量的影響評價,也是促進高職商貿專業群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方法林.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質量、效率和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6(4):23.
[2]熊花,黃弘.產業轉型升級視角下江西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討[J].職教論壇,2016(10):65.
[3]張旭剛.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維透視:邏輯、內涵、路徑及保障[J].職業技術教育,2016(19):8-13.
[4]武毅英,童順平.探尋高職院校供給側改革的新路徑[J].江蘇高教,2016(5):137-141.
[5]杭俊.企業視角下高職商貿類人才的教育供給側缺失[J].中國商論,2016(9):180-182.
[6]張樂天.基于學生需求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供給側改革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0):82-87.
[7]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8]陳林杰.商貿專業群構建的路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0):367.
[9]彭莉.高職商科類專業定位的內涵要素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4(10):45.
[10]佚名.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怎么看怎么干[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104.
[11]郭靜.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與推進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6.
[12]李中衡,吳金華.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關者研究[J].職教論壇,2011(7):1.
[13]李政.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12(5).
[14]楊雪,楚金華,劉心.基于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的服務管理型創業人才培養路徑設計——以遼寧省為例[J].職教論壇,2012(36):61-65.
[15]遼寧省人民政府[EB/OL].http://www.ln.gov.cn/zfxx/zfwj/.
[16]余景波,宋閆燕,李開鋒,等.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16(16):25.
[17]李夢卿,楊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14):25.
[18]梁家峰,張潔.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教育新視角[J].中國高等教育,2016(10):20-21.
[19]李宏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探討[J].大學(研究版),2016(6):54.
[20]殷寶慶.新常態下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J].職教論壇,2016(19):69.
[21]劉任熊,尚維來,王煜,等.觀念革新與模式創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質量評價新思考[J].職教論壇,2016(17):81.
[22]張元虎.構建集團化協同育人機制助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供給側改革[J].中國培訓,2016(9):29.
責任編輯 蔡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