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鳳娥
培養學生文明自覺意識,是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學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學生通過社團活動提升文明自覺意識的表現及社團活動自身局限影響學生發展的現狀,來探討社團活動在學生文明自覺意識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的文明自覺是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就中職生目前的現狀而言,欠缺的也正是文明自覺意識的養成。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也為學生文明自覺意識的提升開拓了錘煉的渠道。
一、文明自覺的含義
英國作家、批評家、社會活動家羅斯金說過:“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
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世界文學大師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也是文明人與野蠻人、有道德的人與沒有道德的人、有修養的人與沒有修養的人最大的不同。文明,不僅是對有道德、講道德的肯定,更是一種尊敬。
從哲人的有關論述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文明是有智慧、有知識、有禮儀、有美德的自我約束;文明是一種覺悟、一種進步、一種美德、一種高度自覺;文明是一種自始至終,表里如一;文明是高尚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道德自律,也是素質的體現。
關于“文明自覺”沒有確定的定義范疇。對學生特別是中職學生而言,尚待提升的文明空間很廣,本文側重從學生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自覺的團隊意識三個側面,來具體反映社團活動在學生文明自覺意識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團活動在學生文明自覺意識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
社團活動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在這里,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與人相處之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文明自覺意識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
1.社團成員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和各項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
社團是一個集體,為了保證學生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每一個社團組織都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社團成員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制度,否則就會與自己心儀的社團活動失之交臂。社團活動不同于上課,豐富的活動內容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來帶動學生自覺遵守各項管理制度。這種因興趣而自愿被約束的管理方式,其教育效果是課堂或學校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習慣的養成就是一個過程,經常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在不自覺地接受著改變,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自覺,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自我。對制度和紀律的敬畏是一種態度,當行為成為習慣,自覺意識的培養便水到渠成。
2.社團成員需認真完成社團安排的工作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中職學生責任感的缺失與匱乏,令人擔憂。身在中職校園,學生對自身言行不負責任的表現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責任感的培養是中職學生教育的重要使命。社團組織的建立,為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提供了平臺。通過學生策劃、組織和實施各項活動,完成對學生的鍛煉與提升。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特點,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和任務安排。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它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潛力和忍耐力。在工作責任的重壓下和自身興趣愛好的刺激下,社員同仁們在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比趕幫超中,完成了工作任務。學生的責任意識在工作中、在同仁們的相互學習中得以提升,這是學生高度文明自覺培養的第二步。
3.社團成員相互磨合,相互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社團并非班級,上課合,下課散,沒有太多的個人交集。社團是像工作單位一樣的組織,在其內部有明確的分工和任務安排。職責的劃分以及工作內容的差異使得學生之前會產生競爭,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產生分歧,如何在保證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權衡社員之間的力量,是老師的責任;但如何在組織中生活、成長,如何與社員和諧共處,這是錘煉學生個人品質和強大內心的機會。在長期的社團活動中,學生們相互體諒,彼此共生,相互溝通,相互包容,漸漸形成一種默契、一種文化。在社團生活里,學生學會了聆聽,學會了尊重,懂得了分享,明白了求同存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增長了見識,掌握了為人之道,學會了自我保護,增強了團隊意識。
三、中職學生的文明自覺意識在社團活動中得以提升的具體表現
1.自主參與,激發學習愿望
中職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被動性是一種常態,在班級建設,校園維護等活動中的表現不溫不火。表現好的學生處于讓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狀態,沒有主動性和積極的參與意識。社團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各種樂趣橫生的活動帶動下,學生們積極參與的熱情日益高漲,在社團的感召下,很多有特長的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創辦新社團。各社團的活動更加多彩,參加的學生人數日益增多。這些都見證了一個事實,社團活動的開展,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還有些學生本身沒有任何特長,只是因為喜歡便參與其中,主動學習的愿望激發了更多學生的參與熱情。
2.自我管理、自律意識提高
散漫的特性或許也是中職學生的一大特點,這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個人言行。在紀律的約束下,被動地接受著制度的管理和束縛。在個性的催化劑作用下,有時還會與老師發生矛盾沖突。而學生社團是自由而開放的,學生依據個人興趣選擇不同種類的社團活動。這里不是上課,學生是自由的,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各種各樣的話題在這里匯集。交流的作用在于彼此更好地了解以便更好地合作。但社團也有明確的章程和組織紀律,學生在活動的吸引下,在興趣的牽動下,自覺遵守社團活動要求,守時守紀,自覺履行社員義務,按照社團的分工主動完成個人的工作。在此過程中,也會出現個別的學生因為無法適應社團生活而退出,但大多數的學生是愿意在嚴謹有序的社團活動中釋放自我和實現自我的。
3.自發參與,自信心提升
很多學生在進入社團之時,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在活動中權衡各人的能力和水平。幾次活動下來,學生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也多了一份對社團活動的掌控力,自信心明顯增強。主要體現在:敢于發言,說話的聲音大了,活動中積極發表個人意見,活動項目可以自己策劃,每次活動不用老師再叮囑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4.自主創新,樹立陽光心態
入社團之初,每次都會有很多學生發牢騷:干這有什么用?這行嗎?不愿參與的狀態讓人看了就著急。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創新與設計后,學生們信心有了,干勁兒也會足,負面情緒越來越少了,變得更加陽光了。充實的生活可以填補空虛的靈魂。學生在這里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每次活動時間里筆者都可以聽到歡聲笑語和學生的熱烈討論。
5.自我調節,工作執著認真
社團工作會要求質量和水平,特別是有些工作更要有時間的要求,在未完成任務的時候,有些學生會放棄休息,放棄回家,放棄很多自己的尚待處理的事情,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選擇重做,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效果、最完美的工作成績。這些不是學生的天性使然,而是一種感染,一種環境的力量。在團隊生活中,身不由己的壓力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不認輸不服輸的精神催發了學生執著于工作的熱情和認真細致的品質。
四、社團活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文明自覺意識的養成
社團活動在學生文明自覺意識培養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在束縛著學生的發展。
1.管理尚待完善,欠缺連貫性
中職學生在校時間較短,一般為兩年,這就使得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有一定的難度,組織的建構也會隨學生的流失而造成一定的動蕩。新生從入校加入社團組織到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干部,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在校時間短,剛剛培養好的學生馬上又面臨頂崗實習,加之負責社團的老師也會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不斷調整,造成社團的管理不完善,特別是連貫性較差,使得工作開展較為混亂。組織的這種流動狀態使得參與的學生沒有安全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參與熱情,這也是很多學生放棄社團生活的主要原因。
2.學生年齡小,管理經驗不足
社團活動大多由學生自主管理,而中職學生的年齡較小,在欠缺管理經驗的學生群體中,組織的發展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局限。特別是中職院校的學生自身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商的不完善和管理能力的缺失,以及自身審美的局限,使得其對社團的管理存在簡單粗暴、缺乏藝術性的特點。很多學生在活動中也會因為多方面的不完善或者管理中一些環節的缺失而離開,這是社團組織工作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加強教師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在關鍵活動和策劃等問題上安排指導教師專門負責,勢在必行。中職學生社團的管理只依靠學生群體,發展會受限。
對中職學生的培養需要滲透更多的思考,在保證學生、掌握一項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抓好教育工作。八類特殊學生群體在中職院校占據很大的比例,農村學生又占據了絕大多數,情緒管理的缺失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疏忽,造成了很多問題學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中職院校加強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社團活動的開展是發揮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和最得力的方式之一。學生社團組織在學生文明自覺意識的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社團的力量,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合理調節學生狀態的捷徑。但社團自身發展中的弊端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學校還需要不斷完善社團建設,為學生的興趣愛好開拓空間,為社團組織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文明自覺意識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