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堂



在澳大利亞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培訓過程中,筆者對于TAFE體系下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最大的感觸是,很多方式方法國內教師在實際授課中也有使用,但大部分是分散或不成體系沒有方法論指導的經驗。而TAFE體系以核心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程組織,教師在科學方法指導下進行講授,其中關于課堂團隊學習的調動策略,課堂的有效管理做法讓人印象深刻,值得借鑒。
一、課程設計
關于課程設計的模板有很多,本文內容基于源自于Madeline Hunter的課程設計理念,包括情緒調動(Energisers)、課程指導(Introduction&MentalSet)、課程目標(Sharing the Objective)、教授(Input/Information)、演示(Models/Demonstrate)、檢查(Check for understanding)、反饋(Give Feedback)、獨立練習[Practice(Guided and Independent)]、總結強調(Wrap up)。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掌控與應對策略對于課堂整體效果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學生沒有進入情緒高昂和內心狀態,教師就急于傳授知識,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也會讓學生感覺疲倦。而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了學習興趣,教師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在澳洲培訓學習期間,每節課開頭的三五分鐘使筆者印象深刻。教師會以小團隊游戲互動來調節課堂氣氛,大家以飽滿振奮的熱情開始學習,效果良好。調動策略不僅在學習任務之前,更要貫穿到課堂的整個教學活動中。
二、調動策略
TAFE均為小班授課,團隊學習方式廣被采用且效果良好,也便于組織。這里介紹的基于團隊學習的課堂調動策略,一般會基于成人教育學及教學方法(Adult learning)指導下開展團隊學習,課堂中常用的3個工具分別是Y-chart、palcemat、P-M-I chart。
1.Y-chart
Y-chart法是通過看、聽、感受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教師快速評估課堂狀態,也可以讓學生反向體驗,教授一種合作技能。這種方法在整個課堂活動中可以一直采用,通過看學生的表情、表現,聽團隊的討論,感受課堂的氛圍,可以了解學生對講授的內容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而學生特別是團隊組長也可以通過該方法評估團隊學習的效果情況,也使得他們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這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下尤為重要。
2.palcemat
對于廣泛開展團隊討論的要求,此法也是個不錯選擇。此種方法將一張大圖紙分為若干部分,每人負責一部分,對于教師給的一個主題各自獨立思考后,在自己所分區域充分陳述羅列觀點。團隊內成員之間經過充分的討論后,最后形成團隊共同的觀點,在整個課堂上陳述各個團隊的觀點。這種方法有利于形成團隊凝聚力并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值得借鑒。這種方法既鼓勵獨立思考,又鼓勵團隊學習求同存異。學生在對知識點透徹了解的基礎上得到了團隊教育。
3.P-M-I(Positive Minus Interesting) Chart
這種方法是用于辯證客觀的評價某一方法及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某一方法或知識點全面分析,評價積極的方面,不利的方面和需改進的方面。以期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數據庫的教學中,用團隊分組法進行,積極的一面是教師可以快速掌控課堂進度,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消極一面是分組學習時候積極基礎好的同學會更加積極,而基礎稍差的同學會表現消極甚至沉默。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改進的地方是,面向每個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能參與討論和學習,盡量讓絕大多數學生對團隊學習討論的主題和內容感興趣,同時要適當調整課程進度,鼓勵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
4.Johnsons五種高效團隊基本情緒管理法
想要使團隊學習取得高效,教師要有效應用課堂調動策略,其中高效團隊的建設和管理至關重要,能夠讓團隊中成員能夠充分參與并且有所提高,達到教學效果。課堂管理中可以應用Johnsons團隊情緒管理法:團隊學習分組中各成員需要獨立的,各自負責一部分工作;要進行充分的面對面交流;善于運用團隊合作的技能;要操作或演練而發揮各自作用;團隊成員之間要產生積極的相互依賴。而第五點對于高效團隊管理及調動策略的有效應用至關重要,有九種方式可以使得團隊成員之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依賴,分別是設定團隊任務目標、制訂團隊規則、分享各自資源、進行內部激勵、設定外部競爭力量、打造相互依存的環境、團隊獨特身份標志設計、制訂好團隊合作的序列順序、預演模擬等方法。這些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都可以采納。
5.舒適安全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學習同時需要營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這是課堂調動策略的基礎,需要教師注重課堂調動互動時候的提問技巧,盡可能地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提問,讓學生感覺安全而不是尷尬甚至恐懼。對于積極的學生通過強化鼓勵達到目標,對于不夠積極的學生可以采用先肯定,再提示,而后讓其參與的方式讓其感覺安全。
三、課堂不當行為的處理
任何一位教師在授課中應該都有遇到過一些不當行為,特別是現在的學生群體,因所處的環境和接受信息的途徑、學習習慣、人生觀等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使得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當的課堂行為更是有礙調動策略的實施和有效團隊的學習與管理。常見的課堂不當行為包括:玩手機、抄襲作業、不認真聽課、團隊學習不積極、甚至咒罵、小聲粗魯評價、聽歌、睡覺、嚼口香糖、破壞上課教具、聊天、遲到、早退、下地亂走、把玩文具、打鬧推搡,甚至是自殘、性別歧視,甚至是種族歧視等等。而想要有效應對、化解、阻止改變這些行為,教師課堂管理的技巧至關重要,有時候甚至需要一個團隊,包括學校管理層面、家長、社工等共同介入。
課堂管理低效的教師往往沒有幽默感,對待學生不公正、情緒化,課程準備不充分,課堂組織不利,不喜歡也不享受教學,對學生的課堂反應無反饋和自我改變,課堂枯燥無趣等。這樣的教師經常較嚴肅,他們想樹立更高權威,遇到個別學生的不當行為,整個課堂的學生都被懲罰,作風粗魯、易怒。被懲罰的學生走出教室,偶爾情緒失控甚至哭泣等。
課堂管理高效的教師清楚學生為何會有不當行為及行為類型,會有一系列的策略阻止行為嚴重并及時回應。他們有幽默感、充滿熱情,在課堂內外都會關心關注學生,禮貌、公平,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這樣的教師遇到學生不當行為會恰當的回應,直接面對學生,充分進行私人交談,多次給予暗示等。能很好地掌控課堂。
教師除了用好高效管理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為何產生不當行為。學生有不當行為一般有如下原因:渴望歸屬,想控制他人,想體驗快樂與自由,想克服無聊情緒等。教師在選擇處理方法的時候要考慮其他因素,包括課程的重要性,與學生的關系,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生過去的行為特點以及學校的紀律規定等。
在此,基于Bumps理論,提出課堂不當行為的處理共分如下7級。
low key。通過簡單的言語阻止不當行為繼續(例如學生玩手機)或者通過眼神注視來提醒,盡量用很少的語言,同時要快速、安靜,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
Squaring Off。走近學生身邊進行暗示,需直接面向學生,用少的言語,不要對方明確答復,解決了說聲謝謝。
Choice。給出學生選擇,告知學生,讓其或者離開課堂,或者停止目前的不當行為。要通過藝術的表達來給學生適當選擇,要求學生有明確回應。解決了之后,老師要說聲謝謝,給學生保留顏面。
Act on choice。若實施第三點選擇的行為無效,則須暗示另一種選擇,但要在學校規章制度范圍內解決。教師要告訴學生自己的目的,同時仍要繼續維持積極的課堂學習環境,需靠近不當行為的學生,不給他在班上發揮高漲情緒的機會,也不要帶有怨恨,注意態度要柔和,適當用低沉語調和合適的肢體語言及表情。注意,這時候不能妥協,堅持執行處理,學生必須要做出選擇或改變。
Defusing the power struggle。這時候的教師雖然內心非常氣憤,但是一定繼續保持冷靜的情緒對待不當行為。
Informal contracts。非正式的溝通,對學生繼續不良行為的嚴重后果給予警告,希望其立刻停止。
Formal contracts。如果以上方法均未奏效,可根據規定或制度進行嚴肅正式的處理,例如交給相關部門,然后下發處分文件等。
可見,針對課堂不當行為的處理要遵循科學有序的規律及層次。教師要有一定的修養與胸懷,要充滿對學生的愛護和理解,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家庭背景環境等。同時要針對不同行為和事態發展采取果斷靈活的處理方法,要一直保持冷靜情緒,有時候操作起來會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不斷修正和優化,改進課堂管理策略,對學生待以公正之心、公平方式、科學方法,理性地對待和處理。
四、小結
本文基于筆者在澳大利亞TAFE體系的培訓中的心得與學習探索,總結提煉了課程設計與課堂調動策略;針對小班教學模式的團隊學習,提出了三種調動策略及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和團隊高效學習的情緒管理方法;針對影響課堂學習的課堂不當行為,也提出了科學遞進的解決辦法。本文的方法可以借鑒和應用于課堂教學及課堂管理中。
參考文獻:
[1]湛邵斌,林徐潤,秦文.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對我國高職骨干院校建設的啟示[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
[2]孫澤軍.教師課堂教學情緒調節策略初探[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2).
[3]潘紹來.澳大利亞tafe教學組織形式分析與啟示[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5).
(作者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