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體制,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推進背景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雖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國家公職人員濫用權力等等。而本文主要從“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這一現象出發,重點分析了這一現象的現狀、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大代表 領導干部“兼職”
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大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大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內容。
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代表產生的方式有兩種: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大選出;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人大代表由選民直選產生。全國各級人大代表每屆任期五年。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大代表則是國家主人的代表。
但是在新的形勢下,人大制度又面臨許多新挑戰,尤其是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這一現象,如果不對其進行改革,人大代表制度將面臨一系列難題。
一、“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現象的現狀及弊端
針對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這一現象,我國早在2012年關于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中就以明確規定要“降低領導干部代表比例”。草案規定,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不超過3000人。此外,草案首次提出降低黨政領導干部比例,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結構作出了規定,提出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較大幅度增加,黨政領導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降低。連任的代表應占一定比例。草案將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比例上升明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草案明確提出了降低黨政領導干部代表比例。
顯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人大常委和國家干部職務不兼容的原則,但是兼任現象仍頻頻發生。例如:浙江省人大常委章猛進在2007年2-3月期間兼任常務副省長;2011年,湖南省公安廳廳長李江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更嚴重的是,兼任會造成權力的過分集中,同時,仍然存在許多局限:
第一:目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幾乎成了干部會。在全國人大有干部身份的代表達到41.6 %,有的地方則可能超過 50%。由于各級領導干部與會,使人大的性質發生變化。
第二:官員代表影響會議效率和普通代表行使權利,約束了代表的暢所欲言,實際上形成代表身份不平等,普通代表缺少話語權。
第三:高層領導干部當代表不利于人民代表大會開展監督。人大監督政府,政府官員同時就是代表,形成自己監督自己。
第四:高層領導干部兼人大代表,使得基層代表和普通代表的名額明顯下降,也使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性和民意成分大大降低。
二、“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的原因
1.經濟利益的引誘。
2.政治權力的向往。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會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權力,地位上升,滿足其內心欲望。譬如公務員職業,福利好,升職機會大,最后擔任領導干部的機率增大,以此類推,人的欲望膨脹,“兼職”人大代表不就成為可能了嗎?
3.某些利益集團的需要。生活中常出現官商勾結現象,參選人得勝后需要為利益集團謀利。
4.貪污腐敗的遺留。
5.根深蒂固的中國封建制度思想的殘留。“官本位”思想從古貫徹到現代已經轉化成官官相護。
6.傳統文化的影響。荀子所主張的“性惡論”在高層領導人員兼職人大代表這個現象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自身的弊端。人大制度存在精英化的現象,人民在選舉人大代表時也產生了這種誤區。
8.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不完善。
三、解決這一現象的對策
就現階段我國人大制度發展的水平而言,要完全消除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這一現象是比較困難的,但可以縮小這一現象發生的范圍。在我看來,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優化人大代表人員的結構,包括三點:
(1)提高專職化比例,精簡人員,縮小各級人大中兼任的人大代表比例,擴大人大代表的組成范圍。
(2)優化專業結構,組織一支技術過硬、專業知識強、對黨的方針政策有獨道見解、擁有法律觀念和競爭意識、認真行使權利并履行職責、對人民負責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3)優化年齡結構,保持人大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2.加強人民代表大會自身的建設,主要是從完善人大選舉制度角度:
(1)要提高農村和工人等非城鎮人口人大代表的比例,調節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人大代表比例失衡問題。
(2)可適當擴大直選人大代表的范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在發展前景廣闊的大、中城市試先推行這種方案,觀察效果,再普遍地向所有城市推行。
(3)樹立競爭意識,人人都可當人大代表,人人都可舉報人大代表。
3.高層領導干部自身應提高其政治文化素養,不濫用職權,正確履職,不兼任人大代表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秉持一切對人民負責的服務理念,集中反映基層領導干部的意見或建議。
4.當然,縮小高層領導干部“兼職現象”需要外部的監督。包括:普通公民、中國共產黨黨內、上級、同級、下級領導干部之間的監督以及外部監督機構的監督。
當然,盡管我國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背景下,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的現象頻頻發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否定人大制度建設的成就,我們應客觀看待并對改變這一現狀充滿信心,發揮人大代表、領導干部自身以及公民等主體的積極作用,致力于解決“高層領導干部兼任人大代表”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蔡定劍.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政法論壇,2004,(06).
[2]萬其剛.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與發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01).
[3]劉啟云.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幾個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06,(06).
[4]蔡定劍.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王梅,學歷:本科在讀,單位:西華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