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宇

【摘要】目的 探討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方法 調查2014年08月至2015年09月期間經陰道分娩產婦的病歷資料,分析產婦年齡、基礎疾病、胎膜早破、陰道檢查次數、總產程、人工剝離胎盤、產后出血以及產后保留導尿等危險因素并干預。結果 1159名產婦發生醫院感染13例,感染率為1.12%。感染部位為生殖道、呼吸道、EP切口、泌尿道。感染率分別占38.46%,38.6%,15.38%、7.69%;產婦年齡>35歲、合并基礎疾病、胎膜早破、陰道檢查≥3次、產程≥12小時,≤3小時、人工剝離胎盤、產后出血、產后保留導尿等屬經陰道分娩產婦的醫院感染高危因素。結論 針對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高危因素的干預措施有效。
【關鍵詞】陰道分娩;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2
產后發生醫院感染不但可造成產婦身體傷害,嚴重者還能影響到機體的功能與復舊,甚至危及生命。加強對產婦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干預,可有效控制整個產程的感染風險,提高低危妊娠者經陰道分娩的安全性。為此,筆者對2014年08月~2015年09月期間經陰道分娩產婦的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進行調查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人員共計1159例,均為經陰道分娩者,排除產前存在感染者,產婦年齡在17~41之間,平均年齡為25歲,其中初產婦862例,經產婦297例,孕周36+3~41+6,住院時間3~20天,平均時間6.2天。在這些產婦中,胎膜早破者62例,巨大兒15例,助產時實行會陰側切者832例,直切11例,臀牽引1例,人工剝離胎盤5例,總產程<3 h者54例,≥12 h者25例,≥14 h者19;發生產后出血者15例,出現尿儲留者9例。
1.2 診斷標準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根據產婦的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產婦分娩記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以及微生物學檢驗報告等資料進行綜合判斷。
1.3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查閱我院經陰道分娩產婦的住院病歷,根據產褥感染發生情況,詳細統計產婦感染部位及產婦的具體年齡、基礎疾病、是否存在胎膜早破、產程中陰道檢查次數及總產程、是否存在產后并發癥等等。分析分娩過程中的存在感染危險因素。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情況
本組人員1159例產婦產后共有13名產婦發生了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率為1.12%。具體感染部位詳見表1。
2.2 經陰道分娩相關感染危險因素
從統計數據來看,產婦年齡>35歲、合并基礎疾病、胎膜早破、陰道檢查≥3次、產程≥12 h,≤3 h、人工剝離胎盤、產后出血、產后保留導尿時間≥48 h等,為產婦醫院感染高危因素。詳見表2。
3 討 論
據臨床報道,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7.2%,而我院產婦產后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12%,本次調查結果與臨床報道的醫院感染率相一致。由于感染部位主要為生殖道、呼吸道、泌尿道以及EP切口部位等,這主要與產婦的分娩方式、產后修養環境、產后尿儲留實行的保留導尿以及EP切口部位感染等因素有關。
3.1 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產婦年齡>35歲、合并基礎疾病、胎膜早破、陰道檢查≥3次、產程≥12 h,<3 h、人工剝離胎盤、產后出血、產后保留導尿時間≥48 h,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1]。(1)胎膜早破為細菌的入侵敞開了門戶。(2)隨著陰道檢查次數和人工剝離胎盤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可擾亂陰道內微生態平衡,極易將陰道內的正常定植菌攜帶至羊膜囊或宮腔內而引發感染[2]。(3)分娩時間延長可使產道受到胎頭的持續壓迫而充血水腫,產程延長又可增加產道及會陰切口組織暴露的概率而導致細菌定植。本組產婦中巨大兒占1.29%,成為產程延長的另一個相關因素。據唐蓓蓓等報道,產程≥10 h的會陰切口感染率是產程<10 h的2.96倍[3]。同時由于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力分娩而消耗較多的體能,尤其是產程較長者,可在反復出汗過程中受涼。(4)產程<3 h者(急產),在頻繁宮縮與異常產力的作用下,極易發生會陰撕裂或產道污染而導致感染。(5)發生產后出血時,隨著產婦體內血容量的急劇銳減,血液中血細胞的大量丟失,機體防御功能遭到嚴重破壞。而全身營養狀況較差或合并重度貧血的產婦,同樣也存在著機體免疫機制下降的風險。(6)糖尿病產婦體內的高血糖環境不但有利于細菌生長,還能影響膠原蛋白的合成與肉芽組織的生成而延遲切口愈合。(7)產后尿潴留是經陰道分娩者常見并發癥。長期留置的導尿管不但可破壞尿道的正常生理環境,削弱尿道對細菌的防御功能,還可在管道表面形成結晶性生物膜,為細菌的粘附與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4],從調查中得知,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與導尿管的留置時間呈正相關。
3.2 干預措施
(1)加強孕產期的健康宣教,指導孕婦孕期的合理膳食與適當的運動,提高機體抵抗力。積極治療孕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糖、營養不良、貧血等。(2)預防胎膜早破。孕期活動應適度,避免使用高腹壓。避免不必要的肛門檢查,禁止為未進入臨產期的孕婦實施陰道檢查。胎膜已破者應抬高床尾臥床休息,使用消毒會陰墊,破膜時間≥12小時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3)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如必須檢查應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進行。(4)密切觀察產程進展,盡量縮短第二產程,掌握有效的會陰切開時機,促使胎兒盡快娩出。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盡量減少陰道探查。(5)對于分娩過程中出汗較多的產婦,應及時予以皮膚護理,以確保產婦皮膚清潔與干燥。(6)預防產后尿儲留。指導產婦產后及時排尿,對于產后2小時未排尿者,應根據膀胱充盈情況予以膀胱按摩或局部刺激排尿。保留導尿者每日清潔外陰2次以上,大便后清潔消毒外陰與肛門;勤換內褲與會陰墊,確保會陰部位清潔干燥。在留置尿管期間每日評估拔管情況,盡量縮短導尿管的留置時間。(7)加強個人衛生,做好口腔清潔,保持產婦修養環境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控制探視人流,防止交叉感染。
總之,高齡、合并基礎疾病、胎膜早破、陰道檢查次數過多、產程過長或過短、人工剝離胎盤、產后出血、產后保留導尿時間過長等因素,是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制定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控制經陰道分娩產婦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錢萍芳,李佳俊,葉寄生.會陰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4):819-820.
[2] 劉桂玲,楊 芬,蔣春燕,等.2007-2009年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3):2685-2686.
[3] 唐蓓蓓,應翡蓉.會陰側切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74-377.
[4] 王力紅.醫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與防控要點[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2.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