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桐
【摘 要】學校體育是學校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體育發展的基礎對增強民族體質和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但是當前高中體育課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意識和習慣變化教學模式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學校師資配備;補充學校體育器材在學生中宣傳體育課的重要作用及意義,改變學生現有的思維,讓其積極的參加到體育鍛煉當中,從而改善高中體育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措施
由于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體育鍛煉較少,導致身體素質日益下降,進而沒有足夠的精力學習,影響學習成績,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學生們必須擁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模式陳舊。高中體育課每班一周兩節課,內容以足、籃、排三大球和田徑為主,在教學的時候方法單一,采用的一般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結構方式,一味的去強調形式,這就很大的束縛了教師,教師考慮的只是把這幾個部分講好,怎樣把這幾部分安排的更加合理,這樣就在無形中影響了整個教學因為固定了講課的模式老師的思想也受到了束縛,教學思路也變得單一,如準備活動是一成不變的慢跑和固定的徒手操這種固定模式時間長了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給體育教學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技術為中心,老師采用灌輸式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言堂學生只是一味的聽與練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制約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在教學中過多的強調教師的主導,學生有了疑問和問題沒有辦法向教師提問,只是一味的模仿練習,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變的沉悶無趣,學生被動的學習更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2)對體育課的認知存在著誤區。長期以來,我們一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一直被競技體育的思想所統治,我們的學校在培養人的方式上采用的就是競技體育成才模式。如今的體育教師都是在競技體育訓練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佼佼者,他們帶著競技體育的基因走進教室,把競技體育思想,競技體育文化遺傳到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中,使得學生從小就對體育課產生了誤區學生們以為跑得快、跳的高、跳的遠、投的遠這才是衡量體育好與壞的標準,不是以掌握技能強身健體為目標,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體育觀念顯得很落后,并存在一些誤區。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應對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分項教學。以往的體育課大部分是形式上的體育課,上不上都一樣的,一般就是在上課的開始教師帶領學生跑兩圈,然后就解散學生們自由活動,喜歡運動的就去活動,不喜歡運動的就坐在一邊說話等著下課。像這就使得體育課變得枯燥無趣。所以要改變體育課的枯燥、無趣、單一的形式,首先要多開展一些學生有興趣的項目,如毽球、跳繩、羽毛球、健身操等等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們在體育課上能夠動起來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體育教育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體育活動還培養了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加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學校應該注重體育課的發展,使體育課的形式豐富多樣,更適合學生們的發展和健康。
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可以分為七個大項十一個小項(足球、籃球、排球、田徑、健身操、羽毛球、毽球),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項目進行學習。這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愿意參加到活動中來。
(2)改變對體育的認識,樹立學習動機。動機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促使其產生行動的內在原因,動機出于需要,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和態度之所以令人費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現在的學生思想雖然活躍,但是到了真正的具體事物上他們又變的局限性,所以在體育課上都是以自己的喜好和興趣為出發點,對自己感興趣的就會很用心的去學去練,而對不感興趣則是百般借口能不動就不動,所以說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可以滿足學生們的需要,如果還是用以前的模式來教學不只是達不到強身健體的要求,而且還會對學生的體育價值觀產生影響,使學生走入一個誤區,讓體育鍛煉變的更加步履艱難,難以發展。對老師也是一種無形的打擊,教學模式一成不變課與課沒有區別,再加上學生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嚴重的打擊了教育的積極性,更加給體育課蒙上了一層陰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去引導學生使其對體育有一個新的認識,讓學生逐漸改變看法,積極的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吉峰,趙晚霞.新形勢下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湖北體育科技,2003.(3)
[2]李玲.新課改與高中體育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