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如
【摘 要】新時期,我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在各地區全面推進,新的課改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求,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策略
初中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由于受過去很多落后的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許多初中的數學課的教學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初中學校和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采取各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滿足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創設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的情境
一個和諧的、良好的教學氛圍會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初中數學課有許多公式、定理、定義等,學生們學習起來感覺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們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轉變觀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初中八年級數學“位置與坐標”時,教師可以換一種方式,指定班級的一名學生的位置為坐標原點,然后根據這個學生的位置,再指定另外一名學生的位置,讓其他同學們說出這名學生的坐標,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積極踴躍發言,學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極大地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我國新時期教育領域的改革步伐不斷加大,為傳統的課堂注入了新鮮的內容。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單方面灌輸知識點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更多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通過自主探究知識點的過程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師在講解新的課程之前,可以向學生們講述這節課的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們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并指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需要注意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讓學生先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生們在自主探究知識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思維邏輯能力,結合教師的宏觀的要求,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初中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在講解新課前,將勾股定理這門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向學生講解,然后給學生們具體的數字,讓學生們課后自己探究那些數字組合構成勾股定理,然后在上新課時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提問,并對出現的問題予以解答。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從而加深對初中數學的理解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初中數學的有效性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應用到教育領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初中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有很多公式、定理和定義,學生們理解起來很困難,初中學生年齡段還沒有完全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感知能力強而邏輯思維能力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強大的技術優勢,將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用視頻、圖形、動畫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直觀明了,形象生動,學生們易于理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使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極大的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及時的評價和反饋
以往的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課后作業練習和定期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從而導致反饋評價不及時,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饋,不但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隨時關注答題和演算的過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對學生們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決,從而幫助學生走出學習誤區,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評價時,對學習表現好的學生要予以積極的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學生要進行鼓勵,從而激發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的課程改革的步伐繼續走向縱身,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創設一個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及時進行反饋和評價,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慶貴、李思琳.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學教育期刊,2011(03).
[2]楊世明.淺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性策略[J].教育探索與實踐,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