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接收信息的和新聞的傳播均方式發生了改變。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受到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紙媒,讀者群流失、發行量下降、廣告收益減少,紙媒的發展空間收到了嚴重的擠壓。本文基于在紙媒面臨的嚴峻形勢下,通過分析紙媒自身的劣勢與優勢,嘗試融合新媒體,尋求紙媒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傳統紙媒;優劣勢分析;發展策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推動了新媒體的快讀發展,以微博、微信、手機新聞客戶端等為代表的網絡新媒體和自媒體迅速崛起,并以其方便、快捷、隨時隨地分享的優勢,漸漸地滲入人們的生活,對傳統紙媒形成了巨大沖擊。近年來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紙媒面臨著內容銷售和廣告銷售的雙重困境。傳統報紙與新媒體相比,其在傳播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劣勢。因此,傳統紙媒需要意識到新媒體的優勢,深度挖掘新媒體的優勢,兩者相互融合,實現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一、傳統紙媒相對于新媒體而言的劣勢
對于新媒體,傳統紙媒呈現了一些劣勢,比如成產成本高,傳播載體首先,傳播范圍受限,不能完全保證時效性,與用戶的互動性交叉。
1.生產成本高,傳播載體受限
一份報紙的面世,從采寫開始,中間經過了審稿、編輯、校對、簽版、印刷、發行等,最終跟讀者見面。每個環節所花費的人力、物力,都構成了報紙的生產成本。而新媒體,其采編成本較紙媒大大減少,也省去了發行成本。另一方面,紙媒的傳播介質是紙,它的信息容納量局限于報紙版面,攜帶起來的方便性較差,這與新媒體的易攜帶性、上網瀏覽的方便性相比,明顯從使用習慣上就處于了弱勢。
2.傳播范圍受限,時效性不能完全保證
新媒體在傳播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只要受眾有互聯網、電腦或者手機,便能接收到新聞信息。同時,如果當天無法瀏覽可以儲存下來,待閑暇時還可以進行閱覽和檢索。而紙媒的傳播范圍完全依靠于發行,發行的范圍限制了受眾人群。同時,紙媒報道的新聞往往是當天的新聞要第二天才能見報。
3.與用戶的互動性較差
紙媒是一種單向傳播的媒介,對于受眾的接受程度、反饋無從知曉,雖然紙媒也在加強受眾參與,但還是無法與新媒體的即時互動、海量互動相比。此之前并未與用戶交流,用戶無法提前了解傳統紙媒的內容,用戶疑惑意見也不能及時解決,同時難以激發閱讀者的好奇心和好勝心。
二、傳統紙媒相對于新媒體的優勢
對于新媒體,傳統紙媒也有一些優勢,能換個創造封閉的環境激發讀者思考空間,更加注重內容等。
1.紙媒能夠創造封閉環境激發讀者獨立思考空間
新媒體是開放的,可以在各種信息之間“穿梭”,實現最大的閱讀自由,但往往在這種充分的閱讀自由中,人們被大量的信息包圍,而失去了對信息的甄別與有效吸收,這就出現了大量“低頭族”,而失去了更多的“思考者”。而紙媒,提供相對規模化的內容和相對封閉的閱讀環境,這種封閉的環境才給讀者提供了一種高度排他的注意力,才是讀者真正地吸收和思考。
2.傳統紙媒更加注重內容
紙媒的能夠提供一種專注、連貫閱讀體驗,而這是人類必需的思維方式的前提,是思想活動所要求的軟環境,而新媒體往往由于過快的速度使閱讀流于膚淺。紙媒可以通過相對充裕的運作時間,制作更為精良的內容,通過內容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使人們獲得情感上的體驗。
三、促進傳統紙媒發展的策略
基于以上對紙媒優劣勢分析,當下我國的紙媒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揚長避短、趨利避害,與新媒體共同合作,促進傳統紙媒可持續發展。
1.充分利用政府和社會媒體
政府機關是紙媒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民生、時事政治等新聞,通過政府渠道獲取,可確保信息的可信性、權威性以及正確輿論的導向性。同時,社會媒體作為紙媒信息采集和獲取的另一大數據源,紙媒若想在數據新聞中,不處于被動地位,與社會化媒體增進溝通和合作十分必要,在此機制中,可實現新聞事件的互通有無,共同參與新聞事件的開發挖掘,變社會媒體的海量用戶為紙媒的信息資源,進而使信息達到一定的量化標準,并發揮自己的信息整合和可信度優勢,通過信息真偽的辨別與核實,為讀者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新聞信息。
2.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傳統紙媒在發揮自身優勢的過程中,應強化和新媒體的融合,這樣才能保障傳統紙媒在媒體傳播領域繼續穩定地發展。首先,傳統紙媒應該通過加快建設自己獨立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實時播報最新的新聞信息。其次,還應對當天出版的新聞信息進行整理并儲存在網站中,方便人們對出版過的信息進行查閱和檢索最后,要為人們創設可以互動的平臺,同時還要收集人們的信息需求,進而使播報的新聞信息能適應人們的新需求。
3.洞察讀者需求的實時變化
傳統紙媒工作人員必須對讀者需求傾向的變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目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傳統紙媒的發展策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實時跟蹤讀者需求的差異,響應讀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的時代,紙媒若想長足發展還需要從自身入手,就需要及時掌握讀者需求的實時變化,做好新聞信息的定位工作,轉變發展思維,凈化內部環境,整合各類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實現紙媒的再次騰飛。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新媒體的依賴越來越強,因此,傳統紙媒一定程度上需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加快傳統紙媒的內容創新的同時,加快與新媒體相互融合發展,滿足新時代下人們的新需求,從而為我國傳統紙媒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進而促進傳統媒體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一凡,楊虹艷,鄭薛飛騰.內容為王用戶至上:傳統媒體如何直面新技術[N].人民日報,2016-9-1.
[2]任白.紙媒為什么不會死[J].北方傳媒研究,2016(01):15-17.
[3]孫巖.敢問路在何方—關于紙媒的一點思考[J].青年記者,2015(29).
[4]倪衛娟.紙媒傳播在當今社會的發展[J].科技傳播,2014(13):37-38
作者簡介:
岳文輝(1970—),男,新疆巴里坤縣人,工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日報社,工程師,研究方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