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隆平
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情緒高漲,一方面卻是資金短缺問題凸顯,于是許多民營軍工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強大的國有資本。
然而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問卷調查時,多位民營軍工企業負責人表達了復雜的期望:既希望通過引進國有資本打破軍工行業壁壘帶來的種種限制,又期望避免國資帶來的體制、機制負面影響。
“民營軍工愛國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下“民參軍”的曲折道路。
為何是國有資本?
雖然2016年以來軍民融合不斷得到中央高層推動,但對于民營軍工企業而言,資金短缺仍然是現實問題。
5月中旬,《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分別向山東濟南、淄博,江蘇鎮江,四川綿陽,上海金山和廣東深圳等地40多家民營軍工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就“國有資本注資民營軍工企業可行性”議題進行調查。收回19份有效反饋(含兩家軍工集團與地方政府共建國有企業),其中11家受訪者認為,民營軍工企業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含一家國企)。
而在這19家企業中,幾乎所有民營軍工企業都選擇了希望得到國有資本注資,其中6家做出了多項選擇,還選擇了民營資本機構或者其他資本(不含境外資本)。
浪潮集團一控股子公司如是表示,從資本來源、保密等因素考慮,引進國有資本風險更小。也有一民營軍工企業負責人表示,國有資本比較穩妥,民營資本逐利性太強,使民營軍工企業運作壓力太大。
獲得國有資本更多還是希望得到其背后的資源支持。一家已經獲得“軍工四證”的機床行業上市公司董事長對本刊記者表示,這包括引進專業人才、完善軍工試驗設備設施等。此外,軍品新產品研發需要大量投入,他們還希望獲得國有資本背后帶來的產業政策支持等。
同時,有些民營軍工企業希望通過國有資本注資擴大銷售渠道,更深入參與裝備研制工作。深圳一家為軍工產品提供設計服務的民營企業董事長表示,通過國有資本的注資能夠獲得更大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更公平的市場待遇。
江蘇鎮江一家民營軍工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獲得國有資本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因為軍工業務的發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國有資本注資能夠解決部分因素,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過,也有民營企業認為國有資本注資后可能會影響公司發展。比如,綿陽一家民營軍工企業負責人擔心,在獲得國有資本注資后將影響公司上市及運作機制化。
武漢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表示,市場上存在民營企業接受國有資本注資后業績逐年下滑的案例,因此雙方合作的前提應該是保障民營企業充分的管理權限,否則可能使后者喪失獨有的競爭活力,有悖于國家號召的“民參軍”初衷。
這位企業負責人也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引入其它資本或純財務類投資,因為該方式可以快速使公司獲得資金。而此類資金意在獲得收益,企業專心做好實業,用業績予以回報即可。其它性質的投資往往希望通過股權增加對公司的影響力,這樣可能影響民營企業較靈活的決策機制,進而影響公司的運轉效率,影響企業的活力。
一廂情愿?
正是出于種種擔心,在回答“希望國有資本以何種形式注資”時,19家企業中11家希望“具體項目注資”,8家企業希望國有資本注資后成為其股東之一,有兩家同時選擇了“具體項目注資”和“公司股東之一”。而在這8家企業中僅有兩家企業希望國有資本成為控股股東——他們做出了多項選擇。
深圳某航空公司負責人表示,只有在雙方資源共享后,民營軍工企業在“定項、研發”等方面的高效率,加上國有資本的各類強大資源的推動,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軍民融合,從而解決實質問題。
前述武漢上市公司董事長表示,民營企業在引入國有資本的過程中,如何有效銜接也是各方面探討的重點及爭議的焦點。如何在發揮民營企業的優勢同時充分有效利用國有資本、又不造成國有資本的流失,各方也在不斷進行多角度的探討和嘗試。他建議可以從項目合作開始,通過項目逐一滲入取得相關合作經驗和成績,在雙方體制內部的推行阻力及質疑相對減小后,再逐步擴大合作方式。
問題是,民營軍工企業既然希望獲得國有資本注資又不被國有資本控制,這可能嗎?
一家大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負責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從規模上來看,他們不看好民營軍工企業,因此不會考慮“民參軍”項目。
該負責人還表示,一些民營企業的技術其實并不強,還要與12大軍工集團下屬的研究院(所)競爭,民營軍工企業的產品如果只是性價比高就沒有任何競爭力,只有“12大軍工集團做不了的而他們能做”的民營軍工企業——他們才可能扶持,但結果也很可能就是國企把民企收購了。
最新案例是,4月14日,中廣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廣核技發布公告稱,將收購河北中聯銀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剩余49%股權。河北中聯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集高分子電纜用材料、塑料制品和特種 PVC 塑膠等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廣泛應用于光伏發電、軌道交通和艦船等設備。中廣核此前已擁有其51%股權。
某軍工集團下屬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12大軍工集團成立的投資公司雖然動輒以一兩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成立基金,但主要還是聚焦于混改、“軍轉民”項目,極少涉及“民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