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紀凡
長期以來,能源利用方式不夠清潔,大量使用煤炭等高污染、高排放傳統能源,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造成如今積重難返的霧霾治理難題。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
顯然,減少霧霾的一個重要藥方就是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實現能源清潔化替代。近年來,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展迅速,但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極小,尚未形成對傳統能源的有效替代。清潔能源發電成本高,特別是非正常成本增加成為清潔能源參與霧霾治理的重要障礙。
清潔能源替代難,核心在于成本問題。光伏、風電產業雖然迅速發展,但是發電價格依然高于火電等傳統能源,超出了用戶的承受范圍。
如何把清潔能源電價降下來,是清潔能源產業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光伏、風電只有實現平價上網,做到比傳統能源便宜,優勢才能真正體現出來,才能夠替代傳統能源,實現減少環境污染。
以光伏產業為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十幾年來,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規模、技術等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0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86萬千瓦。6年之后的2016年,已增長至7742萬千瓦,當年新增裝機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和年度新增裝機均居世界首位。技術進步同樣令人欣慰,中國的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并以年均0.4%的速度持續提高,不斷刷新紀錄。
在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成本迅速下降:由10年前的每千瓦時4元降低至目前每千瓦時0.7元。10年時間,中國光伏企業通過科技進步把光伏價格降為原來的六分之一。
光伏產業發展已經處于歷史性的臨界點上,如果政策持續扶持,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成本將迅速下降,光伏的優勢將明顯體現,光伏發電價格高的歷史將被改寫。
現在新建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約0.7元左右,在全球范圍內相對偏高。究其原因,在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過程中,非正常成本已經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亟待重視。
首先,限電造成嚴重浪費。在中國西部,原本可以滿發1000瓦一個小時,但是限電后往往只能發800瓦一小時。2016年上半年,全國棄光電量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棄光直接影響了投資企業收益,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投資浪費,推高了光伏發電成本。
其次,補貼拖欠增加了企業成本。當前,補貼依然是光伏企業重要收入來源,占企業營業收入一半以上。補貼不能及時發放,企業只能尋求銀行貸款,大幅度額外增加企業資金成本,也推高了光伏發電成本。
再次,部分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訴求客觀上也增加了企業成本。目前,光伏電站建設指標“路條”批準權限下放地方政府。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指標的權力,要求企業在當地投資產業配套項目,甚至非產業配套,增加了光伏企業的成本和經營風險。少數地方政府甚至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與國家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背道而馳,加大企業負擔。
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是中國實現能源轉型、治理霧霾的重要路徑,高成本成為當前發展的現實難題,亟待對癥下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