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欣+雷霆
摘要:八年制醫學教育為我國衛生事業培養了大量高層次人才。針對八年制學生在神經外科實習中的教學特點,本文結合我院神經外科多年的帶教經驗及優勢,從培養目標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改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師生互評體系的建立等方面展開論述。上述方式使八年制實習生在充分調動學習能力和熱情的同時,能夠順利的完成神經外科臨床實習任務,進而為以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八年制;神經外科;臨床實踐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生通往其職業生涯起點必經橋梁,是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的有機結合,不同于臨床見習的觀摩和理論教學,神經外科學的臨床實習以實踐操作為基礎,是神經外科系統課程中的重要環節。我國八年制醫學生基本實行“2+2+4”的模式,即臨床醫學專業學習階段為4年,其學制特點的不同導致了八年制醫學生接觸臨床的時間相對較短,實踐操作機會相對較少[1]。因此沿襲傳統本科生的臨床帶教方法,難以在單位時間內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帶教老師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整合國內外教育資源,加快神經外科教學改革步伐,提高教學質量及實踐效果,值得進一步思考[2-4]。近年來,在對八年制醫學生的實習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獲得了良好的實習效果,現將帶教工作中的體會總結如下。
1培養目標與人才定位
目前,我國醫學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醫學人才絕對數量的不足,同時還面臨著醫學教育培養質量和規格的提升。更新教育理念以核心能力為導向,循證醫學為載體,終身學習為目的培養模式將根植于當前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中,也是長學制醫學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5]。
由于神經外科具有難度高,風險大,突發事件發生率高等特點,因此在神經外科的理論及實踐學習過程中,師生雙方都應融入人文精神元素,即要求帶教老師謹記“一切以學生為根本”教育精神,要求學生樹立“一切以患者為中心”關懷理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神經外科的實習過程。八年制的實習生,由于剛剛接觸神經外科的臨床學習,對本科室高風險的特點及醫患關系的認識還不全面,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對其產生重要影響。作為神經外科的帶教老師,要讓學生從進入科室的那一刻起就牢記:做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不僅要有良好的醫術,超強的應急能力,更應具備醫者仁心的人文情懷。
2教學計劃與課程安排
神經外科的教學內容及要點復雜而抽象,且與影像學、神經生物學、解剖學、眼科學及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等學科存在交叉。由于神經外科學時數較少,為了達到滿意度實習效果,帶教老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論及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更高效的接受重要知識點。在八年制實習生的教學過程中,我科通常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在帶教老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進行教學。帶教老師會根據病房患者和手術安排的實際情況,準備典型病例,與實習生一起參與討論,包括癥狀、體征、臨床特點、診斷及鑒別、手術治療原則等單元,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融入臨床實踐,更有效的學習神經外科知識[6]。
對于八年制的實習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更強,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將具體病例及手術操作視頻結合講解,從而培養其整體臨床思維的能力。理論課程的學習以平日的查房及查房后的術前討論為基礎并將重點二次歸納總結,實踐課的操作主要在手術室和我科的顯微操作教室進行,從而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神經外科的知識及臨床路徑。
3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
在理論課的學習過程中,帶教老師不應該拘泥于書本,應該把具體病例及臨床處理與理論知識結合,具體說來,可以加入臨床工作中常見的病例,如:利用“腦外傷”來具體說明顱內壓升高的病理生理過程,利用“腦外傷”不同的損傷部位(即: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及顱內血腫)來講解各亞型在影像學上的特點,以及所采取的手術方法,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記憶,此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神經外科知識的同時還回顧了解剖學及神經內科學的知識。
由于我科手術已全面實現顯微操作,所以在實習生真正進入手術室前需要一個過渡的過程,我科專門針對實習生、研究生及進修生設立了神經外科顯微操作訓練室,通過結合我科手術特點及優勢,有針對性的對培訓者進行系統訓練。對于八年制實習生的顯微操作入門學習,可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訓練,從熟悉顯微鏡及顯微器械到顯微操作的入門訓練,到動物手術操作練習,以營造真實的手術場景,同時進一步培養八年制學生對于神經外科顯微操作的實踐水平。
在完成基本顯微操作的入門訓練后,實習生方可進入手術室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由于八年制實習生已系統的學習過手術學,其已具備無菌觀念以及手術學基本操作能力,所以在神經外科的實踐操作計劃中,在繼續強調無菌原則的同時,主要以手術的觀摩以及神經外科簡單手術的基本操作為主。結合我科特點,在手術過程中,手術顯微鏡通常具有同步視頻的功能,所以學生在觀摩的同時,帶教老師能更清晰的講解,并可以反復播放,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手術講解而言更具優勢。對于部分簡單的手術操作,八年制實習生可在上級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實踐,并且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
4教學監督與互動評價
為了保證八年制醫學生神經外科實習的教學質量,除提高教學效率、改變教學形式之外,建立嚴格的教學監督體系,設立客觀公允的考核評價規則也很重要。由科室教學副主任直接負責八年制實習生的教學工作,另設科室教學秘書負責協調,教學監督體系由外科教研室與神經外科共同建立,對八年制實習生進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檢查。實習結束后,帶教老師需對所有八年制實習同學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評價,以作為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
對于帶教老師的監督同樣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要提高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就必須有一支理論深厚、經驗豐富、德藝雙馨的帶教老師,并善于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讓進入神經外科實習的學生收獲更大。我科針對八年制實習生專門配備了臨床指導老師,通常為高年資主治醫師及主治以上職稱者。在實習過程中,各組實習生的帶教老師相對固定,在實習結束后,科室統一組織學生對各帶教老師進行評估,對優秀帶教老師予以表彰。
綜上所述,結合神經外科的自身特點和學科優勢,在規定的實習期內,最大程度的激發八年制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充分掌握神經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臨床特點,了解神經外科顯微手術的入門實踐。通過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們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實踐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在有效的實習期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學工,李亞平,胡衛鋒,等.我國八年制與美國4+4醫學博士招生與培養的比較[J].復旦教育論壇,2011,9(3):93-96.
[2]Corrigan M,Reardon M,Shields C,et al."SURGENT"-student learning for realit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visual images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under graduate surgery[J].J Surg Educ,2008,65(2): 120-125.
[3]肖湘,賀加,劉毅敏.PBL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 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80-82.
[4]夏歐東,林新宏,曾志嶸,等.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目標探討[J]. 醫學教育探索,2006(10):900-901.
[5]陳進,陳燕玲,鄭會賢,等.以核心能力為導向,循證醫學為載體,終身學習為目的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醫學生批判性思維現狀[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3):298-302.
[6]鮑民. PBL 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64-65.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