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芳+李成才+韓自華


摘要:目的 分析銀川地區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特點,為防治本地區消化性潰瘍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近3年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的患者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胃鏡檢出率、發病季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民族、職業等。結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2.56:1;14368例患者中經胃鏡檢出2603例為消化性潰瘍,檢出率為18.12%;其中十二指腸潰瘍為1889例(占72.58%),胃潰瘍為565例(占21.70%),復合性潰瘍為149例(占5.72%);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率為51.67%;十二指腸潰瘍以20~40歲年齡段為主(占41.47%),胃潰瘍以40~60歲年齡段為主(占38.52%);以春季發病率最高為30.25%,夏季最低為17.63%;回族為1291例,漢族為1312例;以自由職業及無業人員為主為45.37%;老年患者呈逐年增多趨勢(P<0.05);女性患者呈逐年增多趨勢(P<0.05);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趨勢(P<0.05)。結論 銀川地區消化性潰瘍患者在某些方面與其他地區有相同之處,在某些方面又有其獨特性,為防治本地區消化性潰瘍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銀川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in Yinchuan area,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cal peptic ulcer.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3 years diagnosed by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data, including age,gender,gastric endoscopy detection rate,incidence,Helicobacter pylori the infection rate,nationality,occupation and so on.Results Male patients were more than female,male and female ratio is 2.56:1;14368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gastroscopy in 2603 cases of peptic ulcer,the detection rate was 18.12%;1889 cases of duodenal ulcer(72.58%),565 cases of gastric ulcer(21.70%),compound ulcer 149 cases(5.72%);2603 cases of peptic ulcer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ositive rate was 51.67%;duodenal ulcer to 20 to 40 age group(41.47%),gastric ulcer to 40 to 60 age group(38.52%);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spring 30.25%,summer minimum 17.63%.The Hui nationality was 1291 cases,1312 cases of Han nationality; free occupation and unemployed was 45.37%;elderly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P<0.05);female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P<0.05);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rat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year by year(P<0.05).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in Yinchuan area some with other regions have in common,and its uniqueness in some aspects,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in the region.
Key words:Peptic ulcer;Epidemiology;Yinchuan
消化性潰瘍[1]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即胃潰瘍(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因潰瘍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而得名。為了解銀川地區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特點,本人收集我院消化內科胃鏡室2012年1月~2015年1月進行胃鏡檢查的143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消化內科胃鏡室2012年1月~2015年1月進行胃鏡檢查的143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胃鏡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的消化性潰瘍為2603例,其中不包括復診患者及胃鏡檢查擬診潰瘍而病理檢查為惡性腫瘤患者。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發病季節、胃鏡檢出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民族、職業)進行統計、分析、總結。采用的電子胃鏡為日本OLYMPUS GIF-XQ240,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檢測Hp。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同時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及?字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消化性潰瘍的檢出率 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胃鏡室14368例患者接受胃鏡檢查及病理檢查,共有2603例患者確診為消化性潰瘍,檢出率為18.12%,見表1。
2.2消化性潰瘍的性別分布 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男性為1871例(占71.88%),女性為732例(占28.12%),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中,女性患者每年略有增多趨勢,2012年為209例(占28.55%)、2013年為245例(占33.47%)、2014年為278例(占37.98%),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消化性潰瘍的年齡分布 DU患者中以20~40歲年齡段為主,為783例(占41.47%);GU患者中以40~60歲年齡段為主,為218例(占38.52%),見表1。本次研究發現>60歲年齡段的患者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其中2012年(占15.37%)、2013年(占19.34%)、2014年(占21.54%),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均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行Hp檢查,Hp感染率為51.67%,其中2012年為(55.09%)、2013年為(52.61%)、2014年為(47.31%),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DU患者中有1065例患者為陽性,陽性率為56.38%;GU患者中有276例患者為陽性,陽性率為48.91%;復合性潰瘍患者中有74例患者為陽性,陽性率為49.72%。
2.5消化性潰瘍病變部位分布 DU患者病變部位以球部前壁886例(占46.92%)為主,其次是大彎413例(占21.87%)、小彎為353例(占18.69%)、后壁為148例(占7.83%)、球后為89例(占4.69%);GU病變部位以胃竇253例(占44.74%)為主,其次為胃角137例(占24.32%)、胃體86例(占15.13%)、幽門管54例(占9.67%)、胃底及噴門為35例(占6.14%)。
2.6消化性潰瘍的月份分布 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以春季(2、3、4月份)分布患者最多,為788例(占30.25%);以夏季(5、6、7月份)分布患者最少為459例(占17.63%);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7消化性潰瘍職業、民族分布 2603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自由職業及無業人員為1181例;在職人員為1144例;離退休人員為278例;回族為1291例;漢族為1312例,見表2。
3討論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共3年的門診(包括體檢)及住院患者的資料。雖然本次研究非來自自然人群,尚不能完全代表本地區全人群發病情況,但因本院是銀川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患者來源于本市所轄的區、縣、農村,而且樣本量較大,基本可以反映銀川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特點。
本次研究的14368例患者中共檢出消化性潰瘍為2603例,總檢出率為18.12%,此結果高于北京地區(16.04%)[2]、天津地區(17.03%)[3]、而低于惠州地區(19.20%)[4],大致符合我國消化性潰瘍由南向北發病率逐漸降低的地理分布特點。
本次研究中GU患者為565例,DU患者為1889例,DU與GU二者之比為3.34:1,與以往研究資料顯示 1 (DU與GU之比為2∽3:1)結果不同。本次研究中,DU的病變部位以球部前壁為主(占46.92%),GU病變部位依次為胃竇(44.74%)、胃角(24.32%)、胃體(15.13%)、幽門管(9.67%)、胃底噴門(6.14%),與國內郭茂[5]、鄧宏[6]報道相似。
本次研究中,以>60歲年齡段的人群消化性潰瘍發病為488例(占18.75%),而國內2007年一項全國消化性潰瘍調查資料顯示,>60歲年齡組占潰瘍總人數的10.60%[7]和本研究結果相差較大,其原因不明確;另外本次研究發現老年患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2012年(15.37%)、2013年(19.34%)、2014年(21.54%),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的人口數量在逐年增加有關,同時與老年人器官功能自然衰退,胃腸粘膜修復功能減弱,而且伴全身慢性疾病以心、肺、腦血管疾病及骨關節病為多,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體類消炎藥,直接使胃腸粘膜受損和胃血流減少,導致潰瘍的發生[8]。
本次研究中Hp總檢出率為51.67%,比惠州地區(48.30%)[4]高,比北京地區(54.9%)[2]、廣東南雄地區(54.31%) [9]低,同時Hp檢出率呈逐年略有下降趨勢,2012年為(55.09%)、2013年(52.61%)、2014年(47.31%),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濫用抗生素情況有關;同時與患者已在下面基層醫院服用抗生素及抑酸藥使快速尿素酶試驗產生假陰性結果有關;另外與快速尿素酶試驗本身局限帶來檢測結果影響也不能排除有關;還與現在醫療新技術的快速推廣、發展,在基層醫院已廣泛推廣根除Hp的規范化治療有關。
本次研究中,消化性潰瘍患者以春季(2月~4月)最高(占30.25%),其次是冬季(11月~1月)占28.71%,夏季最低占17.63%,二者(春季和冬季與夏季分別比較)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郭慶捷[3]、徐永成[4]、陳園勝[9]等報道一致,說明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季節有一定關系,特別在春冬季節患者發病率明顯增高,具體原因有待于大家進一步研究、探討。
本研究中,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男性為1871例,女性為732例,男女之比為2.56:1,與國內德陽地區[6]、廣東南雄地區 [9]報道相似,考慮與男性社會生活壓力大、精神壓力大、大量吸煙、過量飲酒及飲食生活不規律等有關;另外本次研究中,女性患者每年略有增多趨勢,2012年為209例(占28.55%)、2013年為245例(占33.47%)、2014年為278例(占37.98%),將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與當代社會的改革開發、文化娛樂活動方式的增多、女性吸煙、飲酒增多、精神壓力大、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等有一定關系。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第七版,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7-389.
[2]成虹,胡伏蓮,袁申元,等.北京地區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33):3518-3523.
[3]郭慶捷,曹澤偉.天津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分析[J].新醫學,2010,41(2):104-106.
[4]徐永成,許岸高,陳惠新,等.惠州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5):531-532.
[5]郭茂.重慶市巴南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0):2487-2488.
[6]鄧宏,丁順斌,羅勁松.德陽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特點[J].華西醫學,2009,24(6):1454-1455.
[7]調查協作組.中國消化性潰瘍治療現狀調查報告[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2):114-117.
[8]Shiotani A,Sahahibara T,Nomura M,et al,Aspirin-in-duced peptic unlcer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J].JGas-trenterol Hepatol,2010,Suppl 1:S31-34.
[9]陳園勝.廣東南雄地區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7):164-165.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