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小兒下腹部手術100例作為本次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后實施不同麻醉方法:50例對照組為氯胺酮麻醉,50例研究組為施氯胺酮、腰硬聯合麻醉,并統計麻醉結果。結果 研究組、對照組患兒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6.0%、20.0%,P<0.05;研究組患兒手術后的MAP、HR指標和手術時間、蘇醒時間等指標統計有區別,P<0.05。結論 小兒下腹部手術中實施氯胺酮、腰硬聯合麻醉能加快蘇醒速度,預防不良反應,值得學習。
關鍵詞:小兒;下腹部手術;麻醉;氯胺酮;腰硬聯合;蘇醒時間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n lower abdominal surgery in children.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2016 year in April 100 cases of lower abdominal surgery in children as the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5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ketamine anesthesia,50 cases of study group for ketamine,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and statistical results.Results The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with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rates were 6.0%, 20.0%,P<0.05;the study group with postoperative MAP,HR index and the operation time,recovery time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statistical difference,the implementation of ketamine P<0.05.Conclusion Ketamine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can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rate and prevent adverse reactions in lower abdominal surgery in children.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Children;Lower abdominal surgery;Anesthesia;Ketamine;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Recovery time
下腹部手術中通常借助氯胺酮藥物麻醉,然因部分患兒手術操作中需追加全麻藥物,間接延長手術后的蘇醒時間,增加手術操作風險[1]。近年來,通過醫學研究學者在小兒手術中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結果發現血氧飽和度、血流動力學存在諸多不足,其中,聯合麻醉方法的應用能穩定心率,增加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麻醉效果明顯由于傳統性的麻醉方法。下面,將我院患兒資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不同麻醉方式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小兒下腹部手術100例作為本次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后實施不同麻醉方法,對照組50例,女19例、男31例,年齡2~12歲,平均(6.8±0.3)歲;研究組50例,女20例、男30例,年齡2~13歲,平均(6.9±0.4)歲。100例患兒均不存在藥物濫用史、水電解質正常,且手術前不存在明顯性的臟器疾病。手術類型:20例睪丸下降術,30例闌尾切除術,40例疝修補術,10例鞘膜積液翻轉術。入選患者病例符合這樣的標準:ASA分級均處于I-II級,不存在藥物濫用史,入院檢查水電解質、酸堿度均衡,手術前不存在明顯性的臟器疾病,血常規檢查、體重檢查結果均處于正常狀態。兩組患兒的臨床基線資料統計無區別,P>0.05。
1.2方法 患兒臨床手術操作前30 min均實施阿托品的肌肉注射處理,注射劑量0.02 mg/kg,并檢測患兒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同時,借助維庫溴銨、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誘導,藥物劑量分別為0.08~0.12 mg/kg、0.4~0.5μg/kg、1.6~2.0 mg/kg,肌肉注射氯胺酮,劑量4.0~6.0 mg/kg。50例對照組患兒下腹部手術操作過程靜脈注射咪唑安定、氯胺酮,劑量分別為0.06-0.1 mg/kg、1.0 mg/kg,并按照6.0~8.0 mg/kg·h的劑量持續泵注;50例研究組患兒下腹部手術操作中實施氯胺酮、腰硬聯合的麻醉方式,從患兒棘突間隙行穿刺置管處理,經由導管注入利多卡因,藥物劑量為0.5 ml/kg。另外,手術操作中根據患兒的麻醉平面消退情況經由導管注入布比卡因,以維持鎮痛結果。
1.3判定項目 ①臨床指標:統計兩組患者手術前、手術后的MAP、HR指標變化情況;②臨床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蘇醒時間;③臨床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的躁動、頭暈、呼吸抑制、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18.0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用百分數、χ2表示和檢驗,計量資料(臨床指標)用 x±s、t表示和檢驗,P<0.05,有區別。
2 結果
2.1臨床指標統計 通過對研究組、對照組患兒手術前的MAP、HR指標進行統計得知,兩組無區別,P>0.05;而兩組患兒手術后的MAP、HR指標有區別,P<0.05,見表1。
2.2臨床手術時間、蘇醒時間統計 通過對研究組、對照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蘇醒時間進行統計得知,手術時間無區別,P>0.05;蘇醒時間有區別,P<0.05,見表2。
2.3臨床不良反應統計 通過對研究組、對照組患兒手術后的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得知,發生率分別為6.0%、20.0%,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腹部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多發性病癥,以闌尾炎、疝氣、隱睪等疾病為主。因小兒身心相對脆弱,腹壁肌肉發育不完善,故疾病治療中的依從性比較差,無法更好配合醫護人員治療[2]。因此,小兒腹部手術中不但要消除機體疼痛度,還需松弛患兒機體肌肉,保證小兒處于熟睡的無意識狀態。另外,因小兒神經髓鞘未良好發育,故手術治療中需降低麻醉藥物濃度,適當提高麻醉藥物容積,便于滿足小兒腹部手術的麻醉平面。此外,小兒骶管長度短、容積小,其彎曲程度和成年人相比不夠明顯,藥物使用后易擴散至頭部,且骶管用藥期間,麻醉藥物的阻滯平面易擴散至上腹部。故而,為從根本上保證下腹部疾病的手術結果,術中所使用的麻醉藥物除具備見效快速、肌肉松弛效果外,還需有效預防不良反應,但實踐顯示單純性的使用單一麻醉藥物無法從根本上滿足上述需求,故手術操作前應選擇相對合適的麻醉藥物,充分結合兩種或以上的麻醉劑,以獲得顯著的麻醉結果[3]。
氯胺酮是臨床上的一種常用麻醉劑,不但具有鎮靜、止痛、作用時間短等作用,還能增加支氣管、唾液的分泌總量,提高神經興奮度。盡管該藥物的使用能取得突出結果,然因該藥物的單純使用對內臟的鎮痛效果不明顯,需加大藥物劑量才能符合需求,間接誘發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手術結果。針對這種情況,應實施氯胺酮麻醉聯合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將其用于下腹部手術中,能在減少氯胺酮使用劑量的同時,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另外,聯合麻醉方式的應用還能充分發揮止痛效果,阻斷患兒的應激反應[4-8];促使患兒手術結束后盡快自主呼吸,加快肺部、氣管分泌物的排出速度,預防并發癥,是下腹部手術首選。我院為進一步的判定下腹部手術患兒的麻醉效果,給予100例患兒不同的麻醉方式,結果顯示:聯合麻醉方式的研究組患兒手術后的MAP、HR指標和對照組有區別,P<0.05,說明和單純性的麻醉方式相比,聯合麻醉方式能改善患兒心率指標;且聯合麻醉方式研究組患兒的蘇醒時間、不良反應率的少于單純麻醉對照組,P<0.05,說明氯胺酮、腰硬聯合麻醉方式的應用能加快下腹部手術患兒的蘇醒速度,提高手術治療結果。
綜上所述,小兒下腹部手術中實施氯胺酮、腰硬聯合麻醉能加快蘇醒速度,預防不良反應,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田卯俊.不同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23):90-91.
[2]劉小青,黃愛蘭,李靜,等.兩種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兒下腹部手術麻醉效果比較[J].中外醫療,2013,32(16):99,101.
[3]張珂,仇大海.不同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麻醉效果影響對比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8):67-68.
[4]劉學斌.不同麻醉方法對下腹部腹腔鏡手術應激反應抑制作用的比較研究[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12(6):52-54.
[5]倫明輝,孫曉峰,趙宏,等.不同麻醉方法對下腹部腹腔鏡手術應激影響的對照研究[J].河北醫藥,2015,30(24):3688-3691.
[6]楊太權.兩種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2):194-195.
[7]陶永峰,李琴寧,朱海琴,等.兩種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19(28):182-182.
[8]張有祥.兩種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122-123.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