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平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門診的處方書寫和用藥情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為提高處方書寫質量和合理用藥提供借鑒。方法 隨機抽查2016年我院門診處方,每月抽取3 d,共13450張。對處方書寫及用藥情況等進行歸類統計以及分析與評價。結果 門診處方存在書寫不規范和用藥不合理問題。不合格處方1201張,百分率8.93%,其中不規范處方396張,百分率2.9%,不合理用藥805張,百分率5.89%。結論 我院門診不合格處方仍然存在,處方書寫與合理用藥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提高。
關鍵詞:不合格處方;合理用藥;處方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cription and drug u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 writing and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in 2016,the monthly sampling of 3 d,a total of 13450.The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were classifi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Results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re written not standardized and unreasonable use of drugs.1201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the percentage of 8.93%,which is not standard prescription 396,a percentage of 2.9%,irrational medication 805,the percentage of 5.89%.Conclusion The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 still exist in our hospital,and the prescription writing and rational drug use need to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Unqualified prescription;Rational use of medicine;Prescription analysis
門診處方書寫不規范以及用藥不合理情況較為普遍。因此,規范處方管理,促進合理用藥,是當前各級醫療機構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堅持不懈地進行處方分析,有利于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
1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門診處方,每月抽取3 d,共13450張。通過逐張審查,參照 《處方管理辦法 》[1]判斷其規范性并對不規范處方進行歸類與分析;參照200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臨床用藥須知》[2]和第16版《新編藥物學》[3]和藥品說明書,以及患者的基本情況與臨床診斷,分析其用藥合理性,并作分類判斷與分析。
2 結果
2.1不合格處方情況 共抽查門診處方13450張,其中不合格處方1201張,占處方總數的8.9%。其具體分科統計見表1。
2.2不規范處方情況 書寫不規范處方共有396張,占處方總數2.9%,具體分類統計見表2。
2.3不合理用藥處方情況 不合理用藥處方共有805張,占處方總數5.98%,具體分類統計情況見表3。
3 討論與分析
3.1不規范處方
3.1.1處方前記書寫不完整或不規范 如門診號、診斷或住址缺失;不寫明具體年齡僅寫成人;小兒未寫明日月齡等。
3.1.2未用專用處方 如用普通處方開具“精二”藥品或用精二處方開具普通藥品;小兒未用兒科專用處方等。
3.1.3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書寫不規范 如藥品名稱不全或有錯別字;未注明劑型;使用商品名;沒有寫明藥品規格只單寫幾盒等。不規范處方數占相當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醫生對藥房現有的藥品劑型、劑量、規格不熟悉而導致的主觀臆斷。醫院應鼓勵醫生到藥房查看藥品及時了解藥品信息,以減少此類錯誤。
3.1.4用法用量不規范 如未注明用法用量或給藥途徑;注明自服或遵醫囑或照說明書服用等。
3.1.5處方結束未標記斜線 容易導致患者或其他在處方空白處擅自添加藥物而導致不合理用藥甚至醫療事故。
3.1.6未注明皮試或皮試結果:此結果極易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甚至過敏性休克造成死亡。
3.1.7醫生簽名不規范 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處方簽名和藥房備案簽名不一致。②修改后無重簽名和修改日期等。③不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的醫生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④醫生在非緊急情況下越級開具抗生素。
3.2不合理用藥處方
3.2.1非適應癥用藥 非適應癥用藥極不安全,容易引起醫患糾紛,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重視,要堅決杜絕此類不合理用藥。
3.2.1.1診斷與用藥不符 如頭痛使用復方氯唑沙宗片:復方氯唑沙宗是含氯唑沙宗與對乙酰氨基酚的復方制劑,前者為骨骼肌松弛藥,對主要含神經元細胞和膠質細胞的腦組織無明顯作用,雖然對乙酰氨基酚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但此種聯合應用增加了氯唑沙宗的嗜睡、頭暈、惡心、心悸、無力、上腹痛等毒副作用,而且給病人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泌感使用參松養心膠囊;前列腺增生癥使用蘭索拉唑等。其原因可能是醫生沒有注明第二診斷或患者購藥。
3.2.1.2超藥品說明書適應癥用藥 如診斷痤瘡用甘草酸二胺腸溶膠囊;為提高免疫力用丹參酮膠囊等。
3.2.1.3無指癥使用抗菌藥物 如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用克林霉素:腰椎間盤突出是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而引起的時無菌性炎癥,應用抗菌藥物無效,并且增加了藥物毒副作用和病人經濟負擔;發熱用頭孢克洛緩釋膠囊:這樣用藥易掩蓋病情,貽誤治療時機。
3.2.2重復用藥 如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和雷尼替丁膠囊:質子泵抑制劑和H2受體阻斷藥聯用會導致胃酸過渡抑制[4]。胃酸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分解食物中結締組織和纖維、殺死入胃細菌的作用,酸過渡抑制必然導致消化不良,并且雷尼替丁有雌激素樣作用; 維C銀翹片和強力感冒片合用:兩類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重復用藥劑量過大易造成肝損害甚至肝昏迷。
3.2.3用藥配伍不當
3.2.3.1藥理性配伍禁忌 阿莫西林膠囊和甲砜霉素腸溶片合用:前者為β-內酰胺類屬繁殖期殺菌藥,后者為氯霉素類屬速效抑菌劑,速效抑菌使細菌不能繁殖,導致繁殖期殺菌藥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多酶片與鋁碳酸鎂合用:鋁碳酸鎂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可使胃液PH值維持在3~5,能使80%的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同時鋁碳酸鎂也可通過吸附和結合胃蛋白酶而抑制其活性,此兩個方面均能拮抗多酶片(含胃蛋白酶)的作用。
3.2.3.2理化性配伍禁忌 氨茶堿片與五脂膠囊聯用:氨茶堿為堿性藥物而五味子含酸性成分,同服發生中和反應而降低療效;利巴韋林與β-內酰胺類同瓶滴注:利巴韋林由于有一定的心臟毒性,滴速要求比較緩慢,而β-內酰胺類由于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水解性,所以要求滴速較快。
3.2.3.3中西藥物配伍禁忌 如診斷為上感,合用參蘇膠囊和雙黃連顆粒:前者為風寒感冒,后者為風熱感冒用藥,兩者功效截然不同;復方降脂片與磺胺類藥物聯用易對腎產生毒副作用:前者含山楂,山楂中的有機酸有可能使磺胺類的代謝產物析出結晶而損害腎臟。
3.2.3.4配伍引起血藥濃度變化 如美托洛爾與地塞米松聯用:后者為CYP2D6的誘導劑,會加速前者代謝,而使其血藥濃度降低而達不到理想降壓效果。
3.2.3.5配伍使不良反應加重 如頭孢哌酮與阿司匹林合用:后者能不可逆抑制環氧酶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達到抗凝血作用,并且對某些患者有一定的腎毒性。前者可引起低凝血酶原癥或血小板減少而導致嚴重出血,兩藥合用可能會加重出血,并且頭孢菌素類與有腎毒性的藥物合用會加重腎損害[5]。
3.2.4給藥方案不當
3.2.4.1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不當 慶大霉素注射液加入爐甘石洗劑外擦,局部使用高濃度抗生素會導致細菌快速耐藥;3個月小兒應用阿莫西林膠囊:由于小兒生理特點,不宜吞食較大的物體,而開具沖劑比較合適。
3.2.4.2用法用量不正確 如利巴韋林0.3 g加入100 ml 0.9%NaCl滴注:利巴韋林濃度過高,超過1 mg/ml則可能導致患者心臟損害,并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使用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如阿奇霉素干混懸劑2~3次/d。
3.2.4.3給藥頻次不當 如克林霉素1.8 g加入0.9%NaCl 250ml中滴注1 次/d,此方案克林霉素劑量過大,易造成腎損害;時間依賴性藥物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的一些藥物大劑量靜注1次/d:其抗菌效果取決于血藥濃度維持在最低抑菌濃度以上的時間,抗菌效應與給藥時間間隔關系密切,提高濃度對療效作用不大,相反會增加藥物毒性。這是一個用藥依從性與用藥合理性的矛盾問題,可提倡菌藥物的序貫療法,即每天多次給藥或先靜滴,再加同種抗菌藥口服,以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3.2.4.4溶媒選用不當 如氟羅沙星針用生理鹽水作溶媒:氟羅沙星是兩性藥物,與氨基酸成鹽而制成的,在電解質溶液中由于同離子效應使溶解度減少,可能形成結晶,導致腎損害。又如地塞米松針用20%甘露醇做溶媒易產生沉淀或低血鉀:由于地塞米松注射液中含0.2%的NaHSO3能使過飽和的甘露醇析出,且兩藥合用能降低血鉀等。
3.2.5禁忌用藥 如診斷酗酒外傷使用頭孢哌酮:頭孢菌素能抑制乙醇體內第二步代謝酶“乙醛脫氫酶”,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而乙醛能引起兒茶酚胺的釋放從而導致心跳加速、面紅耳赤醉酒樣表現,出現“雙硫侖”樣反應[6];高血壓合并痛風患者使用氫氯噻嗪,會加重痛風的發作;有癲癇病史患者使用喹諾酮類:喹諾酮類能抑制GABA與其受體結合,可能出現中樞興奮,極易導致癲癇的發作等。
4 結論
以上所述為本次調查中發現的處方不規范書寫和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正是此諸多原因大大影響了臨床用藥效果,應引起醫藥人員注意。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合理,臨床醫藥人員要主動加強《處方管理辦法》和臨床用藥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藥品信息,了解藥物相互作用等知識,掌握藥物合適的使用方案。藥師要認真做好“四查十對”,嚴格審核處方,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另外醫院成立合理用藥監督部門,定期展開處方點評并將結果及時交醫務科公示。醫院要為醫師和藥師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以盡量減少處方處方書寫不規范出現,和減少用藥的不合理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衛醫發[2007]53號.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S].化學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陳新謙等主編.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林素珍,毛平,盧秀瓊等.門診西藥處方目前存在的問題[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7,7(6):477.
[5]楊寶峰主編.藥理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29,402.
[6]劉世學,戰祥芬.藥物雙硫侖樣反應116例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3):234.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