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利
在市場中搏殺多年的阿里和大型國有零售企業打交道的經驗依然缺乏,他急需補上這一課,因為阿里的下一個重點區域市場北京是國有零售企業的天下。
聯姻百聯則正好可以彌補阿里的這個短板。
耐人尋味的是,此次雙方合作暫未涉及股權層面的交易,而是以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開合作。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這樣解釋雙方的合作方向,“如果雙方能探索出一個之前似像非像、但卻從來沒見過的商業形態,產生一個既是消費的社區、吃喝玩樂的中心,又是一個消費者連接的中心。
如果雙方合作孵化出諸多很多大家都看不懂的業態,‘新零售的路子就走對了。”
百聯集團作為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擁有的大型零售企業,被認為是上海市場體量、影響力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其線下門店絕大部分都分布于上海,超過3300家。擁有第一百貨、永安公司、東方商廈、第一八佰伴等百貨字號,和世紀聯華、華聯吉買盛、聯華超市、華聯超市、快客便利等超市便利店,以及第一醫藥、第二食品等專業店。
體量如此之大、業態涵蓋如此之廣百聯集團是阿里“新零售”試驗的絕佳樣本。
馬云無疑是位深諳中國國情的商業運作高手,不涉及股權層面的交易這種進退兩可的合作方式讓上海市國資委很容易接受。
已入股銀泰百貨、三江購物、蘇寧電器再加上即將深度合作的百聯集團,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阿里儼然是零售業發展方向的引領者。
但要帶動全國市場,阿里就沒法繞過——北京!
江湖傳聞早已把天貓總部遷到北京的阿里,將在本月底在開出北京第一家盒馬鮮生店,這比以前傳言的開店時間晚了近一年,可見阿里對北京市場的慎重。而深度合作百聯集團必然會為阿里和國字號遍地的北京零售市場打交道提供經驗。
我們來看看阿里的出手邏輯,先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江浙地區拿下民企蘇寧和銀泰,繼而在國企根基深厚的上海和百聯集團深度合作,前者為其踏入高度市場化和以民企為主的珠三角積累了運作經驗,后者則是其進軍北京市場(環渤海區域)的最好跳板。
如果搞定中國三個最發達的經濟區域(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阿里無疑將占據中國零售業的大半江山。
阿里開始出手了,他的拳頭就是去年1月份在上海開業的盒馬鮮生。
阿里重資投入的盒馬鮮生目的很明確,彌補其線下運作短板。
過去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基本的邏輯是線上的效率比線下高,所以用線上來取代線下。線下確實也被干掉了很多,尤其是在傳遞價值領域:商場、街邊的小店、超市,包括蘇寧這樣的大賣場等等都遇到很大的挑戰。
但是今天從線上往線下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譬如三只松鼠,一些淘品牌開始做千城萬店。線上在今天流量成本高居不下的情況之下,開始用互聯網的以效率為核心的這個基因重構線下的商業。但這一波往線下的回歸不意味著過去低效率的線下商業就能夠復蘇,而是意味著線下的商業會被重構。
線下商業重構,這將是萬億級的市場蛋糕,阿里豈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