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軍雄
近期,關于百貨業的出路是自營還是聯營的問題在業界掀起一波議論高潮,在接到這個話題討論的邀請后,我思考良久一直沒找到很好的思路,只能順頁著這個思路深入下去。百貨自營還是聯營?當引伸下去的時候,我才發現:應當回歸問題的本質,百貨經營模式始終是一種零售商業模式,我們應當回歸零售商業模式的本質上去探討這個問題。
在2016年,馬云在杭州舉辦了一個五萬人的“云棲大會”提出了一個關鍵詞”新零售”,那么新零售趨勢的來源是什么的,我想一定是來自于”新消費”。在進入消費升級的時代,百貨業的受眾客群將分化出兩個部分:一塊是掌握大量財富的高凈值人群,這部分的消費需求的發展方向將會走向私人定制時代;另一塊是對品質消費與追求品質生活的新中產階級的大眾人群,這部分客群的需求則是追求高性價比的產品與產品背后的服務加上極致的良好的用戶體驗。
所以百貨業未來的新圖景,不止于自營還是聯營的窄面思路。而是順贓新消費時代的特性,上升到零售商與品牌商共同進入供應鏈+產品設計的模板創新上面,在新消費時代,如何提升商品流通的效率與效益。給消費者供應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百貨業未來新的發力點!
下面我將通過深圳萬象城的項目概況的案例來看當下的百貨業主流的經營模式。
深圳華潤萬象城樓層業態調研情況:
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商業面積:25.5萬平方米,車位數3000個。
商業定位:高端定位,20%國際一線品牌與80%國內一線國際二三線品牌集合而成。深圳最大的購物中心,集零售、餐飲娛樂、文化、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大規模、綜合性、現代化、高品質的購物娛樂中心。真正體現一站式的消費理念。
B1:百貨+精品超市+休閑輕食+禮品,該層商戶55家,分布有ole精品超市、Reel百貨,兩個大型主力店規劃于該樓層最靠里的位置,對拉動人流入內有很大幫助。
L1:百貨+國際精品,該層有60家商戶,除1個百貨主力店外,還有5家以上次主力店,以經營國際大牌服裝/鞋包為主。
L2:百貨+時尚精品,該層國際精品商家數量減少,增加快速時尚品牌,該層的空中連廊將萬象城一、二期巧妙連接起來。
L3:百貨+影院+特色餐飲+品牌零售,該層加入了另一主力店-嘉禾影城。
L4:影院+溜冰場+快時尚品牌+主題餐飲,該層以娛樂業態為主,快時尚品牌搭配主題餐廳,確保人流的保障。
L5:餐飲+家居家電+數碼影音,該層以餐飲業態為主,配合電器主力賣場,雖然位處最高樓層,依靠美食餐廳的吸引力,人氣依舊高漲。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購物中心模式基本與以上購物中心的經營情況大同小異(項目配套方面),可以研判出目前百貨業態的主流模式還是以聯營為主。那么,在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集群的項目里,百貨業的經營痛點在哪里?
百貨自營的痛點在于專業買手的人才培養與招聘難,二是運營成本比聯營模式要更高,還必須承擔運營贏利的高風險。不管是聯營還是自營,百貨業的未來趨勢應該根據不斷發展的行業特性,找到零售商業的本質問題,改變我們的經營技術,著重于在合作方式上的靈活性,合作雙方的深度信任,以及營銷模式的創新性。
零售商業進入消費升級2.0時代
影響消費革命變革的核心基因是:商業零售的信息因素。把商業零售的發展階段分割出來的話,商業零售1.0時代,商品本身的信息相對封閉,零售商平臺掌握著連接顧客的重要環節,上游連接生產商與經銷商,下游連接消費者。消費者要買到商品其中很重要的渠道就是通過零售商的平臺。進入零售商業2.0時代的時候,由于互聯網時代,獲取商品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消費者越來越聰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消費者正在獲得無法撼動的主動權。現在,市場已經從供給驅動變成了消費驅動。在這種形勢下,消費者有了主動權,就可以影響供應商,然后滿足自己的需求。
過去,零售渠道是為生產者和供應商服務,現在,渠道就要更多地為消費者服務?;ヂ摼W成為新時代社會基礎設施的今天,消費經濟已經從傳統肖費模式變革為整條供應鏈圍繞終端肖費需求進行服務與創建一個全新的社會協作系統。成就了今天新零售物種的誕生。
新零售時代的運營技術應不斷地迭代
百貨業的發展,靠著發展起步時的信息不對稱時代的行業紅利到今天的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SHOPPlNGMALL、百貨店等。這幾年零售業線上和線下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所以不管是經營層面還是競爭層面,漸漸地不再聚焦于線上或是線下的模式,而是開始回歸到零售的本質,那就是在供應鏈能力的基礎上,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掌握消費者變化的技術,個人認為可以好好利用“大數據”武器,車品覺說,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是關聯。因為大數據和以前的數據不一樣,首先就是很多數據不是你自己搜集來的,所以你需要有一個對外部數據的認知,盡管你自己的數據有時候已經足夠大了,但還是要把別人的數據“關聯”在你自己的數據中。這是和過去最不一樣的,過去的數據是封閉的,但今天我們一定要和外部的數據關聯。
比如品牌商在賣場推出體驗店概念,顧客進到賣場想買一只定制化的包包,到柜臺把想要的大概樣款告知現場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把這些信息輸送到工廠設計部門,出效果圖,與顧客確認好款式后,下單生產制作,運輸。24小時即可送到顧客手中。讓傳統的模式升級到定制化的需求時代。
以服裝品牌商的生產銷售為例
第一步:設計團隊進行各季節的產品設計。
第二步:開始籌備原料的采購。
第三步:進行倉儲運輸環節。
第四步:進入訂單處理。
第五步:批發經營。
第六步:終端零售。
2016年,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生產了299億件服裝,由于產業鏈的制約,只賣出90億件,還有209億只能低價出口與賤賣。
大數據時代來臨,品牌商的制造產業鏈將從原來的6+1模式(右上)進化到4+1模式(右中)。倉儲運輸與批發環節不需要了。
通過產業的升級,品牌商的制造銷售模式進入終極的4+0模式(右下),將大幅度的節省成本與利潤的提升。
百貨業的未來趨勢
通過零售商的實際場景驅動與消費流量的入口導入,結合新零售技術迭代的產業鏈革新,百貨業的未來趨勢就在于行業各方力量的全新推動升級。零售商為品牌商提供極致化的服務場景,品牌商通過技術革新提升商品利潤,降低成本。業態升級不是單方面的,應與品牌商共同發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提升百貨業的效率與效益。百貨業的未來應該是品牌商跟零售商從相互博弈,變化到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全新的百貨行業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