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鍔


摘要:目的 研究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實行布地奈德與孟魯司特鈉聯合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將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5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例數為28例。參照組患者實行孟魯司特鈉治療,實驗組患者實行布地奈德與孟魯司特鈉聯合療法,對比兩組患者經不同療法干預后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PEF、FEV1、FEV1/FVC、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結論 將布地奈德與孟魯司特鈉聯合療法應用在支氣管哮喘中具有顯著效果,可以顯著提升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孟魯司特鈉;布地奈德;支氣管哮喘;效果
在臨床醫學上按操作規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無痛、安靜、無記憶、無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同時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溫、低血壓等)[1]。麻醉已成為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治療重要組成部分,對手術的質量和患者術后的如短期認知功能等有嚴重的影響[2]。為此我們進行舒芬太尼應用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的麻醉分析的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的40例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分組,并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手術麻醉,對照組:19例,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齡在18~63歲,平均年齡(42.6±2.6)歲。觀察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齡在19~67歲,平均年齡(43.1±2.4)歲。兩組患者均經臨床體癥檢查及行頭顱CT、或磁共振掃描可明確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周圍腦組織水腫情況后得以確診需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排除手術禁忌特征并自愿選擇麻醉方式且簽署手術知情書,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差異值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用芬太尼進行麻醉:采用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術前按0.3 mg劑量肌注患者東莨菪堿并監測患者的HR、SpO2、MAP等,采取0.2%利多卡因、芬太尼0.2 mg順遂插人氣管導管進行麻醉誘導,誘導成功后在術中以按0.001 mg/kg芬太尼與0.4%異丙酚分別以2~3 mg/(kg/h)與4~6 mg/(kg/h)靜脈持續輸入維持復合麻醉,并根據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情況調整用藥速度。
對照組患者采用芬太尼進行麻醉:采用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術前按1 mg劑量肌注患者鹽酸戊乙奎醚并監測患者的HR、SpO2、MAP等,采取咪達唑侖0.05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5 mg/kg、芬太尼0.01 mg/kg進行麻醉誘導成功后插人氣管導管,術中以按0.001 mg/kg芬太尼與0.4%異丙酚分別以2~3 mg/(kg/h)與4~6 mg/(kg/h)靜脈持續輸入維持復合麻醉,并根據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情況調整用藥速度。
1.2.2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進行麻醉:基本方法同上,將芬太尼改為舒芬太尼,誘導用量為20~40 ug,維持劑量按0.001 mg/kg給藥。
1.2.3在手術期間應密切監測兩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指標值;并以觀察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嘔吐、惡心、腹痛等。
1.3評價指標 將麻醉誘導時間、蘇醒時間和不良反應情況以及麻醉和鎮痛效果為評價指標內容。其中麻醉效果的評判標準為:顯效:患者在手術中保持安靜,結束后蘇醒;有效:患者在手術過程當中有體動,但對手術無影響,手術結束后蘇醒;無效: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有影響手術的體動,在手術結束前蘇醒。
1.4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計數資料采?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當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和蘇醒時間 觀察組的麻醉誘導時間和麻醉蘇醒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值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的總不良反應率為4.76%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5.79%,比較差異值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麻醉要點是對患者做出快速全面的評估,采取及時有效的圍術期管理,維持腦灌注壓和氧供,防止和減輕繼發性神經損傷,為神經外科醫生提供滿意的手術條件,改善顱腦外傷患者的預后。麻醉是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的重要組成內容,麻醉的質量直接導致手術質量的好壞,良好的麻醉應該是術中患者呼吸道完全通暢、靜脈壓低、頭頸部松馳、無咳嗽或屏氣、能在術終立即清醒、無麻醉藥殘余作用、不抑制神志和呼吸、不影響顱內壓的等。
芬太尼為人工合成阿片受體激動劑,是一種強效麻醉性鎮痛藥,鎮痛作用機制與嗎啡相似但作用強度為嗎啡的60~80倍,與嗎啡和哌替啶相比,本品作用迅速但維持時間短,因不釋放組胺而對心血管功能影響小,能抑制氣管插管時的應激反應,通過靜脈注射1 min即起效,4 min達高峰,維持30~60 min,不良反應有眩暈、視物模糊、惡心、嘔吐、低血壓等[3]。舒芬太尼是一種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同時也是一種特異性μ-受體激動劑,對μ-受體的親合力比芬太尼強7~10倍,鎮痛效果比芬太尼強好幾倍,而且有良好的血液動力學穩定性,可同時保證足夠的心肌氧供應。并且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與血漿蛋白結合率較芬太尼高,而分布容積則較芬太尼小,雖然其消除半衰期較芬太尼短,但由于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較芬太尼強,因而不僅鎮痛強度更大,而且作用持續時間也更長(約為芬太尼的2倍),不但具有全身麻醉的誘導和維持作用,更具復合麻醉的止疼功能[4]。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到采用舒芬太尼后不但縮短手術的麻醉有到時間,并且術后患者蘇醒恢復更快,充分表明該麻醉方式的顯效性和安全性。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使用兩種藥物對患者還具有較好的鎮靜止疼作用,但在使用時需根據患者在術中的體征值隨時調節給藥速度,以降低患者的不適感。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對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采用舒芬太尼進行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時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麻醉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孔素梅.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應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5):127.
[2]舒娟,涂立剛.舒芬太尼在顱腦外傷患者急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19-120.
[3]李喜勇.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顱腦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7):126-127.
[4]吳崇富.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在神經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5):107-108.
[5]楊朝喜.舒芬太尼應用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的麻醉分析[J].醫學信息,2014(35):429-430.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