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帶來很多新的挑戰,使得廣大師生減弱了對虛假信息的辨別能力;削弱了對外來錯誤思潮的抵御能力;模糊了對教育主客體的選擇能力。為了有效的維護我國高校意識形態的安全,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元文化,完善、落實新媒體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充分實現三個轉換,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意識形態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著實有效的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安全;維護
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新媒體深刻的影響著高校師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認知模式。意識形態安全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外來文化的分化,使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產生動搖。而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的一個重要陣地,各種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加大了對意識形態的管理和監控,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處理好意識形態與多元文化的關系,引導高校師生共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一、新媒體與意識形態安全
新媒體這個概念最開始是由一位美國學者戈爾德馬克提出來的。新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來講就是指新型的媒體或者新興的媒體。從狹義上來說,新媒體是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比如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等。我國也把新媒體稱為數字化新媒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我國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而且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階級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因而,這就是那些使某一個階級稱為統治階級的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因而這也就是這個統治階級的思想。”[1]意識形態就是指某一特定的階級或集團的根本利益在思想觀念上的體現。而意識形態安全則是指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能夠保持長期的穩定,不受外來錯誤思想的侵害和威脅并能健康的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2]
新媒體與意識形態及其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系。新媒體時代使得意識形態的傳播更加快速、便捷,大眾化參與度高。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一種社會環境,各種思潮聚集于此,潛移默化的的影響人們價值判斷,從而不利于主流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存在很多優勢,便于人們更快、更有效的的接受信息、溝通交流,使主流意識形態得以快速傳播,同時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新媒體的發展減弱了對虛假信息的辨別能力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種信息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而廣泛傳播,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其中包括有益的信息和有害的信息。而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主要就是針對高校的教師和大學生,大學生階段正是在塑造思想政治觀念的時候,教師除了對其思想觀念進行正確的指導外,大學生自身還要對新媒體所傳播的消息進行有效的辨別。由于大學生自身的身心不成熟、思想不成熟特點,很難分辨哪一類信息是有效信息、正確信息,哪一類是無用信息、虛假信息,這就加大了對虛假信息的辨別難度。
(二)新媒體的發展削弱了對外來錯誤思潮的抵御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趨勢加強,西方等外來文化對高校意識形態所實施的西化和分化,使各種思潮交織在一起,我們在吸取有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大量錯誤的政治思潮也紛紛涌入,對我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志的主流意識形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威脅。例如,對個別的問題擴大化,對一般的問題說成是政治問題,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等等。借著“文化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口號,向人們宣傳“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等等。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時期,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處于逐漸形成科學的認知和確立時期,這些思想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選擇和判斷。其中,“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是沖擊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西方主流意識形態;民主社會主義論是干擾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錯誤思潮;中國威脅論是歪曲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識形態謬論;而消費主義論則是腐蝕和消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西方價值觀”。[3]對于抵抗力較弱的師生來講,就更容易受到這類錯誤思潮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由于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每個人愿意接受的思想也不盡相同,有人排斥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潮,可是也有人愿意接受這些思想,使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抵御外來錯誤思潮時受到威脅。
(三)新媒體的發展模糊了對教育的主客體的選擇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使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受到威脅。學生不僅僅是信思想息的接受者、消化者,也是思想信息的創造者、發布者,可以自主發布信息,自由的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同時,教師也不單純的是思想信息的發布者、組織者,在新媒體這個大的平臺上,教育者的主體性受到威脅,教師也可以是一個接受者,對其他的思想、觀點進行批判吸收,這就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講,教育者應該是知識很豐富的,一旦教育者難以回答受教育的某些問題時,便會對教育者產生質疑,甚至是否定,從而影響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成效。此外,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使得從傳統的“問老師”轉向“問度娘”的現象頻發,對社會主義核心觀意識形態缺乏認同感,教師的主體地位不再受重視,教育者的話語權被削弱,學生不再是簡單的被認為是客體,教師也不再是唯一的主體。
(四)新媒體的發展加大了社會輿論的管控能力
傳統媒體對意識形態內容的宣傳是由上級領導層層把關之后再傳播給大眾的,傳播的內容是經過多次討論、協商、篩選的,都是體現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創造者、發布者不再是單個的個人或者政府,而是大眾參與,不再是傳播者和接受者的單向傳遞,而是二者之間的雙向轉化。這就打破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灌輸模式,呈現出網狀的傳播形式,使信息的準確度難以把握。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有意識無意識的使用QQ、微信、微博等網絡載體發布或轉發消息,這很可能就成謠言的散發地。“在強大的網絡優勢中,卻潛藏著最脆弱的網絡環節。一旦重要的網絡受到攻擊,陷入癱瘓,整個國家安全就將面臨崩潰的危險,其后果不亞于原子彈直接轟炸一個國家的重要設施,甚至更為嚴重。”[4]這就加大了對網絡環境的管控要求,對信息的監管難度提升。
三、新媒體時代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著力點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一個前沿陣地,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意識形態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對老師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要著力的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一)引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分離向同向同行的轉換
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根本就是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地位,而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更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近年來,由于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一些缺乏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人的思想就會動搖,使之更傾向于接受外來錯誤思想以及網絡虛假信息。西方國家的主要意圖就是企圖動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我國的領導地位,強迫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宣傳他們所謂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其地位是任何外來思潮都無法動搖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些影響。所以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高校意識形態中的領導地位。對政治信仰、政治態度、政治觀點不堅定的師生來說,就是一大威脅,部分師生更是不信仰馬克思主義,使得大家思想狀態分離,不利于高校意識形態的的建構。在新媒體視域下,更是要統一人們的思想,引導廣大師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思想,堅信共產主義道路,利用新媒體對意識形態進行整合,使人們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同向同行。以師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斷與時俱進。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多元文化向一元文化的轉換
我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則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在實行改革開放的今天,更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價值導向作用,對多元文化進行引導,處理好多樣化的社會和一元化意識形態的關系、解放思想和統一思想的關系、吸收人類精神文明成果和抵御外來錯誤思潮的關系。高校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者,而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進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維護時,就必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體師生的共同思想基礎和人生向導。要利用新媒體這個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廣大師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確保高校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維護的核心內容。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實行兼容并蓄,對多種文化進行整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信仰教育與情感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積極的外來文化有機結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多元文化進行自覺的引導,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擴大先進文化的影響范圍,提高廣大師生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以此來達到思想統一和力量凝聚的目標。
(三)完善新媒體健康發展的管理機制從抽象向具體的轉換
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把整個世界連在一起,網絡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把每一個人都聯系在一起。哪里出現問題每個角落立馬就能收到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對于正面的積極的新聞傳播是有利的,對于負面新聞的傳播就加大了對新媒體的管控難度。因此,在大力發展新媒體的同時,要傳播正能量,宣傳正面的、積極的思想,并充分發揮其在傳播信息方面的主導作用。對于負面信息、有害信息我們要加強對新媒體的的監控和制止,發揮每個主體部門的職能,明確分工職責,在關鍵時刻要實行“多管齊下”,不能掉鏈子,善于把抽象的機制落實到具體。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需要建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主要對象是新媒體自身對他人以及他人對新媒體的的一種約束和限制。對于新媒體自身來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師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明確所要傳播的主打方向,所要傳播的主要內容以及內涵,而不再是漫無目的的傳播其內容。在新媒體時代,“受眾越是變得‘浮光掠影,媒體從業者越不能‘捕風捉影和‘嘩眾取寵,越是要堅守新聞專業的守則,不輕信、不盲從,清醒、理智、冷靜、踏踏實實做新聞。”[5]同時,要強化新媒體的輿論環境,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管理和法規建設,實施嚴格的技術監管,堅決打擊和嚴懲利用新媒體散布謠言和各種違法違規的內容。領導人要對信息內容進行層層把關,加大執法的力度,壯大執法的隊伍,完善執法機制,落實執法責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99.
[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3]王永貴,等.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9.
[4]黃永根.互聯網與國家安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2):18-20
[5]陳家興.化解媒體“眼球情結”[N].人民日報,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