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
摘要:職業學校的教師現在面對的困境和困難較多,職業倦怠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筆者分析了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并從積極心理的角度,對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教師”這一職業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和其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更應具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今的教師已不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而是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家長當中,成為班級活動的領導者、學生家長的代理人、學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師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素質。而職業學校的教師現在面對的困境和困難比較多,職業倦怠已成為不可忽視,應有效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以積極心理,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才能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時期的教師。
一、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分析
教師群體則面對學生難以管理、諸事纏身、壓力山大,這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倦怠,就是工作倦怠。
學生群體則對學習無興趣,缺乏目標,挫敗感強,學習倦怠普遍。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在他們學習過程中都有習得性無助的過往??赡苁怯捎诩彝ピ?,也可能由于智力結構原因,也可能由于特殊原因,總之就是他的經歷中屢試屢敗的情境比較多。在這種成長環境中,他們確實有了習得性無助。反映在表象上就是,我努力也沒用,學也學不會,反正也比不了別人。這種想法不是到職業學校才有的,可能從小學到初中有些孩子一直是這樣,在群體的尾部生存,他們對學習也許倦怠很久了。
學生的情形對老師來說影響很大。老師天天面對這些學生,長此以往老師就會產生繼發習得性無助的傾向。我們天天面對這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很可能影響到老師的心理和行為。老師形成繼發習得性無助后都覺得很累很倦怠。互相影響的結果,大家都產生了消極心理,積極心理大部分泯滅了。很多老師很起初都是很有工作熱情的,后來被打擊的也倦怠了。
二、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克服職業倦怠
所謂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它實際上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始于上世紀末。積極心理學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關注人們心理的積極趨向,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研究方向一個是積極的主觀體驗,一個是積極的人格特質,再有一個是積極的社會環境。所謂積極的主觀體驗,就是說我們在面對過去的時候,要有滿足與滿意的體驗;面對當下的時候,要有幸??鞓返捏w驗;想到未來的時候,要有樂觀希望的體驗。這是引導人們要用積極的主觀體驗去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再有就是研究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人格特質包括自我決定性、樂觀成熟的防御機制和智慧,這是人格特質中的積極成分。還有就是研究積極的社會環境。
積極心理學相對于傳統心理學來說,它能幫助人們建立幸福感,并能使幸福感持續。積極心理學在沒有出現心理問題和障礙的時候就把人們內在的積極因素挖掘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人自主體驗人生的快樂,體驗幸福。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相比,更有助于人們認識快樂,更有助于幫助人們挖掘正能量,激發力量。職業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現在面對的困境和困難比較多,要根據積極心理學理論,挖掘現實和潛在的積極向上的內在因素,有利于激發正能量,有利于激發工作力量。否則我們面對著眾所周知的困境和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無助式的心理狀態,影響工作的實際效果。
三、以積極心理,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教育的本質說到底是幫助一個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最好的別人。在品德、學識、技能等方面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燃燈人
教師教書育人,以傳播真善美為己任,教師的心燈要更亮,以自己的心靈之燈去點亮、照亮學生的心靈之燈,為學生找到好的方向,找到變好的信心。學生的信念之燈往往容易被熄滅,更需要我們教師來呵護,有時候只需要一句溫暖的話,一個贊賞的眼神,就能激勵我們的學生孜孜以求。
(二)公平對待、教育引導、肯定和賞識學生
一般傳統認為,質量由生源好壞決定,有些職校教師抱怨學生素質差難教,其實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每個生命都來之不易,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特別關愛和珍惜,青春期的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叛逆期”,在一定程度上不成熟、不完善,這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必然。作為教師,要充分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教育引導學生,肯定和賞識學生,使學生變好,使其得以成長,這也是實現教師自我價值的體現。其實對于我們職校教師來說,“差生”是教師最好的“試金石”。
(三)用心滋潤,理解、尊重學生
職業學校的學生需要教師用心滋潤,教師能夠理解、尊重,給予他們信任和關懷就等于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真誠、善良、溫和的種子;反之,總是挑剔,經常挖苦、諷刺、打擊,其實就是在他們心田種下了厭倦、仇恨的種子。教師心中對學生不僅要有愛更要會愛,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真正的好教師,不僅應該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博大的胸懷、熾熱的愛心、智慧的方法以及堅定的信念,用人性的光芒溫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像花朵一樣無拘無束地綻放。
(四)悅納職業,悅納學生,悅納自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達到心靈深處。很多職校教師常年的教育教學出現了各種職業倦怠,抱怨學生,抱怨學校,抱怨其他各種因素。如果教師因充滿職業倦怠,而在上課時以冷冰冰的神情和語氣,講授冷冰冰的知識和技能,是很難獲得教育教學成功的。教師要克服職業倦怠,悅納職業,悅納學生,悅納自我。要把每一次課堂教學看作是跟學生美麗的約會,每一次都是初相見,每一次都是新相遇,使課堂成為美好的課堂,師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坦誠相待,熱情充沛。
四、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未來教育之“未來型教師”
《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對未來教育的暢想是:開放的教育、適合的教育、人本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可持續的教育。因為互聯網已經使全球大多數人實現了互聯互通, 未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了,全世界的優質教育資源都可以通用,教育的公平性就更大程度上實現了。
沒有“未來型教師”就沒有未來教育?!拔磥硇徒處煛币@得信息化教學相匹配的意識和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有這幾方面的特征:
(一)能熟練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對學生的狀況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向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支持??追蜃釉缇吞岢隽恕耙虿氖┙獭?,但是批量化教學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難以落地。為什么?因為對眾多學生個體的分析不足。沒有大數據以前,靠人工對大量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是很困難的。
(二)能熟練運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知識載體,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現在我們用的是紙質的教科書,將來除了教科書,教師還得有能力充分運用可視化技術帶來的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
(三)利用各種方式與學生對話、交流、答疑,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就像孔夫子一樣,當學生有問題問老師時,老師要能夠答疑、交流,就是要“互相切磋”“教學相長”。
五、結束語
總之,作為教師,應盡可能讓自己變得更美好,變成明白之師、明亮之師、明天之師,才能無愧于我們自己肩負的教書育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超.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2,(5).
[2]白清學,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J].讀寫算(教師版),2008,(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