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要:目的 比較馬錢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炮制品中士的寧和馬錢子堿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測定。結果 馬錢子油炸品與生品比較,馬錢子堿降低22.5%,士的寧降低21.0%,油炸煨制品與生品比較馬錢子堿降低35.5%,士的寧降低41.1%,與油炸品比較馬錢子堿與士的寧分別降低16.8%、25.4%。結論 油炸煨制炮制法可以在油炸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降低士的寧與馬錢子堿的含量。
關鍵詞:馬錢子;油炸法;炮制;含量測定
馬錢子為傳統中藥,始載于《本草綱目》,其藥性寒,苦,有大毒,具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功效。作為散血熱,消腫,止痛的要藥,臨床用于治療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打損傷和癰疽腫痛等疾病[1]。由于馬錢子有劇毒,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臨床上使用的馬錢子基本上都要經過炮制。炮制后不僅降低了毒性,而且擴大了臨床應用。
馬錢子的炮制方法在明代有豆腐制、油炸等;在清代有用甘草制、用固體輔料炒等方法。現代多采用砂燙法和油炸法。有研究表明,油炸法和砂燙法二者在減毒及增效方面有較大的差別,油炸法的制品較砂燙法毒性更低而且抗炎及鎮痛作用更強,故認為油炸法值得深入地研究[2]。
在部分地區一直沿用油炸法,并有在油炸后以面裹煨制的炮制方法,在民間應用多年,被認為毒性低,療效穩定可靠。本實驗采用HPLC法測定了馬錢子生品、油炸品、及油炸后煨制炮制品中士的寧及馬錢子堿的含量,以此考察炮制后馬錢子主要毒性成分的變化。
1 儀器與材料
1.1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美國 Agilent 1100 Series,二極管陣列檢測器),Licrospher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
1.2材料 馬錢子藥材購于廣東省,經沈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王延年副教授鑒定為馬錢科植物馬錢(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士的寧與馬錢子堿對照品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2 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 色譜柱::流動相: 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鈉溶液與0.02 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的等量混合液(10%磷酸調pH2.8)(21∶79);檢測波長:260 nm;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 μL 柱溫:25 ℃。
2.2生馬錢子粉 取生馬錢子,粉碎,過三號篩,備用。
2.3油炸馬錢子 取市售的麻油,倒入鐵鍋中加熱至235 ℃,投入馬錢子炸至老黃色為度(約3 min),取出瀝盡油,晾干即得[3]。粉碎過三號篩,備用。
2.4油炸煨制馬錢子 取以上油炸馬錢子粉,以濕面包裹,投入定量預熱的麥麩中,煨制1 h,取出,剝去面皮備用。
2.5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以上三種馬錢子粉,各約0.6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氫氧化鈉試液3 ml,混勻,放置30 min,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 ml,密塞,稱定重量,置水浴中回流提取2 h,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鋪有少量無水硫酸鈉的濾紙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3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4]。
2.6方法學考察
2.6.1標準曲線制備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士的寧對照品6mg,馬錢子堿對照品5 mg,精密稱定,分別置10 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5]。分別精密量取2 ml,置同一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ml含士的寧0.12 mg,馬錢子堿0.1 mg)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0,3.0,5.0,8.0,10.0 ml,置10 ml量瓶中,分別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各吸取10μL進樣,計算出峰面積(M)與質量濃度(X)的線性回歸方程,馬錢子堿的回歸方程為y=14835x-98235;士的寧的回歸方程為:y=19486x-15870。馬錢子堿在0.1~1.0 μg、士的寧在0.12~1.2μg范圍內,峰面積與質量濃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6.2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以上對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別重復進樣6次,按以上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結果:馬錢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品中馬錢子堿RSD%分別為1.56%、1.87%、1.99%,士的寧RSD%分別為2.1%、1.88%、1.74%,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6.3穩定性試驗 分別取三種樣品的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放置0、2、4、6、8 h,進樣檢測,分別測定峰面積,結果:馬錢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品中馬錢子堿的RSD%分別為1.45%、1.98%、1.88%,士的寧的RSD%分別為1.54%、1.96%、2.03%,表明供試品溶液在8h內穩定性良好。
2.6.4重復性試驗 按以上方法分別制備三種供試品各6份,分別進樣10 μL,測定峰面積,結果:馬錢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品中馬錢子堿RSD%分別為1.78%、1.90%、1.73%,士的寧RSD%分別為1.96%、1.43%、1.62%,表明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2.6.5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供試品6份,分別精密加入士的寧及馬錢子堿對照品適量,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后,按以上方法進行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如下:馬錢子生品馬錢子堿平均回收率(%)為96.7%,RSD為1.31%;士的寧的平均回收率為98.4%,RSD為1.71%。馬錢子油炸品馬錢子堿平均回收率(%)為97.4%,RSD為1.89%;士的寧平均回收率(%)為98.4%,RSD為1.92%。馬錢子油炸煨制品馬錢子堿平均回收率(%)為98.3,RSD為2.17%。;士的寧平均回收率(%)為98.2,RSD為1.19%。
2.6.6馬錢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含量測定結果 生品:馬錢子堿平均含量1.38%;士的寧平均含量2.14%。油炸品:馬錢子堿平均含量1.07%,士的寧平均含量1.69%,降低比率分別為22.5%,21.0%。油炸煨制品:馬錢子堿平均含量0.89%,士的寧平均含量1.26%,降低比率分別為35.5%,41.1%。
3 討論
結果表明,馬錢子油炸品與生品比較,馬錢子堿降低22.5%,士的寧降低21.0%,油炸煨制品與生品比較馬錢子堿降低35.5%,士的寧降低41.1%,與油炸品比較馬錢子堿與士的寧分別降低16.8%、25.4%。表明馬錢子油炸煨制法與生品比較可以明顯降低馬錢子堿與士的寧的含量;油炸煨制法與油炸法比較也可以降低士的寧與馬錢子堿的含量。
馬錢子的炮制方法傳統為油炸法,藥典采用砂燙法。有研究表明,馬錢子油炸法與砂燙法炮制品中馬錢子堿與士的寧的含量差別不大,故二者區別也不大,但也有研究表明,二者在減毒及增效方面有較大的差別,油炸法的制品較砂燙法毒性更低而且抗炎及鎮痛作用更強,故認為油炸法值得深入地研究。
目前,油炸法在民間應用仍然比較廣泛,并有用油炸后再煨制去油再使用的方法,本研究對馬錢子的生品、油炸炮制品、油炸煨制品中士的寧和馬錢子堿的含量進行了測定,以比較生品和炮制品、以及二種炮制品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初步的探討不同的炮制方法對其毒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油炸煨制炮制法可以在油炸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降低士的寧與馬錢子堿的含量,至于油炸煨制后馬錢子毒性及治療作用是否有所改變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金芝蘭,潘金火.炮制和配伍對馬錢子減毒效應的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5):76-79.
[2]蔣以號,楊武亮.HPLC法測定馬錢子及炮制品中士的寧和馬錢子堿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2):899-901.
[3]蘇友新,鄭良樸.HPLC法測定復方馬錢子總堿凝膠液中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含量[J].福建中醫藥,2012,43(5):51-52.
[4]那微,張清波.HPLC法測定骨筋丸系列品種中馬錢子堿和士的寧[J].中成藥,2012,34(4):759-762.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