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華
摘 要:如何正確利用電腦,而不是純粹玩游戲,發揮它的最大作用造福人類;如何看待網絡中的各種信息,懂得取其精華,棄之糟粕;如何看待豐富網絡資料,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不抄襲他人勞動成果。這些都需要通過我們在日常的課堂中進行德育教學,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教學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一)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首位
《小學德育綱要》的精神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的寓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吨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教學目標中也明確提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為中心組織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同時應注意將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二)目前信息技術學科方面面臨的德育問題
信息技術學科所面臨的德育問題主要是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提到電腦就想到游戲。甚至有很多的青少年沉迷于電腦游戲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對于孩子接觸電腦是擔憂多于放心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通過練習更好得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會沉迷于電腦游戲中。
目前,網絡技術的發達也給青少年德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此《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出臺就顯得是及時雨了。
二、信息技術課堂中德育教學的策略研究
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尋找多種渠道,進行德育滲透。所以,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在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
(一)重視細節,抓好課堂規范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通過細節部分進行教育,將德育滲透全面落實。
1.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教室整理機房的時候偶爾會出現鼠標球不見了,耳麥的海綿破損了、鍵盤等受到了損壞。自從區里推出計算機教室設備登記本后,我就很好地抓住了這個契機,對學生使用計算機情況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并及時教育。學生慢慢地從一個積極管理自己使用的電腦,慢慢成為一個愛護電腦的小主人。
2.良好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目前信息技術課在每個星期只有一節,每位老師所教授的班級又多,管理起來總有些力不從心。于是,我設計了一份課堂學習登記本。班級的同學按座位進行4~5人為一組,采取組員輪流登記的辦法,在課后對該組全體成員進行評分登記。
在對一個班使用了一個學年后發現,學生的課堂紀律有了明顯改善,尤其是作業完成率和上交情況相對于其他3個班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具有廣泛性,它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幾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個章節里。探求德育內容與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的聯系,尋找它們之間的可結合處,要以學科教學為主,研究和把握德育能滲透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度,根據學生的年齡段、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德育教育,找到學生容易接受的點。
1.德育納入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積極實施德育滲透。教師在備寫學期、課時計劃中均要滲透德育教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持之以恒,培養學生自學、自主、自動等良好個性品質,并在無形中接受了德育。
2.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嚴格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得學生上網人數和上網機會大大增加。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有助于學生邁好網絡第一步。通過對網絡受騙、網上散布謠言、瀏覽非法網站、抄襲他人知識等具體事件進行分析與討論,讓孩子自己來說說對事件的看法,辨別是非。這樣才真的能讓他們避免在網絡中受到傷害,也有助于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懂得負責任地使用網絡。
3.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六年級的網站制作、小課題研究都是工作量很大的事情,如果單憑一個人來完成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這些任務改由一個小組來完成不僅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責任感,為他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群體性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利用信息技術將德育延伸到課外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德育教育滲透的又一渠道。它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喜愛信息技術的情感,會用、樂用信息技術。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這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著、接受著,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各項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讓我們的溝通無限。網絡,讓我們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課堂中教會學生利用E-mail、QQ等網絡交流、聊天的工具,便于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課后的交流。
在學校的網絡平臺中開辟“家校通”功能,為每位學生和家長都建立了賬號。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家校通”和每位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學校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及學校在工作和管理上一些不足,這對學校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總之,德育活動的進行,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天長地久,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激勵著他們朝著健全的人格目標健康地成長。讓德育這雙隱形的翅膀幫助學生更好地翱翔在知識的天空中。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
[2]鐘啟泉.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主編.走近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