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又云



摘要:目的 分析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對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對比我院采用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前(對照組)、后(實驗組)收治的62例、66例擇期骨科手術患者的SAS和SDS評分;血壓、心率變化幅度;護理滿意度等指標。結果 實驗組SAS和SDS評分較術前明顯降低,實驗組血壓、心率變化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8.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60%)。各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護理手術患者效果良好,能讓手術過程平穩順利,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均得以提高,是值得臨床推廣的護理模式。
關鍵詞:術前訪視;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術前訪視被認為在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順利的完成手術,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手術護理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我院近年在手術患者中采用了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現將我院采用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護理擇期手術患者的具體方法和效果對比、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15年10月始對擇期手術的患者采用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進行護理,至2016年12月共收治患者66例(本文設定為實驗組),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齡在19~61歲,平均年齡(34.73±3.26)歲。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擇期手術的患者62例(本文設定為對照組組),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齡在22~59歲,平均年齡(33.67±3.4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參數上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術前檢查心、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無精神、神經疾病病史。
1.2方法
1.2.1對照組 護理人員按照常規術前訪視流程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于患者術前1 d由病區護士或者手術室巡回護士進入患者病房訪視,對患者的心率、血壓、焦慮值、抑郁值進行測量,并告知患者術前相關的準備事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等。
1.2.2實驗組 護理人員按照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先由手術室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職護士在患者術前1 d查閱患者病歷,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繼而與患者及其家屬座談,充分了解患者術前準備的情況,患者術前心理狀況;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及麻醉方法、手術體位、手術過程、手術室環境、設備,手術人員,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及家屬全面了解手術過程及其要求;醫護人員在與患者的交談中要對患者出現的心理狀況進行合理的干預,盡量解除患者對手術的疑慮,緩解患者術前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讓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
1.3療效評判指標及標準
1.3.1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抑郁、焦慮情況進行評估:自評量表由專人分別在訪視前及訪視后發放,由患者本人填寫,當場回收。SDS以1~4分的方式開始評分,包括了對患者抑郁主觀感受進行測定,共20個項目,其分值高說明抑郁程度重。SAS也以1~4分開始評分,對患者焦慮主觀感受進行測定,共20個項目,分值高說明焦慮程度重。
1.3.2觀測患者血壓、心率的變化 在術前1 d和入室后分別對患者的血壓、心率進行監測、記錄,分析其變化情況。
1.3.3對患者進行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 在患者手術3 d后,由專人向患者發放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護理質量滿意程度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點SDS、SAS評分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入室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術前1 d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P<0.05,但是實驗組下降幅度要比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入室后,兩組患者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的變化情況上,實驗組的變化幅度小,更加穩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60例患者中,不滿意只有1例,滿意度為98.50%,而對照組中有12例患者不滿意,滿意度為80.6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現今,手術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有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的患者在術前會對手術、麻醉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悲觀、恐懼等負面心理,尤其是在接近手術日期時,不良心理狀況會更加突出。這種心理狀況會大大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制約患者術后的康復進程[1]。鑒于此,做好患者術前訪視工作,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保證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況接受手術,促進手術平穩順利進行,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我國由于治療資源的短缺,以及對術前訪視工作認識程度不足,在相關的訪視工作中存在局限性,主要可以表現在對于術前訪視、術前評估這兩項工作分離嚴重,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科學的術前訪視程序,在相關的訪視內容上也未能明確標明,嚴重影響著訪視的效果[2]。現今隨著我國醫療護理理念的不斷更新,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愈來愈被臨床護理工作者接受,它彌補了常規術前訪視流程在心理干預、患者護理滿意度低等方面的不足,有效針對患者抑郁、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保證患者以一個良好平穩的心態去接受手術治療,同時,維持患者在心率、血壓等方面的穩定,更加有利于患者手術的開展、平穩渡過圍手術期,促進術后康復[3]。
本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入室后,較術前1天患者的SDS、SAS評分均勻不同幅度的下降,且實驗組下降幅度要比對照組明顯;入室前后,實驗組患者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的變化幅度小于對照組,更加穩定;實驗組護理質量滿意度(98.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30%)。兩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我們認為,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在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常規術前訪視流程及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對手術患者的護理均具顯著的效果,但是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在SAS和SDS 評分、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的變化、護理滿意度上要優于常規術前訪視流程,所以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更加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林萍.集中多媒體術前訪視模式對于擇期關節置換患者干預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5,13(2):221-223.
[2]黃鳳和.術前訪視聯合安全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9(6):361-362.
[3]黃曉燕.系統化、規范化術前訪視模式對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31(8):81-83.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