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香+邵星+孫干超
摘要:ASP.NET課程是一門計算機專業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知識點多,且較為零散。針對 ASP.NET課程教學現狀,提出項目驅動教學法。通過項目驅動和項目任務細分,幫助學生掌握編程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基于項目驅動的ASP.NET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ASP.NET;教學改革;項目驅動;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7)004022402
0引言
ASP.NET不是一種語言,而是創建動態Web頁面的一種強大的服務器端技術[1]。ASP.NET是微軟.NET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面向下一代的企業級網絡計算Web平臺。目前ASP.NET廣泛應用于Web應用開發領域,是Web應用開發的主流技術之一。目前,Web應用開發人才需求較大,各大高校紛紛把ASP.NET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開設[2]。
1ASP.NET教學現狀
目前ASP.NET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以教師為中心。目前,傳統的ASP.NET 課程教學中以講授式為主。教師在授課前,先進行課程知識結構分析,然后循序漸進地講授課程知識點,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強調語法的重要性,雖然在教學環節中也會舉例,但是實例是孤立的,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是零散的、不系統,缺乏對課程知識的整體把握。很多學生學完之后,面對實際項目開發時還是很茫然,不知所措。(2)學生的“學”與“做”脫節。大部分學校對ASP.NET課程采取每周4節理論課和2節實驗課的教學安排,教師的多媒體講解演示和學生的操作實踐未能有效銜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被動,難以融會貫通,“學”與“做”相脫節。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和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3)教學內容零散,教學過程枯燥。ASP.NET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是數據庫、C#、HTML、CSS、JavaScript、JQuery等課程的綜合應用。其課程體系較為分散,內容知識點較多,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難度,學習中感覺抽象、知識點繁雜,學習過程就顯得枯燥。即使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掌握了語法知識,但在自己獨立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是不知所措。(4)未能針對學生水平差異,教學方式一刀切。ASP.NET 課程屬于高校計算機專業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計算機學習基礎有所差異,計算機編程熟練程度存在較大差別?;A較好的同學學習和掌握起來比較輕松,而對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ASP.NET的學習就有點枯燥無味,這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5)考核內容偏重理論,考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評價方式以理論考核為主,學生往往機械地背誦一些概念、原理,這種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自覺性以及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理論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在實際項目分析與設計、動手編程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導致學生重視理論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實踐學習,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課程教學改革
2.1項目驅動教學法
“項目驅動教學法”[4]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認為知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自主建構獲得,學習是知識、技能與行為、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提升,教育是滿足提升需要的有意識、有系統、有組織的持續交流活動。項目教學法[5,6]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親手操作,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概念,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利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學生從學習者變成了工作者,考慮問題的思路也從“我要跟著老師學什么”變成了“我自己該怎么做”,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克服講授型教學的弊端,使學生領會課程思想,在實際項目開發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實施方案
(1)項目內容選取。首先,要選取具有代表性、實用性、學生比較熟悉的項目,學生分析和理解,便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其次,項目復雜程度和難易程度適中,最好能夠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并且涵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便于理解。比如:購物網站、學生信息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等都是比較好的項目實例。 (2)上課地點選取。由于采用的是項目驅動的方式進行授課,因此上課地點最好安排在計算機機房,便于學生邊學邊做,及時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3)課程實施步驟。整個課程的教學按照軟件工程的思想開展,分為以下步驟:①課程開始時,通過項目拋磚引玉,圍繞項目展開后續教學;②學生搜集項目資料,進行討論,把整個項目大體劃分為幾個模塊,形成前期調研文檔;③按照劃分的模塊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分組時兼顧學生基礎差異,注意搭配。每組同學拿到模塊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軟件工程的思想確定系統分析需求,進行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并形成相應的文檔;④教師采用演示的方式教授如何搭建ASP.NET開發環境,并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比如ASP.NET發展歷史、特征、開發軟件、軟件的使用等)。學生邊學邊做,提高動手能力;⑤進入開發模式。教師講授Web開發的知識,比如創建一個網站、建立網頁、控件等。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后,按照詳細設計文檔完成相關界面開發;⑥教師講解狀態管理、數據庫等操作知識,學生對模塊作進一步完善,完成模塊開發,形成相應開發文檔;⑦教師講授系統配置和部署,各組將自己開發好的模塊部署到服務器上;⑧教師講解系統測試,學生進行系統測試,測試完成后形成相應的測試文檔,最終完成項目開發。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相應記錄,有針對性地提出學習要求。鼓勵和幫助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不畏困難,完成設計;引導動手較能力強的同學進行創新,做更多探索,激發學習熱情。同時,小組成員要經常在系統設計、程序開發、數據庫設計、測試人員這幾個角色之間進行轉換,了解其他同學所做模塊的內容,掌握教學知識點。
3考核方式
ASP.NET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不應僅是卷面成績,而應該考查學生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項目中,能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考核方式上,應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增加對實踐內容的考查。學生成績由3部分組成,即平時成績、卷面成績和上機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主要為出勤、作業、平時表現等,占30%;卷面成績主要為對ASP.NET基礎知識的考察,占30%;上機考試主要是為ASP.NET技術以及平時在機房實踐的成果考察,占40%。
4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實施該教學方法后,ASP.NET課程教學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好鍛煉,達到了“教中做、做中學”的效果。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一些知識點項目未能涵蓋等,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總結,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光華.Web應用程序開發[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215.
[2]羅凌.基于項目驅動的“ASP.NET 程序設計”課程創新教學法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3):134136.
[3]李曉翠,陳敏,葉曉舟.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8):5253.
[4]劉桂陽,王娜,齊瑛,劉金明,馬鐵民.基于項目驅動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567.
[5]楊亞菁.以項目實踐為導向的ASP.NET課程層次化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6,15(1):186187.
[6]趙穎.項目驅動法在《ASP動態網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2,11(7):173174.
(責任編輯:陳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