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劉宇+姜鵬飛
摘要:目的 對我院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惡性腫瘤患者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后采用合理護理干預,包括常規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防護護理等護理方法。結果 術后患者順利返回病房,13例患者術后疼痛減輕,2例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明顯,1例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經過對癥治療后未發生傷口感染。術后1月對本組患者腫物進行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物明顯減小,患者恢復良好,臨床效果滿意。結論 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在微創的情況下有效殺傷腫瘤細胞,同時合理的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明顯,減少并發癥,患者恢復良好,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護理研究
放射性粒子植入又被稱為簡稱粒子植入,其核心就是放射粒子,通過在腫瘤內部植入放射源125I,其像太陽一樣向周圍可以持續放射出射線,殺傷腫瘤細胞,同時對周圍組織起到最大保護作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效果肯定,但是臨床護理干預也起到主要作用,合理的護理策略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本研究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惡性腫瘤患者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術后采用護理干預,現將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36例,女21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1±3.6)歲;肝癌患者23例,肺癌患者16例,宮頸癌患者7例,胃癌患者5例,肺轉移癌3例,肝轉移癌1例,胸腔轉移癌1例,惡性組織纖維癌1例。所有患者術前都經過CT、MRI和病理學檢查,診斷明確。患者經過術前評估均無法耐受腫瘤根治切除手術;沒有向遠處擴散或轉移;腫瘤已經發生轉移或擴散但是生命體征穩定。使用28粒放射粒子植入腫瘤部位,所有患者手術全部成功,粒子源活度維持在0.4~0.8 mGi。
1.2方法 完善術前檢查,對有異常的患者及時上報主管醫師。術前可以用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部位、大小、形態、同周圍組織的關系,對種植范圍進行標記。麻醉滿意后,在CT、B超影像引導下,術者使用專門的穿刺針對腫瘤部位或者其侵潤部位穿刺,同時植入放射性粒子,不斷向周圍組織輻射殺傷腫瘤細胞,使癌患部位得到抑制,而且對身體其他部位副作用小。植入后拔出穿刺針,包扎傷口,使用CT、B超確定粒子數目。術中勿將穿刺針穿入血管及臟器組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 結果
所有患者順利植入放射性粒子,術后安返病房。術后患者無發生血管栓塞,無出現腹部臟器損傷情況,無出現血氣胸情況,無出現傷口血腫和感染。13例患者術后疼痛減輕,2例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明顯,1例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經過對癥治療后未發生傷口感染。術后1月對本組患者腫物進行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物明顯減小,患者恢復良好,臨床效果滿意。
3 護理
3.1心理宣教 患者在被告知患有腫瘤的同時,心理承受巨大壓力,身心遭受巨大打擊,因此對疾病的治療方案十分關注。手術對所有患者而言都有心理壓力,即使是再微創的手術,患者也會出現緊張情緒。放射性粒子植入仍是項新技術,患者對此技術了解甚少,通常很難想象小粒子能夠起到殺傷腫瘤的效果。面對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及其家屬的困惑,醫護人員要其進行充分溝通,消除患者疑慮,對此技術進行進行全面講解,并同時對放化療進行比較[1]。我科制作了試教視頻并配備護理人員就手術的指征、原理、目的、效果、方法,進行細致講解;組織術后患者進行體會講座,使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種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可有效安撫患者心理。術后患者可出現患處疼痛,食欲下降,甚至使患者腹水加重,囑患者及家屬應對術后并發癥做好護;術后還要做好放射防護,向患者普及防護知識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果出現不良情況及時患者醫護人員報告。
3.2術前準備 向主管醫師了解患者病情,完善術前檢查,其包括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全項、胸片、心電圖及心臟彩超,對出現異常的檢查及時匯報。詢問有血管栓塞的患者是否口服抗凝藥物,提前1d停用抗凝劑,防止麻醉部位出現血腫,穿刺部位出現感染;若有肺功能異常的患者額,積極進行肺活量鍛煉;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積極進行擴冠治療;對于有肝損害的患者提前進行保肝治療,避免患者出現本臟器衰竭。對于老年體質較弱患者記錄生命體征情況,住院期間囑患者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感冒和感染,對于化驗異常患者及時復查。術前6 h禁食禁水,對于必要患者在術前30 min靜點頭孢類的抗生素,防止術后出現穿刺部位感染,對于疼痛敏感患者,術前給予鎮靜鎮痛藥物治療,胰腺癌粒子植入有特殊要求,要求患者術前1 d注射醋酸奧曲肽[2]。
3.3術中準備 術中準備手術器械,檢查藥品是否齊全,手術設備是否完好可用。手術開始后需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對患者的意識、面部表情進行觀察,如果患者對手術比較擔心出現緊張情緒,可以通過交談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心態接受手術。放射粒子植入手術時候患者可處于意識清醒狀態,囑患者保持手術體位,應向患者傳達良性信息,當發現患者異常時,及時通知手術醫師并配合治療。當患者告知手術疼痛明顯,及時向上級醫師和麻醉醫師匯報,術前術后要對放射粒子數量進行核對,確保無誤。
3.4術后護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保持患者處于獨立房間內,周圍用防護裝置如鉛板、鉛衣、鉛裙進行防護,以減少放射粒子向周圍輻射。護士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護理時,需要加強自身防護,戴鉛帽、穿鉛衣、圍鉛裙,操作時間要縮短,動作要迅速,避免與患者過多接觸,盡量減少輻射機率。對患者病房進行警示告知,當患者較多或者條件不足情況下,兩患者距離維持1 m以上[3]。記錄患者生命體征情況,當患者出現血壓驟降,腹部疼痛,考慮腹部出血;當患者術后輕度疼痛,可口服止痛藥物,通常隔日疼痛減輕,疼痛嚴重患者可給予鎮痛鎮靜治療;當患者出現呼吸窘迫、表情痛苦、惡心嘔吐、心率加快,考慮肺部栓塞,及時通知值班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
3.5放射防護 術前由醫師穿戴防護裝具將粒子裝在轉盤植入器內,由專職護士再進行數量清點后進行高溫消毒。術中手術醫師和護士再次清點植入粒子數量。術后護士除穿戴防護裝具外需要在患者健側完成護理操作,盡量保持距離,減少接觸次數[4]。出院后告知患者放射粒子屬于低能量射線粒子,保持有效距離,對周圍人群影響減少;粒子主要在患者體內腫瘤區域進行能力消耗,在患者治療的1~2個月內,避免接觸發育人群和孕婦。放射粒子放射出的多為γ射線,使用最多的放射粒子為125I為其在2個月后放射量變為50%,7個月后放射作用基本消失。粒子植入體內后,其輻射直徑約為0.15 mm,防護鉛板即可起到有效屏蔽。
馮靜秋[5]對78例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研究,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兩組患者在情緒、軀體、社會、角色、認知、總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實驗組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效果明顯。本組對57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恢復效果良好,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海霞,沈亞男,趙悅.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護理干預[J].吉林醫學,2011,32(8):1575-1576.
[2]蓋寶東,金仲田,舒振波,等.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胰腺癌術后并發癥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2(11):873.
[3]朱霞.淺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13):2609-2610.
[4]趙俊芳,王淑端.全程護理管理在125I粒子植入術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4):1713-1716.
[5]馮秋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護理[J].現代護理,2014(05):37-38.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