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法測定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方法 選擇色譜柱為Agilent HC-C18 (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磷酸-三乙胺緩沖液∶水∶乙腈(60∶28∶12),流速為1.0 ml/min,檢測波長為277 nm,柱溫25 ℃,按照藥典中漿法測定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結果 HPLC法中諾氟沙星膠囊在2.03~50.95 μ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回歸方程Y=634.4X-543.1,加樣回收率平均值為100.23%,RSD 1.7%;諾氟沙星膠囊在醋酸緩沖液介質中溶出度均值為91.37%,符合藥典標準。結論 高效液相法測定諾氟沙星膠囊準確、可靠,可以作為溶出度檢測的參考方法。
關鍵詞:高效液相法;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
諾氟沙星屬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具有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等特點,目前已有注射劑、滴眼劑、膠囊劑等多種劑型,且以膠囊劑較為多見[1]。近年來溶出度試驗已成為評價制劑質量及生產工藝的指標之一,也已列入藥典考察指標中。諾氟沙星含量測定方法目前有高效液相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2015版藥典中對于諾氟沙星膠囊劑考察為紫外分光光度法[2],但有報道指出,諾氟沙星所用膠囊在對應波長下存在一定吸收[3],進而可能干擾檢測結果,本文由此出發,考察高效液相法測定諾氟沙星的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儀器與試藥 島津 LC-2010CH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瑞士梅特勒XS205DU型電子天平;乙腈、甲醇均由霍尼韋爾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為色譜醇;冰醋酸、氫氧化鈉、磷酸、三乙胺均為分析純;諾氟沙星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30450-201206,含量:99.5%);諾氟沙星片(浙江萬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高效液相法
1.2.1.1色譜條件 色譜柱選擇Agilent HC-C18 (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磷酸-三乙胺緩沖液(磷酸4 ml與三乙胺7 ml,加50%甲醇稀釋至1000 ml)∶水∶乙腈(60∶28∶12),檢測波長277 nm,進樣量10 μl,流速1.0 ml/min,柱溫為室溫(25℃)。
1.2.1.2溶液的制備
①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20粒諾氟沙星膠囊,傾出全部內容物后,研細,混合均勻,精密稱取上述供試品5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1 mol/L鹽酸適量溶解并定量稀釋至刻度,取上述溶液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1 mol/L鹽酸稀釋并定容,取適量溶液經微孔濾膜(0.45um)過濾,取續濾液待用。
②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采用十萬分之一天平稱取諾氟沙星對照品10.19 m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鹽酸適量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2.1.3方法學考察
①精密度試驗 在“1.2.1.1”項色譜條件下,對照品溶液過0.45 μm濾膜后重復進樣6次,10 μl/次,分別測定峰面積,并計算6組數據所得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結果為 1.6%<2.0%,符合藥典規定,提示本組方法精密度良好。
②重復性試驗 選擇同批號諾氟沙星膠囊6份,精密稱定后,根據供試品“1.2.1.2①”項操作制備供試品溶液,采用“1.2.1.1”項色譜條件,進樣10 μl,采集6份樣品的色譜圖,計算溶液的相對標準偏差RSD=1.4%(n=6)<2.0%,符合標準規定,提示本組方法具有較好的重復性。
③穩定性試驗 于2 h、4 h、8 h、12 h、24 h取供試品溶液,采用相同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根據測得的色譜峰面積,供試品組RSD為1.3%<2.0%,提示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較為穩定。
④回收率考察 精密移取“1.2.1.2①”項供試液2 ml于10 ml容量瓶中,保存至3個錐形瓶內,依次加諾氟沙星對照品溶液1 ml、2 ml和3 ml,加0.1 mol/L鹽酸定容至刻度,過0.45 μm微孔濾膜后取續濾液,進樣10 μl,對峰面積進行測定,得到回收率分別為100.18、100.25%和100.20%,平均100.23%,RSD 1.7%,與藥典標準相符。
1.2.1.4線性關系考察 采用移液管精密移取“1.2.1.2②”下對照品溶液0.20 ml、0.50 ml、0.80 ml、1 ml、2 ml、5 ml于10 ml容量瓶中,使用0.1 mol/L鹽酸稀釋至刻度,澄清后,采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得到系列標準溶液。結合對應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測定樣品色譜峰面積,以峰面積和濃度為坐標,建立標準曲線,得到方程為:Y=634.4X-543.1(r=0.9992),提示,諾氟沙星濃度在2.03~50.95 μg/ml范圍內與峰面積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
1.2.2溶出度考察[3] 按照藥典中溶出度與釋放度測定法,配置醋酸緩沖液(取冰醋酸2.86 ml與50%氫氧化鈉溶液1 ml,加水900 ml,振搖,測定pH并結合所測pH用冰醋酸或50% 氫氧化鈉溶液調節至4.0,加水至1000 ml)1000 ml作為溶出介質,調節溶出儀,設定轉速50 r/min,取本品,依法操作,30 min后吸取溶液適量,經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濾液,用溶出介質稀釋至約5 μg/ml,為供試品,根據“1.2.1.1”項色譜條件進行測定,并通過“1.2.1.4”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濃度,結合稀釋倍數計算樣品含量m測,結合膠囊標示量m標,計算30 min溶出度=(m測/m標)×100%。
2結果
高效液相法測定的諾氟沙星膠囊平均溶出度(與標識量比較)為91.37%,各自單獨溶出度及平均溶出度均高于75%,符合藥典要求,見表1。
3討論
早期諾氟沙星HPLC法測定多以磷酸-乙腈系統為主,在實驗過程中曾以此法進行檢測,發現峰形拖尾嚴重,柱效低,保留時間過長,故舍棄該法,后查閱到文獻[4]中提到三乙胺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峰形,經摸索,選擇磷酸-三乙胺緩沖液∶水∶乙腈(60∶28∶12)作為本次研究所用流動相。由本文結果可知,高效液相法測定諾氟沙星含量的方法準確性高、精密度好、重現性均符合相關要求,同時針對相關文獻中提及的空膠囊殼本身存在吸收干擾,故而不利于紫外分光光度的準確性,采用高效液相法通過色譜柱的分離作用,將諾氟沙星制備過程中的有關物質、雜質等干擾有效分離,進而可提高其檢測準確性[5]。
綜上所述,高效液相法測定諾氟沙星膠囊準確、可靠,可以作為溶出度檢測的參考方法。
參考文獻:
[1]吳燕紅,梁權輝,謝加庭,等.不同廠家諾氟沙星膠囊含量及其溶出度的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6,14(11):18-19.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1198-1199.
[3]楊亮,蔣玲,李劍,等.口服諾氟沙星膠囊致多形紅斑1例[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143-144.
[4]陳珊珊,蔡建華,許巧云.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的研究[J].海峽藥學,2010,22(10):66-68.
[5]楊靜,徐軼飛,苗愛東.諾氟沙星膠囊含量測定的不確定度評估[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6):593-595.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