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而生。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給教學的變革帶來契機,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去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整合應用,已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需求;整合;應用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的灌輸式的傳統教育模式越來越顯得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而生。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給教學的變革帶來契機,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去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現代教育的必然需求
信息的急劇膨脹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日益凸現的特點。在信息量劇增的社會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學生必須擁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運用恰當工具來學習、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培養學生這些必備技能的要求。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帶來了教育信息傳播手段的躍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更高級學習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保證課程標準更高質量的實現,另一方面創設和營造信息支持下的綜合化學習活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將來在信息日益豐富的社會中的生存、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達到的宏觀目標:建設數字化教育環境,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具體目標可以概述為:
1.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包括信息發現、信息采集與信息優選)、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并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海量的網絡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合理整合
計算機具有較強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這一功能可以讓學生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從而培養信息加工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但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例如:低年級可利用計算機畫圖配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中年級通過上網查找、下載資料,利用Word制作出學習匯報材料;高年級可通過多種形式收集資料,自由討論。計算機一方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們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幫助獨立探索、整理知識、綜合應用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也是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信息技術手段,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可以模擬各類情境,綜合運用圖象、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概念,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多變為簡潔明了,但是,它畢竟是一種為解決教學服務的工具,它的應用往往是解決常規教學中的學生較難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認識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讓華麗課件修飾而忽略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這就要求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讓同學們靜下心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他們靜上心來去想、去悟,給學生提供創造靈感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和創造靈感的環境。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出現在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為新課創設理想的情景,且學生對所要引入的知識有足夠的興趣,并且能為以后的教學做最理想的鋪墊,這時可以嘗試使用;其次,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而這樣的教學環節用我們普通的教學手段解決起來困難,不形象、不直觀或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以借助這方面的力量;最后,為了對文本知識的延伸,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這樣必要的手段。
總之,時代的進步更應體現時代的教學,如何做到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自主創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的支撐。我國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起步較晚,加上在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探索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堅持科學、高效、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節,古力等.信息技術教育風雨20年[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2.
[2]董玉琦,姜興志.日本中小學信息教育的現狀與課題[J].中國電化教育,1999(1).
作者簡介:
王建華(1978—),男,漢族,遼寧大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