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鈞
把握機遇 服務發展 加快內蒙古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劉寶鈞
伴隨著自治區成立70年的輝煌歷程,肩負著建設網絡強國的重任,承載著服務國計民生的使命,內蒙古信息通信業順應形勢,迎難而上,把握機遇,加快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從“村村通電話”,到“鄉鄉能上網”,再到“寬帶內蒙古”,全區通信人矢志不渝鋪就千里草原信息高速路,為全區老百姓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通信服務而孜孜以求,為切實發揮信息通信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支撐自治區快速發展而不懈努力。

回顧70年的風雨歷程,幾代通信人講政治、顧大局,以服務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任務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在通信建設發展、經濟社會信息化和促進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自治區成立之初直至改革開放前,我區通信基礎設施規模小,網絡支離破碎,直至改革開放前,通信能力都比較弱。1978年底,全區長話電路僅416條,電話交換機只有5.2萬門,且58%為人工交換機,沒一個城市能夠長途直撥,大部分旗縣和個別盟市所在地仍使用“搖把子”,電話普及率僅達到0.52部/百人。經過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和發展,全區信息通信網絡規模、技術層次、綜合通信能力都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完成了由人工到自動、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由小容量到大容量、由窄帶到寬帶的根本性換代,建成了包括程控交換、光纖通信、數據通信、第四代移動通信等覆蓋全區、天地一體的信息通信網?!笆濉蹦┢?,全區光纜線路長度達到45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長度達到6.7萬公里,足以環繞地球赤道1.6圈。數字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6257.3萬門,是1998年移動電話剛剛開通時的329倍。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全行業積極向信息通信業轉型,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笆濉睍r期全區新建4G基站3萬個,移動電話基站總規模達到10.2萬個,是“十一五”末的3.6倍。全區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890萬個,是“十一五”末的3.4倍,其中,光纖接入(FTTH/O)端口達到464萬個?!笆濉毙略鐾▽拵姓?117個,全區通寬帶行政村(嘎查)總數達到9062個,較“十一五”末增長207.7%,行政村(嘎查)通寬帶率達到80.7%。隨著網絡功能的增強和技術層次提升,行業經濟規模日益壯大,信息通信服務能力不斷提高。2016年,全行業完成電信業務總量564.45億元,主營電信業務收入223.28億元。截至2017年3月底,全區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824.06萬戶,普及率112.46部/百人,是1978年的216倍;其中,移動電話用戶2566.60萬戶,普及率達到102.21%,固定電話用戶257.46萬戶,普及率10.25%。(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33.90萬戶,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51.22%;移動互聯網用戶2096.27萬戶,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71.28%。網絡提速降費持續改善了用戶上網體驗,為廣大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加快發展,信息通信業內涵不斷豐富,從傳統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延伸到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有力推動電子政務、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笆濉逼陂g,全區電信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0.6%-0.7%之間,有力帶動了產業投資,擴大了信息消費,降低了創業創新成本,為自治區經濟再提速增添了新動力。
潮平海闊催人進,揚帆起航正當時。當前,內蒙古正處在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的重要發展階段,信息經濟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方向。在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七網”同建、“七業”同興重大戰略部署指引下,內蒙古信息通信業將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以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加快建設先進移動寬帶網、積極構建骨干傳輸網絡設施、強化應用支撐能力建設等為重點任務,著力實施“四大工程”,不斷推動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努力構建多網絡融合發展、多空間維度一體化、綜合智能化的泛在先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架構,推動形成全區信息化發展的強勁動力。
(一)實施城鎮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工程
提升城鎮固定寬帶建設水平,“十三五”期間預計新增700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覆蓋能力。優先推進政府、學校、醫療機構、工業園區、商務樓宇、賓館酒店等單位的光纖寬帶接入,推動新建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沿線以及旅游景區、大型場館、學校、工業園區等與光纖網絡同步建設。到2020年末,實現城鎮寬帶用戶平均接入能力達到50兆比特每秒(Mbit/ s),區內大中城市家庭用戶實現100Mbit/s接入能力,全面打造城鎮家庭寬帶全光網絡,實現城鎮家庭寬帶全部采用光纖到戶接入方式。
(二)實施農牧林區寬帶建設工程
推進農村牧區林區寬帶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國家關于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要求,注重與精準扶貧工作和《自治區“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完善廣大農牧林區的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寬帶網絡覆蓋水平和接入速率,基本實現行政村光纖通達。優先實現農村地區學校、醫院、公益性文化機構具備光纖接入能力。整合農牧區林區信息資源,推動農牧區林區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農民教育培訓、農村管理和服務、農村基層黨建等方面的應用。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全面完成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試點的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9個盟市中共計6807個行政村(其中未通村4268個、升級村2539個)的寬帶建設和升級改造任務,積極爭取2017年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推進阿拉善、包頭兩個盟市的農村寬帶網絡建設。到2020年末,實現農村牧區寬帶用戶平均接入能力達到12兆比特每秒(Mbit/s),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

(三)實施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工程
擴大4G網絡覆蓋范圍和深度,“十三五”期間計劃新建4G基站5萬個,將4G網絡建設向鄉鎮、行政村延伸,實現鄉鎮、行政村、重要交通沿線、公共場所等區域的覆蓋。進一步滿足業務熱點地區的容量需求,充分利用已有頻率資源實現網絡擴容,保證業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速率,提升4G網絡覆蓋。持續加強城鎮地區移動通信網絡深度覆蓋,做好重要場所和熱點地區技術演進后的4G部署,提升用戶高速移動數據服務體驗。繼續擴大農村地區4G網絡覆蓋廣度,完善重點行政村、旅游景區以及鐵路沿線的4G網絡覆蓋。深入推進共建共享,加強移動通信基站站址資源的儲備和供給,深入普及高速無線寬帶應用。力爭到2020年末,4G網絡基本覆蓋城鄉,基站總規模不低于16萬個,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79.9%。
(四)實施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及運營維護等支撐系統平臺,完成新增190萬平方米數據中心建設。統籌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部署,積極推進通信行業云計算平臺建設,支持行業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應用平臺向云平臺遷移。擴大內容分發網絡(CDN)容量和覆蓋范圍,鼓勵采用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提升企業業務支撐、網絡管理等系統服務能力。逐步推進傳統數據中心升級,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政府等數據資源和平臺設施,注重對現有數據中心及服務器資源的改造和利用。推進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優化和完善,并著力加強機房、動力、傳輸、省際出口帶寬擴容等配套設施建設,豐富完善省際干線光纜傳輸網絡路由,加快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帶寬擴容,爭取國家級骨干網直連點落戶呼和浩特,加強網間流量疏通能力,增強我區云計算數據中心競爭力,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我區云計算數據中心開展業務。預計到2020年末,云計算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達到300萬臺,建成國家級云計算數據中心基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預計到2020年,全區將實現光網基本覆蓋城鄉,大中城市家庭用戶帶寬實現10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農村家庭寬帶用戶基本實現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半數以上農村家庭用戶帶寬實現5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4G網絡基本覆蓋城鄉,基站總規模不低于16萬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其中行政村光纖通達率達到95%。
(作者系內蒙古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