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磊 祁 婧
“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和中亞五國合作風險淺析
康 磊 祁 婧
中亞五國位于亞歐大陸的中部,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關鍵。“一帶一路”框架下,中亞五國是中國“一帶”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西進的必經之路,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對于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極為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未來規劃中的“中巴經濟走廊”一旦暢通,將為中亞國家提供一條最便捷的南方出海通道,意義重大。但是,中亞五國發展基礎不一,有自身獨特的政治經濟特點,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與中亞五國合作中的潛在風險,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 中亞五國 合作風險
中亞五國位于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東面是中國,西北方是俄羅斯,西面臨里海,西南方和南方分別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戰略位置關鍵。中亞國家資源豐富,憑借豐富的資源,中亞已成為經濟持續高增長地區。自2013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框架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多個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納入中國與中亞五國簽署的聯合宣言等政治文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成果豐碩,新亞歐大陸橋和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已現雛形;金融合作穩步開展,中國與中亞國家本幣互換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為中亞國家提供優惠貸款的數額日益增多,產能合作碩果累累。未來,中國和中亞五國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但是,隨著中亞五國自身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及大國之間的博弈,中國和中亞五國在未來的合作中也將面臨一些風險,值得關注。
1.區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冷戰”以后,中亞五國隨即成為宗教、民族以及各種政治勢力的交匯地。近年,隨著中東、北非局勢的動蕩波及全世界,俄羅斯和中亞等地在政治與安全領域動蕩的壓力逐步加大。中亞國家領導人政權交替進入敏感期,域外勢力影響下各國反對派勢力日趨活躍;中亞區域內部的水資源和領土爭端等不斷,在中亞五國周邊形成的極端宗教主義、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勢力不斷向中亞五國滲透,致使中亞五國成為“三股勢力”滋生地,雖然還沒有發生特別重大沖突,但暗流涌動,是地區內最大的安全威脅,也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中面臨的重大障礙。從外部看,俄、中、美、歐、日、印等國與中亞國家在安全、經濟、人文領域的合作競爭加劇。
2.區域合作機制競爭加劇
中亞地區存在著很多方向不一的區域一體化機制,已建立的諸如歐亞經濟共同體、上海合作組織、“亞信會議”、“歐安組織”、“集安組織”、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等各種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機制,既合作又競爭,取得實質性成效的很少,尚未形成一個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區域組織。區域合作的總體水平相對偏低,在機制建設與創新等方面都需要完善和提高。如何發揚包容互鑒、互利合作的“絲綢之路”精神,統合域內各種機制的合作,發揮該地區持續穩定發展的潛力,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3.區域發展差距拉大
經過20多年的獨立發展,中亞各國發展差異日益明顯。各國貧富差距、南北地區發展差異、國家發展差異越來越大,逐步形成了哈薩克斯坦一強四弱的格局,中亞區域內的競爭和發展不平衡等也將對中國與中亞五國的未來合作帶來嚴峻挑戰。
4.政局變動和沖突時有發生
中亞各國普遍采用威權政治體制,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確定性,政局變動時有發生。以塔吉克斯坦為例,多變地政治因素對中塔經濟活動產生很大影響。2012年,塔政府軍與當地非法武裝人員交戰,阻斷了塔中公路的通行,許多投資合作項目建設材料的運輸受到影響;2014年1月11日,塔吉克斯坦與鄰國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邊境沖突,導致中塔兩國過境吉爾吉斯斯坦的貨物遭到近3個月的停運。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2005年至今,吉政權已兩次非正常更迭,造成社會動蕩、經濟下滑,給外資企業經營造成極大影響。此外,“中國威脅論”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也大有市場,給中國和中亞五國的合作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1.政策限制多,市場經濟環境普遍較差
塔吉克斯坦GDP總量及人均指標均較低,獲取融資的難度和成本較大。塔政府因財力限制,及近年舉債過多,使政府主導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開工受到限制。銀行系統薄弱,貸款利率較高導致融資成本增高,獲取信貸成本非常高,使得經營項目經常無法籌措到足夠資金,且索莫尼存在貶值趨勢而導致匯率風險。塔吉克斯坦過分依賴在俄羅斯勞工匯回的工資收入,匯入額占全國GDP的將近一半,俄羅斯經濟一旦下滑,必然會沖擊塔吉克斯坦勞工在俄羅斯就業,進而嚴重影響國家經濟。世界銀行發布的《2015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塔吉克斯坦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位列第132位。土庫曼斯坦采取高度集中的政經體制,仍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市場機制不發達,法律法規變化較大,政府機構經常對外資企業或涉外合作項目進行行政干預和檢查。中資企業近年來在土庫曼斯坦普遍面臨企業注冊難問題,土庫曼斯坦現行法律也不允許外方在合資企業中控股。烏茲別克斯坦對外開放程度較低,社會體制封閉保守,計劃經濟色彩濃厚,與中國體制差異較大且遠未與國際接軌。烏政策調整人為因素較大且較為頻繁,行政審批手續繁瑣。外匯短缺,對外匯匯入和匯出管理嚴格。法律規定外匯可自由兌換和自由匯出,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辦理手續繁雜,花費時間長,調匯問題是目前影響中資企業在烏投資的主要問題之一。烏企業、銀行每年因“調匯”問題拖欠中國企業債務5000萬美元以上。由于烏央行要求企業外匯收入的50%強制結匯,而在企業用匯時又很難兌換,客觀上造成中國企業被迫將外匯收入在烏進行再投資,難以將收入匯回國內。哈薩克斯坦對戰略資源和重點行業的控制力不斷增強,政策調整力度加大,對外資企業的管控程度日益嚴格。哈在很多行業對外國投資者都有嚴格的限制,近年來,在諸如企業注冊、勞務許可、稅收、企業采購等方面頻頻針對外資及外資企業出臺新政策,且大多是直接的限制性措施,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經濟負擔。
2.政策執行不穩定,獲得勞動許可和簽證難度大
哈薩克斯坦對外國員工申請勞動許可的規定仍然是阻礙外國投資的主要困難之一。自2001年起,哈建立了外國員工申請勞動許可的數量限制系統,該系統每年根據全國總勞動力數量制定發放許可配額,獲取勞務許可和商務簽證難度非常大。2014年引進外國勞務配額為經濟活動人口的0.7%,即不超過6.3萬人。企業人員難以及時、足額獲取外國勞務許可和簽證,審批程序復雜、時間長,一般需要4-5個月以上,辦理成本高。商務簽入境后在連續停留時間方面受限,附加條件苛刻,持工作簽在哈人員工作常駐場所受限。且哈對外資公司檢查和處罰較重,費盡周折取得的勞務許可可以輕易被取消。塔吉克斯坦在1992年頒布的《投資法》中有塔方員工總數不得少于70%的規定,為吸引外資,塔吉克斯坦在2007年頒布的《投資法》中取消了這個限制。但在實際執行中,政府通過投資協議等方式強行增加用工比例要求,且規定更高的塔方員工雇傭比例,這些都增加了中資企業的運營成本。另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有限,塔對外來務工者的需求并不大。近年來,中資企業勞務人員與公司的勞動爭議時有發生,2014年以來,塔吉克斯坦出現了限制外來勞務人員赴塔的趨勢,嚴格規定在塔投資及工程承包項目招收塔吉克斯坦本地勞務人員的比例,在發放簽證和勞動許可方面的尺度較為嚴格,影響了外資企業在塔的經營。土庫曼斯坦對外籍勞務管理嚴格,強制性要求外國公司必須遵守外籍員工和土籍員工之比達到3:7,且資方無權隨意解雇當地員工。烏茲別克斯坦簽證拘留制度趨嚴,辦理勞務許可和簽證程序繁雜、費用高,給外國投資者造成很大困擾。
3.法律風險大,權力尋租現象較為普遍
中亞五國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潛規則”盛行,腐敗較為嚴重,有法不依現象十分嚴重,“灰色清關”現象一直未能根除,商品有時仍需通過變相行賄等方式才能過關,對從商者利益造成很大損害。“透明國際”組織發布的“2013年全球清廉指數”顯示,哈薩克斯坦在175個國家/地區中名列第140名,僅得26分,哈土地投資壁壘高,2003年《土地法》規定,外國個人和企業只能租用土地,且期限不得超過10年。塔吉克斯坦排名第154位,塔政府部門辦事效率較低,執法過程中任意性較大,勒拿卡要等腐敗現象較為嚴重和普遍,執法司法環境對投資者保護不足,使企業容易受到執法人員擺布,在出現分歧時中資企業更容易處于被動地位,甚至被惡意欺詐,這在造成運營成本增加的同時,加大了在塔中資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經營風險。烏茲別克斯坦計劃經濟色彩濃厚,在經濟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仍保持行政干預手段,經常出現權力尋租現象。
4.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社會治安狀況存在隱患
中亞各國境內基本沒有高速公路,部分國家和地區存在嚴重電力短缺,金融體系發展滯后,換匯程序復雜,效率低,外資企業在當地融資面臨很大困難。以塔吉克斯坦為例,塔交通、電力基礎設施落后是困擾中資企業較大難題,與鄰國關系不睦又使上述問題更加突出。企業貨物運輸常因自然及人為原因受阻,工程承包及投資項目的設備、原材料及產品成本較高,運輸周期較長,并且經常無法按期到達,礦產開發企業無一不為道路建設和企業供電付出很大的成本。中亞五國社會治安情況普遍不太穩定,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受金融危機影響,哈經濟不景氣,失業增加,社會治安環境惡化。近年來,曾發生中石油職工被殺案、中國工商銀行營業所門前持槍搶劫案及匪徒進入中資企業項目駐地搶劫、入室偷盜等惡性治安案件。
2017年以來,中亞國家經濟形勢開始出現新的分化。由于世界油氣價格大跌等因素影響,哈薩克斯坦經濟將延續始于2014年的低速增長態勢,前景不容樂觀;烏茲別克斯坦因為相對較為自足的經濟環境和較為健全的產業分工體系和多年布局,將持續穩健增長的態勢;盡管土庫曼斯坦開始步入個位數的相對低速增長階段,其增速依然延續在世界經濟增速排行榜上一直處于的領先地位;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經濟自足性不夠,仍舊會以依靠外來援助和貸款為主,前景堪憂。中亞五國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未來與中亞五國的合作中,我們必須重視并想辦法克服這些潛在風險,有條不紊繼續推進中國與中亞五國戰略對接,全面展開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合作項目建設,開始啟動“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為“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亞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1]阿密娜.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系[D].杭州:浙江大學,2013.
[2]馬翠翠.歐盟與中亞國家關系的新發展[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2.
[3]劉衛東,田錦塵,歐曉理等.“一帶一路”戰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4]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合作指南[R].北京,2016.
[5]五沛.中亞五國概況[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