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珍
構建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的對策探討
包玉珍
綠色金融是未來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我國還沒有形成綠色金融統一的概念,主要觀點包括如何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和金融機構在貸款條件和種類、對象等方面,將綠色產業作為重點扶持項目等。發展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的對策有培育農村牧區綠色金融需求主體和完善政府綠色金融政策法規體系等。
農村牧區 綠色金融 對策探討
金融是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依賴于金融的支持。未來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是“環境保護”,這將成為金融機構運作的主要內容,金融機構所實行的“綠色金融”是對傳統金融的延伸和擴展,也是現代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綠色金融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主要措施,在我國郵政儲蓄領域首次應用并開始推廣。201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過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實施綠色發展的構想,實施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發展,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過“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的問題,2015年和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和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也指出,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發展成為了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一個。
在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農村牧區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忽略了環境和資源問題,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轉型升級,因此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是今后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貫徹執行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成為了農村牧區各家金融機構服務轉型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際上沒有形成統一的“綠色金融”定義。關于綠色金融各種重復的定義主要有環境金融、氣候金融,可持續金融和綠色投資等。現已迫切需要統一標準的綠色金融概念。我國也沒有形成綠色金融統一的概念,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2000年出版的《美國傳統詞典》(第四版)認為綠色金融是指利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的金融,將綠色金融又稱為環境金融或可持續金融。另一種觀點是金融機構扶持綠色產業的過程中在貸款數量、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給綠色發展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的金融。還有一種觀點是金融機構把環境保護作為首要職責,促進環境資源和經濟協調發展,實現金融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實際上說“綠色金融”就是以改善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提高產業的綠色增長為目標,運用新型金融工具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投入的金融行為。金融機構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在金融業務的運行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加強環境資源保護,并以此來實現金融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綠色發展理念下,綠色金融的目標市場根據市場屬性分化為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綠色治理市場和具有外部性特征的綠色增長市場。價格信號不再是唯一有效信號,環境因子影響兩個市場的資金配置。筆者認為綠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門依據金融產業政策,從保護環境角度出發,對高耗能產業和環境污染企業嚴格控制信貸資金支持,是對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能源所提出的一種發展戰略。綠色金融作為金融行為和環境保護政策的一部分,金融部門不但要保持財務可持續性,而且在貸款的發放中,優先扶持節能環保的產業。主要模式包括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等。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是農村金融發展的戰略,從農牧業資源環境保護角度出發,金融機構通過金融行為來推動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金融機構通過貸款業務,在財務可持續的基礎上優先支持保護農村牧區環境和節約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機農牧業,生態農牧業的發展。
在我國,綠色金融的內涵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導向,以各種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金融體系,是對傳統金融的延伸和進一步發展。完善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體制,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來思考。
(一)培育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需求主體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以單個家庭為主的經營體制必然向農業專業大戶、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為主導的體制轉型。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強調,“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是培育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牧業現代化的關鍵。在農村牧區大范圍地開展綠色金融教育,要培養提升農村牧區各階層經營主體和農牧民的“綠色金融需求”意識。在發展農牧業生產規?;倪M程中要以建立專業種養殖大戶、家庭農牧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主體的綠色生產體系,促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要擴大參與綠色金融市場的主體,要鼓勵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介入綠色金融業務的積極性,構建綠色金融的市場體系。加快綠色金融市場機制的建設。鼓勵綠色信用評級機構的建設,推進綠色中介機構的發展。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招聘熟悉綠色金融國際準則和經驗的專業人才。
(二)構建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供給機制
提高強化農村牧區金融從業人員、股東投資者的綠色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逐漸開辦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綠色金融業務。制定農村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戰略目標和計劃,并為綠色金融的有效展開提供組織保障。構建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統計監測評價機制和體系,以及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服務的社會監督機制。金融部門要積極研發并創新各種綠色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主要加快綠色信貸服務的創新,在信貸政策的制定中引入綠色環境保護理念。創新探索“碳排放權”質押等產品,彌補綠色信貸中抵押品不足的問題。大范圍地推廣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業務,扶持綠色發展產業和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加強綠色金融衍生工具創新,建立完善綠色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和綠色金融中介服務市場。
(三)完善政府綠色金融政策法規體系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綠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化進程需要加快。目前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法律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需要完善環境政策法律保障體系,為農村牧區綠色金融制度提供法律保護。要加大綠色金融執法力度,對《商業銀行法》《證券法》和《保險法》等相關法律進行修改并加入“綠色”的內容。補充和完善環境保護的各項內容和實施細則,對污染環境的企業和個人明確法律責任。各個地方政府在國家統一的法律制度下,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制定出綠色金融的地方法律法規,促進地區綠色經濟的發展。強化法律保障,適時調整、完善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重點是完善綠色信貸監管,促進生態風險監管等方面的法律體系。要制定農村牧區綠色金融扶持政策,制定農業產業環保標準和農村牧區環境風險評級標準。構建金融部門的綠色金融風險分擔和轉移制度,促進各種產業的綠色性升級和發展。
[1]安偉.綠色金融的內涵、機理和實踐初[J].經濟經緯,2008,(5).
[2]俞嵐.綠色金融發展與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6,(1).
(作者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