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波
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 全力維護內蒙古金融安全
楊永波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維護金融安全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金融和金融安全工作,自治區政府金融辦也著力于貫徹落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截至2017年3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0171.63億元,同比增長11.5%。貸款比年初新增810.61億元,同比少增145.05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2015.85億元,同比增長15%。存款比年初新增850.24億元,同比少增220.35億元。
全區企業直接融資234.16億元。其中,股票市場融資150.06億元(包括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146.3億元,新三板掛牌企業非公開發行股票3.76億元),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84.1億元。
全區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02.03億元,增速23.22%。全區保險公司賠付支出54.61億元,增速53.61%。
各金融機構通過基金形式向棚戶區改造、重大水利工程、軌道交通、鐵路、新興產業、土地儲備投入資金,總規模達4048.9億元,前三個月投放379.28億元,較去年同期多放106.02億元。
我區信托投資公司在區內投放信托規模110.29億元。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收購重組、金融租賃等方式投放資金16.6億元。全區小額貸款公司法人機構493家,分支機構76家,注冊資本金總額337.15億元,累計為小微企業、農牧戶發放貸款17.7億元和2.9萬戶。
(一)重大項目、重點行業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3月末, 全區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2%,信貸投放持續向重大項目傾斜。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租賃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等六大行業貸款新增額637.8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78.68%。
(二)積極推動呼包鄂區域協同發展
3月末,西部盟市貸款余額15284.67億元,同比增長11.65%,比年初新增644.05億元,占全區新增貸款的79.45%。受包頭市地鐵項目、呼和浩特市機場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帶動影響,呼、包、鄂三市分別新增貸款375.84億元、128.46億元和51.29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8.54%。
(三)金融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為滿足農牧業生產春耕備耕需求,3月末,全區涉農貸款余額7809.9億元,同比增長10.1%,比年初新增279.67億元。全區10個試點地區“兩權”抵押貸款余額18.2億元,同比增加4.9億元。
(四)民生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3月末,全區棚戶區及墾區危房改造貸款余額1468.3億元,同比增長86.6%,占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貸款余額的98%,比年初新增81.1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77.79億元,同比增長27.92%,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6.45個百分點。融資擔保機構在保責任余額271.4億元,新增擔保額26.5億元,累計為5.7萬戶中小企業融資擔保2031億元。
(五)銀行卡在拉動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月末,銀聯卡跨行交易筆數6701.4萬筆,同比增長18.55%;交易金額2024.33億元,同比增長10.07%;全區銀行卡發卡總量1.36億張,同比增長11%。銀行卡刷卡交易保持較快增長,共實現消費金額1638.75億元,同比增長9.02%。
內蒙古金融業總體風險可控,但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不良貸款問題還需高度關注
截至2017年3月末,全區不良貸款額為751.79億元,比年初下降5.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6%,比年初回落0.1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連續4個月實現雙降。雖然我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較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6個百分點。但隨著去產能力度持續加大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施行,落后產能企業經營困難程度會持續提升,相關貸款的違約行為會有所增加,各金融機構貸款增速放緩,信貸規模逐步收緊,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可能會持續存在。
(二)金融監管需要進一步協調
目前,全區銀行、保險、證券、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典當分別由銀監局、保監局、證監局、金融辦、商務廳等行業主(監)管部門分別管理,尚未形成解決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的監管合力。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
我區地方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覆蓋我區銀行、證券、保險、“影子銀行”、民間投融資等各類金融活動的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和監管體系尚未成熟,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基層金融辦工作力量薄弱,人員編制、經費等問題突出。
為貫徹國家和自治區化解不良貸款、防范金融風險有關精神,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工作要求,內蒙古政府辦公廳于2016年制定出臺了《關于化解不良貸款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的指導意見》。控新化舊,提升金融機構、實體企業資產質量,科學監測評估和快速高效化解處置金融風險,切實維護我區金融安全和穩定,保障自治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下一步,全區金融工作將繼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通過擴大信貸投放、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破解直接融資瓶頸、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多項措施,推動全區金融和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營造融資環境,擴大信貸投放
一是落實好2017年融資工作方案,按照自治區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分行業、分領域逐級謀劃篩選融資項目。二是組織好項目產業對接、地區巡回對接、融資服務網對接,協調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單位和金融渠道融資運作,引導金融機構擴大金融供給、提高質量和效率。三是推動央企懇談會、全區金融工作座談會等會議簽署協議的實施,分解細化協議目標,落實各方責任,跟蹤進展情況,督查協議執行效果。
(二)發展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
一是積極引進區外金融機構。聯合一行三局爭取引進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重點加快引進平安、廣發、浙商等全國性金融機構。二是健全地方金融體系。推進設立農牧業保險公司、直銷銀行、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法人機構,積極發展財務公司,組建金融租賃公司。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做大做強城市商業銀行。三要爭取金融機構多拿牌照。發揮金融在推進全區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著力實現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業態的全牌照,形成功能完備金融服務閉合環路。四是引導金融機構和服務向基層延伸。五是著力發展金融產品交易市場。六是鼓勵金融服務業中介機構發展。
(三)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內蒙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引導各金融機構圍繞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發展壯大先進產能,保證在建、續建重大項目的信貸投入。重點支持自治區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小微企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市場前景好、內部管理規范、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在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應貸則貸、應續則續,不盲目抽貸壓貸,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率。
(四)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搭建信息溝通交流平臺
一是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建立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合力解決好金融運行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加強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總部的溝通協調。認真貫徹中央貨幣政策,推進金融改革,及時傳遞金融頂層聲音,及時傳達自治區重大工作部署安排,進一步贏取政策和工作支持。三是準確研判全區經濟金融形勢。每季度召開一行三局、金融機構座談會,對全區金融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
(五)破解直接融資瓶頸,幫助企業融資解困
一是繼續推進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二是運用好國家為全國貧困地區IPO、新三板掛牌、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等開辟的綠色通道。三是發揮券商、評級、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作用,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債券。四是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引導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五是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增強企業法人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意識和能力。
(六)落實金融政策措施,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
一是提高金融機構的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在鄉鎮、村嘎查的覆蓋面。二是鼓勵各金融機構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與農牧業生產周期相適應,符合農牧民生產生活特點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扶貧貼息貸款。三是推動各金融機構研發能源效率貸款、節能減排專項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支持環保企業利用債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推動各保險機構推出綠色保險產品。四是開發和完善旅游業特色信貸服務,鼓勵和推動旅游企業實現多渠道融資,培育和發展旅游保險市場。
(七)穩固金融防火墻,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全面構建金融機構內控、部門監管、政府組織協調處置化解、行業自律4道防火墻,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分析評估、化解、處置、信用約束和失信懲戒、行業自律、監管協調7項機制,實時關注高風險地區、行業、企業、金融機構的情況。二是通過盤活重整、壞賬核銷、資產證券化、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方式,推動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做好防范和處置民間非法集資和農村牧區高利貸工作。促進各金融機構達成統一認識、步調一致,共進共扶共退,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保持企業新舊債務的接續和較充裕的流動性。協調政法部門嚴厲打擊非法討債行為,集中立案有序清償,支持企業重組,穩妥處置和化解債務危機。三是推動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金融管理部門履行監管責任、司法機關保障責任及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充分調動和整合各類資源,形成金融風險防范處置的責任共同體、力量集合體。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地方金融處處長)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