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文 勝
內蒙古借“云”騰飛 促發展 保民生
張曉芳 文 勝
內蒙古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云計算產業發展,并且積極推動云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分別于2015年、2016年在北京舉辦內蒙古云計算產業推介會和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其目的是加快發展自治區的信息化產業,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的福祉。目前,自治區云計算產業建設中存在行業發展與自治區經濟發展不匹配、就業壓力大、地方本土科技企業稀少等問題。建議通過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創造就業機會、倡導民間投資、充分進行資本運營、加強人才培育等舉措,全面推進內蒙古云計算產業發展,借“云”騰飛。
內蒙古 “云”產業 發展 民生
當今世界經濟已進入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知識經濟時代。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云計算已經成為當前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和應用的創新熱點,國際、國內都將云計算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云計算產業發展,并且積極推動云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分別于2015年、2016年在北京舉辦了內蒙古云計算產業推介會和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其目的是加快發展自治區的信息化產業,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的福祉。
目前,云計算、大數據的好處已被廣為接受,自治區從政府到企業都在積極行動、推廣建設云產業,并且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政策上的支持
一是享受國家政策:內蒙古是我國唯一既享受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又享受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優惠政策的地區,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將為云計算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二是積極制定區內相關政策: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大力扶持和推進云產業,已制定出臺的政策有《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若干政策》、《扶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大數據人才引進暫行辦法》等。
自治區對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大,稅收、用地上都有優惠:稅收方面,符合國家《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的云計算產業項目,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用地方面,自治區內的金三角地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用地平均價格不到沿海發達省市的一半。價格方面,制定了全國最低的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優惠電價政策,用電價格僅為0.38元/度。
(二)建設情況
自治區從2013年開始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結成信息化戰略合作伙伴,目前初步建成了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鴻盛兩化融合示范區,是云計算發展重點園區,形成了70萬臺服務器規模。已經入住的企業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浪潮、中興、搜狐、上海證券、中科院云計算育成中心等。
(三)自治區應用情況
自治區已建成了內蒙古電子政務云中心和環保、衛生、社保、質監、稅務、信用等云平臺。同時“互聯網 +” 的應用到處開花:
一是呼和浩特市被列入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赤峰紅山物流園區被列入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成了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煤炭、稀土、聚氯乙烯、農畜產品等一批特色產品交易中心,培育了東鴿e購、宜齊商城、大統易購等一批電子商務企業;
二是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實施了一批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信息惠民工程,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三是加快寬帶鄉村建設,大力推廣互聯網電視、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
四是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全面實施“農技寶”等信息惠農工程,加快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云基地建設,互聯網在工業、農牧業、物流、金融、文化等領域應用廣泛開展。
(一)行業發展與自治區經濟發展不匹配
2015年底自治區的職工總數為289.6萬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職工的總人數為49656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職工占總數的1.71%。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卡爾·貝尼迪克特·弗雷表示,美國71%的勞動者目前在21世紀新生的就業崗位工作。由此看來,自治區大力發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空間巨大。
(二)存在就業壓力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內蒙古城鎮人口1514.2萬人,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 298.27萬人,占城鎮人口比例為19.7%;新疆城鎮人口1115萬人,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317.2萬人,占城鎮人口比例為28.45%,新疆比內蒙古高出8.75個百分點,共計多出18.93萬人;很明顯,內蒙古的城鎮人口比新疆多,而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卻比新疆少。
再從發放的工資總額來看:2014年內蒙古共發放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1672.3億元,新疆共發放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為1865.1億元,比內蒙古多出192.8億元;2015年內蒙古共發放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1741.06億元,新疆共發放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為2091.6億元,比內蒙古多出350.54億元。可見內蒙古與新疆發放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的差距呈現逐年拉大的趨勢。詳細情況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內蒙古2015年城鎮人口增加了23.47萬人,而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卻比2014年減少了3.23萬人。在經濟學上,充分“就業”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內蒙古在就業方面的壓力依舊較大。
(三)地方本土科技企業稀少
2014年底,自治區工業企業總數為119659個,創造的工業總產值23820.79億元,其中國有(國有控股企業)為661個,占總數的0.55%;創造的工業總產值為6327.41億元,僅占工業總產值的26.56%。
在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國家實行計劃經濟,自治區工業總產值大部分由國企創造,那時科技含量高的國企有內蒙古電視機廠、內蒙古洗衣機廠、內蒙古機床廠、內蒙古機床附件廠等等。經過二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市場化推進,自治區所剩耳熟能詳的企業全部是央企,如:金融業的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國有四大銀行;采礦業有神華礦業集團;信息傳輸軟件業有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大央企集團;實力較強的科研單位有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六院)等等。
自治區地方有科技含量的國企基本上為空,對高科技制造模仿和推廣都難以進行,何談創新?

2014年、2015年內蒙古、新疆有關數據表
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共享發展,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共同富裕。使各族人民廣泛參與發展過程、充分分享發展成果,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
只有發展經濟,全民參與,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才有共享的前提。根據本文分析的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一)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創造就業機會
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是互聯網和云計算;同時智慧城市也是數字城市的高級形態。根據世界銀行2000年的測算,一個規模百萬人口城市的數字建設,當其基本達到開始實際應用的程度時,該城市的總產值(城市總財富)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將會增加2.5~3.0倍,相當于是當今傳統城市狀態下的3.5~4.0倍,這意味著數字城市可促進經濟水平翻兩番,實現“四倍躍進”。所以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創造就業機會。自治區云服務的基礎硬件已經基本建成,軟件方面也已經有阿里巴巴等多家企業入住。目前要做的就是在各個行業推廣和使用起來,地方與其配套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其上下游產業,包括現代能源、制造、物流行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現在各盟市也在積極運用云平臺,如: 2016年10月28日,包頭市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中心暨包頭市創業擔保貸款云平臺上線,啟動儀式在包頭大學生集聚服務中心舉行,標志著創業擔保貸款工作進入云服務時代。二連浩特市通過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建設跨境電商孵化基地促進當地就業創業工作和經濟發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才可以讓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二)倡導民間投資
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的宣傳力度,引導和促進民間投資。把引導和促進民間投資列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以便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三)進行資本運營
從微觀上講,資本運營是利用市場法規,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實現資本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運營方式。建議自治區國資委通過資本市場的渠道,對有科技前途及潛力的企業,進行參股和控股;適度培育地方科技企業,扶持和培育地方新興企業。
(四)培育人才,建立基地
自治區現有的高等院校50所,基本上都開有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專業(自動化、機器人),并且內蒙古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等一批理工科大學均具有科研創新能力,要緊緊依靠自治區高校的科研、技術力量,建立云計算產業基地,培育人才。自治區財政要加大科研投入,在科研經費上予以支持,把高校變成IT 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基地。
(五)有的放矢,真抓實干
在北京舉行的“2016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推介會”上,以自治區主席布小林為首的代表團與有關中央部委及大型科技企業共簽署了6項協議、93個項目,總投資508億元。全區12個盟市也均有項目簽署:呼和浩特市6個、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各4個、通遼市和巴彥淖爾市各2個,其他7個盟市也都有1個項目簽署。項目是有了,可是誰在承辦?誰在督辦?幾時完成?這些都需要詳細部署。系統工程,只有全面推進,各方協調,認真落實,才能完成。
習近平主席指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內蒙古借“云”騰飛 ,促發展保民生機不可失,任重而道遠,只有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小康,才能實現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更加亮麗的愿景。
[1]呼和浩特市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在京召開[EB/OL].http://cloud.it168.c.
[2]人民網.內蒙古大數據產業大數據推介會召開 三大運營商塞北“筑巢”[EB/OL].http://m.people.cn/n.
[3]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5.
[4]牛文元.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載體——中國數字城市建設的五大戰略要點[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
[5]喬一耕.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問題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5,(4).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調查中心)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