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科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旅游管理系,湖南 長沙 410205)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
——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
陳勝科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旅游管理系,湖南 長沙 410205)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與旅游市場競爭的激烈,旅游企業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創新能力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注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運用問卷調查及文獻研究等方法,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目前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能力培養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
“十八大”后,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升到戰略層面,指出高等學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提出要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完善保障條件為關鍵,以優化課程體系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以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實習教學改革為基礎,以課外創新創業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和學生團體活動為拓展,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活動的全過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及富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1]。
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更應在此背景下培養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過硬專業技能、懂得企業經管理管理、擁有較高創新意識與能力、能迅速適應社會角色的綜合型旅游人才。筆者在查閱、參考原有研究的基礎上[1-10],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研究背景區域,借助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提升對策進行分析,以期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1 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采用配額抽樣法,按年級和性別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4級—2016級學生進行分類,以一定的配額選取樣本,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問卷234份,有效率為97.50%,并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進行深入的訪談。
2.2 調查結果分析
2.2.1 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
由圖1可知,在“你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調查中,選擇“很高”的占60.26%,選擇“一般”的占12.99%,選擇“高”的占23.33%,選擇“沒興趣”的只占3.42%,選擇“厭煩”的沒有。在問卷調查的同時進行訪談,據不完全統計,就年級而言,2014級學生低于2015級學生,2015級學生低于2016級學生。由此可見,低年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高于高年級學生,這與低年級學生剛進入大學有著濃厚的新奇感與求知欲是分不開的。

圖1 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
2.2.2 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

圖2 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
由圖2可知,在“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調查中,選擇“差”的占63.25%,選擇“很差”的占3.42%,選擇“一般”的占23.08%,選擇“強”的只占9.40%,選擇“很強”的僅占0.85%。結合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的調查看,盡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創新實踐活動有濃厚的參與興趣,但是由于平時參與的機會較少而導致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強,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重視。
2.2.3 學校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程度
由圖3可知,在“學校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程度”調查中,選擇“不重視”的占47.86%,選擇“很不重視”的占23.95%,選擇“一般”的占13.93%,選擇“重視”的占9.98%,選擇“非常重視”的僅占4.28%。由此可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為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不夠,各大高校應高度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圖3 學校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程度
2.2.4 目前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滿意度

表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滿意度
在“你對目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滿意度”調查的總體滿意度選項中,只有11.23%的學生選擇 “非常滿意”,12.36%的學生選擇 “滿意”,22.15%的學生選擇 “一般”,而29.45%的學生選擇“不滿意”,甚至有24.81%的學生選擇“非常不滿意”,另外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方式和方法及課程評價方式等的滿意度也不高。由此可見,目前高校應該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與方法及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入手深化改革,使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意識的培養及能力的提升落到實處。
2.2.5 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積極性的因素

圖4 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積極性的因素
在 “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積極性的因素”調查中,選擇“學校教育環境及制度”的占41.22%,選擇“個人因素”的占28.94%,選擇“社會環境因素”的占16.98%,選擇“家庭環境因素”的占12.86%。根據問卷調查及筆者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的交談來看,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為積極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學校教育環境及制度,比如在學校的重視程度、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等方面,當然也包括學生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如時間、能力等。
2.2.6 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

圖5 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
在“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調查中,選擇“技能指導”的占32.43%,選擇“氛圍”的占29.73%,選擇“資金”的占21.62%,選擇“信息知識”的占11.87%,選擇“時間”的僅占4.35%。由此可見,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制約自身創新能力的主要是缺乏技術指導和創新能力培養氛圍,這就要求學校高度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營造創新能力提升的氣氛。另外,選擇“時間”因素的僅占4.35%,這符合大學生可自由支配時間相對較多的特征。
2.2.7 培養創新意識及能力的途徑

圖6 培養創新意識及能力的途徑
在“培養創新意識及能力的途徑”調查中,選擇“輔導和培訓”的占17.83%,選擇“實踐活動”的占30.07%,選擇“校外兼職或實習”的占26.22%,選擇“學科競賽”的占13.29%,選擇“參加科研項目”的占12.59%。由此可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為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的途徑多樣化,高校可以開辟多種途徑進行培養。
3.1 高校不夠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方面,從“學校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程度”調查中可看出,47.86%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為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非常不重視,9.98%的學生認為高校重視,僅4.28%的學生認為學校非常重視,由此可見,各大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應予以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從“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調查看,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分別是“技能指導”和氛圍,分別占32.43%和29.73%,這兩個影響因素都和學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名密切相關。
3.2 課程體系設置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程學習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課程體系設置”調查中,選擇“非常滿意的”的占10.98%,選擇“滿意”的占12.56%,選擇“一般”的占20.27%,選擇“不滿意”的占31.49%,選擇“非常不滿意”的占24.70%。由此可見,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為目前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利于本專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3 教學方式和方法不適應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一方面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和方式是體現教師教學水平及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學方式和方法”調查中,選擇“非常滿意的”的占10.34%,選擇“滿意”的占21.67%,選擇“一般”的占29.07%,選擇“不滿意”的占22.95%,選擇“非常不滿意”的占15.97%。盡管近年來,各高校都在根據各專業特點及行業人才需求的特征積極進行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部分教師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忽略專業的特殊性,這不僅影響學生知識面的拓展,而且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4 考核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評價方式”調查中,選擇“非常滿意的”的占9.34%,選擇“滿意”的占13.73%,選擇“一般”的占27.66%,選擇“不滿意”的占32.05%,選擇“非常不滿意”的占17.22%。結合筆者與學生的訪談,發現目前高校的課程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1)考核方式單一,多數課程考核仍以試卷考核為主,口試及調查報告等形式很少;(2)評分標準過于死板,高校教務處要求教師提交嚴格而詳細的評分標準并在試卷檢查中嚴格對照評分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答題思維;(3)成績期評評定以卷面成績為主,占70%,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低,僅占30%,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4.1 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根據問卷調查,課程體系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應根據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應用性強等特點,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設置。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等課程:公共必修課包括思想政治、外語、計算機及體育等;公共選修課包括文學類、法律類及經濟類等,以期進一步提升旅游管理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必修課即本專業的基礎課程,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開發、旅行社管理、旅游經濟學、旅游市場營銷等;專業選修課包括旅游美學、旅游生態學、中外民俗及各類專業熱點問題等講座等課程;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課程則包括各類實踐,如酒店實習、景區考察及景區實習等。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及實踐需要建設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以進一步加強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
4.2 深化教學方式改革
改變“填鴨式”、“一言堂”等傳統教學方式,改變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參與式、討論式、情景模擬式、啟發式等方式,把本專業前沿知識、最新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等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鼓勵學生加強自身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3 強化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據調查及筆者自身的經驗,某些高校在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課程考核評價的時候,依然采取“一張試卷定輸贏”的模式。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性、實踐性較強,學生就業方向也較廣,因此在考核評價方式上要強化改革。首先,考核內容應綜合化,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課外閱讀、專業技能、科研能力、社會實踐等進行綜合考核,尤其要將學生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納入考核范疇。其次,考核方式應多樣化。除了命題考試之外,還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實行口試、撰寫論文、線路設計、案例分析等形式考查。最后,在課程考核中,應提高學生平時成績的比重,建議所占比重為40%,尤其是對于選修課的考核,比重可以更高。平時成績考核應包括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獨立思考的創新性及完成作業的質量等,鼓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重視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創新思維的發展。
4.4 配備專業指導教師
在“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調查中,32.43%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技能指導”,這充分說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過程中迫切需要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因此,高校應該通過獎金或課時折算等方式鼓勵教師積極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并以將教師送入企業學習、參加行業培訓等方式提升專職教師自身的創新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同時,可以通過外聘或講座的形式,將行業知名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等優秀人才請進課堂,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亦可通過定期講座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如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在2014年將湖南省親和力銷售部經理、高級導游員請進學校為本專業學生講授“如何提升旅游產品創新與設計能力”,在2015年將湖南省旅游質量服務中心負責人來校進行“數據湖南旅游”講座。
4.5 成立學生創新創業基金
在“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調查中,21.62%的旅游管理學生選擇“資金”,由此可見,資金是制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項目的籌備、啟動及運行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學生平時的開支大多來自家庭,主要用于學習與生活之需,而且所剩無幾。因此,高校可成立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通過獎勵、扶持或無息借貸的方式解決學生創新創業缺乏資金的難題,鼓勵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結合專業知識拓寬自己的創新思維、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4.6 搭建多樣化的創新實踐活動平臺
第一,高校加強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如建設專業實驗室(導游實驗室、旅行社實驗室等),完善實踐教學課程,保證實踐教學的教學場所;第二,加強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定期進入合作企業開展專業學習、創業實踐,實習實踐計劃由學校根據專業培養計劃與企業根據崗位人才素質需求共同制定,指導教師由校方與企業共同配備,校方教師主要負責理論指導,企業方主要負責實踐指導;第三,通過舉辦或參與各類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競賽。如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積極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參加湖南省教育廳從2014年開始主辦的“湖南省旅游綜合技能大賽”,尤其是第二屆比賽主題“韶湖假日小鎮旅游產品設計大賽”和第三屆“互聯網+旅游創業項目策劃”,更是從競賽角度有效地整合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并讓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了很好的檢驗和再提升,全省復賽的觀摩為教師創造了同行交流的機會,發現自己的優勢、檢討自己的不足,學習更優更有效的實踐教學理念和方法并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目標。
[1]居占杰,劉洛彤.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研究—基于G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生調查的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5(3):71-74.
[2]鞠立偉,何永秀.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46-47.
[3]蔣曉紅.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理分析和培養要素[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17-118.
[4]胡效亞.更新教育理念全方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1(9):25-28.
[5]黃牧怡.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三個系統[J].教學研究,2009(3):79-81.
[6]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7]劉紅梅,王克強.制約商科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因素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4):77-81.
[8]姚玉環.制約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因素及改革路徑[J].教改新視野,2008(8):28-29.
[9]徐永良.普通本科院校經濟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1(4):30-33.
[10]呂科建.學生創新能力“六性”培養的評價及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140-143,153.
課題名稱:復合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設計與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研究
課題編號:湖南省省級教改課題,湘教通[2016]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