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瑋
(福建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
高校英語專業語音中的音標發音習得現狀調查研究
曹心瑋
(福建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
英語語音課程在英語專業學習中是基本課程,但在以往英語教學和研究中,較少對專業語音教學進行詳盡和系統的研究。本文通過對工程院校英語專業一年級共150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音標習得跟蹤調查,得出該校專業學生在語音課上音標習得現狀,并對其進行詳盡的描述,為將來的語音教學改進提供具體的目標。
英語語音 語音習得 音標發音 語音教學
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英語語音是作為專業技能必修課存在于現今每一所高校的英語專業中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語音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基本能力傳授課程如口語、聽力等相互影響,因此對語音教學的關注不僅是專業教學上的需要,還是幫助學生構建良好英語專業技能的基礎。
在傳統語音教學和語音教材中,都是根據音標學習詞、句、段落篇章練習等。在語言學上,這些教學內容通常被分為兩大塊,一是音段音位(即元音和輔音)的學習;二是超音段音位(即重音、節奏、語調等)的學習。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專業學生對音段音位的習得上。
學術上將語音學習分為音段和超音段學習。其中音段(segment/segmental phonemes)在廣義上可以指任何一個語言序列中分離出來的語言單位,如某個元音或字母;在狹義上,可以單指某個單一的語音,如發音串列中的最小發音單位,[e]、[t]或[r]等(褚瑞莉,2010)。超音段(suprasegment/ Suprasegmental phonemes)的概念由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提出,意即語音發音中的音長、重音、聲調等大于單一發音單位的發音現象。本文選取語音教學中的音段學習,即語音學習中的音標學習情況作為調查內容。
研究主要集中于語音層面上的音段,發音時的最小單位,即英語語音學習的48個音標。對音段錯誤的研究就細化為對48個音標的發音錯誤的描述,便于對錯誤的發音現象做量化的描述。
國內對語音習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語音習得的錯誤現象,尤其是在音段音位學習上發現的一些發音錯誤。大部分研究都未提出具體的數據,也沒有對發音現象的習得進行量化描述。
本文通過對學生的錄音進行標注分析的方式展開研究活動,這次研究對象為福建工程學院的英語專業共127名學生,其中2015級入學新生68人,2016級入學新生59人。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生源地,且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作為研究的對象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之后參與者在經過半個學期的專業語音課程學習后 (主要是音標的學習和糾音),進行一段簡短的錄音,研究者在反復聽過學生錄音后,對學生讀音進行標注,得出學生的音標習得情況。
通過對127名學生的測試,專門針對學生音標的發音學習,于半個學期音標學習完成后,對學生進行了錄音,并分析了學生錄音中的音標發音表現。受試的同學來自不同的生源地,且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受到個人學習策略、教師因素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這次對音標習得錯誤分析的結果,主要集中在錯誤率最高的前10個音標,并對這10個音標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出音標習得中的主要錯誤類型,以便于后續的教學改進。

?
上述表格左側第一欄為學生錄音記錄后,錯誤率最高的前10個音標發音,其中雙元音/a尬//藿尬//e覦/被統一列為一組,還包括一個由兩個輔音音素組合成的破擦音/t∫/,以及2個單元音音素和6個單輔音音素;第二欄為127位學生中發錯該音標的學生總數及各班發錯該音標的學生數,在接下來各班發錯音標的具體人數列中還用粗斜體標出了各班發音錯誤率前三的音標,可以看出錯誤率高的音標整體趨于接近,大部分同學在音標習得中遇到的問題都比較類似。
接下來分析這10個音標發音錯誤的原因,并討論對策。為方便分析,統一將學生音段方面的錯誤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個方面,分別從這兩大塊進行分析討論。根據上述表格顯示,在錯誤率最高的前10個音標發音中,元音共有3個,依據錯誤率排名先后分別是/覸/、/a尬//藿尬//e覦/(雙元音組)和/e/;輔音共7個,依據錯誤率排名先后分別是/∫/、/l/、/v/、/θ/、/e/、/耷/和/t∫/。在這錯誤率較高的三個元音中,/覸/與/e/這對單元音音素,首先學生的發音錯誤是容易在這兩者之間混淆,如將bad/b覸d/錯發成bed/bed/;其次是將/e/與雙元音/e覦/進行錯誤的發音替換,如bread/bred/錯發成/bre覦d/。然后是雙元音組的發音錯誤,很多學生因為雙元音發音時口型張合度不夠,導致兩個元音之間口型變化過度不明顯,將雙元音發成單元音,如表格中的/a尬//藿尬//e覦/(雙元音組),學生常常發音時口型過渡沒做好,就會發出類似漢語中口型張合不明顯的/ao/ /ou//ei/,這種錯誤也可以被看作母語遷移的一種影響。普遍認為,二語學習者發音出現的偏差主要受到母語的影響(王立非,2007)。母語遷移在二語語音習得中的具體表現通常為替換,也就是學生會將英語中的某些發音用漢語中類似的發音進行替換。
母語遷移的替換表現不僅在元音音位發音錯誤中有所體現,在輔音發音錯誤中也十分明顯。在錯誤率較高的7個輔音/∫/、/l/、/v/、/θ/、/e/、/耷/和/t∫/中,錯誤率排名較前的/∫/、/l/、/v/、/t∫/,很多學生直接以漢語發音音段代替英語中的發音,即用漢語中類似的發音如“許/西”、/l/、/w/、“取”替代,造成發音時嘴型舌位錯誤,沒有考慮到其原有的發音口型與母語相差甚遠。同時,其中破擦音/t∫/大部分是在詞首出現時產生發音錯誤。F.R.Eckman在語音習得方面做過大量研究,他對11個母語分別是漢語粵方言、日語和韓語的被試者進行了習得英語復輔音的調查。上述三種語言中都不允許出現復輔音的音節頭(王蘊佳,2003)。這種在母語中明顯沒有對應的發音現象,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發音錯誤。同樣的錯誤情況也發生在舌邊音/l/上,即當/l/出現在單詞詞尾做含糊舌邊音時。其次,/θ/和/e/這一對清濁輔音,發音錯誤其一是上述所說的母語遷移,即將其替換為/s/或/n/,其二為音位錯誤,如清濁音不分,導致發音混亂,這在許多成對清濁輔音發音中十分常見,如/t/和/d/、/f/和/v/等。同樣的音位發音錯誤還體現在列表里/耷/這一后鼻腔音中,許多學生將其與鼻腔音/n/相混淆。
由此根據錯誤率最高的前10個音標發音總結出影響學生音標發音習得的主要問題,首先是學生發音受到母語,即漢語的影響,也稱為母語遷移。其中比較明顯的影響是在發音過程中,使用母語中類似的音段替換英語中的音位音段,如輔音/∫/常被錯誤發為漢字“許”或“西”;或者因為母語中缺乏類似對應的音位,導致發音時困難而產生發音錯誤,如輔音/θ/,以及位于單詞詞尾的輔音/t∫/。其次是對發音音位的不了解而產生的發音混淆或錯誤,如元音/覸/與/e/不分,清濁音/s/和/z/不分,鼻腔音/耷/和/n/不分等發音現象。
雖然通過對專業學生在語音課上對于音標習得的描述進行了上述詳盡的討論與分析,本研究仍然有改進之處。本次研究的對象具有多樣性,通過對語音現象的描述性研究能夠得出具體數據,并根據數據的分析得出學生具體語音習得情況。但如果在數據收集中加入對比數據,即在學生進行系統學習之前就進行一次錄音,并統計發音錯誤現象數據,再與系統學習之后的音標習得數據進行對比,在語音習得方面應該可以得出更明確的數據。
高校中普遍存在語音教學耗時耗力,但收效不佳的現象。除了母語遷移,入學前不正確的語音習慣外,現有的語音教學方法也存在著極大的問題。高校語音教學的主要問題表現在過于注重理論講解及過于孤立的語音訓練,如重視語音音段的訓練,而輕視超音段音位的訓練(如重音,節奏,語調等),還有缺少連續話語的朗讀訓練(汪鳳翎,2003)。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音標習得方面的問題,不能只通過對音標單一練習來糾正,而要將音標的發音有機地與超音段音位訓練結合,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重復練習,才能達到對語音的自我監察與糾錯。
語音是一個需要不斷增強、不斷鞏固的習得技能,只有長時間不間斷地練習才能讓語音由控制加工轉變為自動加工,內化為學生的發音習慣(李金云,2012)。語音課時有限,一般院校的專業語音課只有半個學期,沒有任何延續性。只有加強語音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滲透,充分利用一切時間把語音課上學到的語音知識付諸實踐,才能彌補課時的有限,從根本上解決語音教學效果不佳的癥結(蒙昌配,2013)。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師的指導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分組結對練習,相互聽錯糾音;課堂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語音訓練擴展到語音課程之外的其他專業課程中,如聽力、口語等,將模仿純正語音和對發音錯誤的糾正融入每一次的語言運用中。
[1]褚瑞莉.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語音習得現狀調查研究[J].海外英語,2010(5):239-243.
[2]李良紅.淺談大學生語音習得錯誤[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130-131.
[3]溫金海.漢英音位對比與語音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9):100-105.
[4]王立非,孫曉坤.國外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的進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25-28.
[5]王蘊佳.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漢語學習,2003(4):61-66.
[6]汪鳳翎.高校英語專業語音基本技能教學滑坡及對策探析[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0):106-107.
[7]李金云.高校英語專業語音教學導師制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6):130-133.
[8]蒙昌配.高校英語專業語音教學改革的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1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