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英
(合肥七中,安徽 合肥 230000)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和任務過渡中的有效性體現
奚英
(合肥七中,安徽 合肥 230000)
本文就多媒體技術在課堂導入和任務過渡間所起的重要作用進行簡要論述,并結合課堂實例看一看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以及師生間如何共同完成英語課堂的教學任務,并實現預設目標。
現代教育技術 英語教學 導入 過渡
筆者認為教師之備課、上課就如同軍事家之備戰、作戰。軍事家需要事先謀劃,而后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教師想要上好課,自然少不了在各種教育技術技能輔助下提前設計課堂。如何將學生從被迫等待英語課的思維慣性中拉出,自覺融入英語課堂的氛圍中,帶著熱情和積極性,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實現學習目標,提高自己的語言綜合能力,這是很多高中英語老師期待的教學效果。然而,這一效果的實現完全依靠傳統的教育手段是不可能達到的。不可否認,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堪比兵法中的計謀。能否有效運用這些技能,已經成為課堂能否預設目標的重要因素。下面,筆者就簡要談一談多媒體技術在課堂導入和任務過渡間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結合課堂實例看一看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以及師生間如何共同完成英語課堂的教學任務,并實現預設目標。
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是開端,而合理的情境創設則是這一開端的關鍵。
首先,創設合適的情境是課堂導入環節具有實效性的關鍵。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由學生探索和發現,將其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可在實際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這恰恰是一個薄弱點。學生對于英語這一學科,重視有余,熱情不足。學生被動性較大,而且往往帶有老師會教給我這樣的思維定式。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心理上做好學習新內容的準備,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地完成課堂任務,最終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成為老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非常重要的部分,這個部分的完美呈現光靠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實現的,利用直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情境創設中的有效性體現。傳統教學模式中,“粉筆+黑板+一張嘴”就是教師重現所有內容的模式,這樣的模式在充分吸引學生、調動起其自主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方面是欠缺的。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卻可以拋棄這些弊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從教材、網絡、CD、資料等方面獲取大量的音、視、圖、文等材料,之后進行一番細致的篩選、鑒別,通過多媒體技術充分地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高中生好奇、好動、愛表現、思維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們所有的熱情和積極性都會被充分調動,也就能完全投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首先,過渡靈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性。課堂是一個整體,同時具有層次性,步步推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最終目標需要設置很多的任務,那么這些任務之間如何靈活過渡,對于整個課堂的流暢性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靈活自然的過渡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教師的指導轉換角色,并始終保持有自己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和積極性,自覺主動完成各項任務。這樣,課堂的主體才會牢牢地定位在學生身上。生硬的轉折不僅會讓學生突然間無所適從,還將破壞其積極性,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高中英語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日常教學中勢必需要設置不同的任務實現某一預設目標,不同任務的靈活過渡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在不同任務過渡間所起的作用。傳統教學手段中,教師只能通過口述的方式完成不同環節間的過渡,比較生硬和突兀。學生對于這種任務和角色的突然轉換缺少直觀的認識,很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熱情和積極性降低,甚而有部分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會茫然失措,不知道老師要接著做什么。如果教師花費大量時間陳述過渡內容,則勢必會影響課堂任務的完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既定任務,引導學生自然過渡,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便捷和直觀的優勢。多媒體影音設備、投影設備等都會給學生以直觀和清晰的指示,不僅能夠節省大量時間,更能夠調動高中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實現教學目標。
這里筆者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實例進行陳述。
北師大模塊unit5中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旨在訓練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能力。其話題圍繞著“ask for permission”和“write a concert review”展開,這兩部分乍看起來毫無聯系,如何導入、如何巧妙過渡成為筆者在備課過程中慎重思考的環節。最終筆者選擇了學生相對擅長的 “speaking”入手,做好鋪墊,最終過渡到“writing”。然而,語言交流功能的體現是需要有語言環境的,如何為學生設置一個“真實的情境”頗費腦筋。如果單靠傳統的掛圖和教師的口頭描述,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就很難“撬開”學生的嘴巴,依靠現代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輕松解決。結合后文的寫作話題,筆者先通過多媒體音頻和視頻給學生呈現了一張精彩絕倫的音樂會的海報,在音樂中,學生期待著自己能夠親身體驗,此時,大屏幕上出現話題:“A teenager who wants to go to a concert is asking for his/her parents’permission,but his/her parents do not want to let him/her go.”如何幫助圖中人解決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仿佛置身于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中。這時通過多媒體和投影儀適時地將在對話中會出現的常用句型呈現:
Try to choose some phrases to express your ideas.
Is it OK if I...
Excuse me.I’ll let you go if...,
You certainly can’t...,
Ok,but make sure...,
Oh,all right...
If you want to go you must...
I’m afraid you can’t.
Could I...?
Would it be all right if I...
There’s one more thing.
Please let me...
Well,you see...
...
無須教師多加指導,學生會很主動地在這里尋找自己需要的詞匯和句型,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新內容的學習。同時大屏幕上不斷播放著不同日常生活場景,讓學生始終身臨其境。在幾分鐘的準備時間中,學生的熱情超出了筆者的預想,在其后的展示過程中,學生生動活潑的語言超出了當初的預設。由此,導入環節順利完成。接下來,如何過渡到寫作環節也是一個關鍵?,F代教育技術的便捷在這個過渡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通過投影儀和筆者自己制作的flash,學生在努力之后獲得“permission”,順利去了音樂會現場,并且開始談論起音樂會現場的種種。此時,適時在大屏幕上給出如下圖表,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向寫作的話題。

再利用PPT,將寫作過程中的步驟一一呈現,學生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討論后早已經對這樣的話題不陌生了,下筆有言,寫作的過程也是順水推舟,十分自然。
最初的speaking是為了引起學生的積極性,writing才是本課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在實現目標中所設置的各項任務,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下都完成得十分順利,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具體體現。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兵法中為良將們津津樂道的一道妙計,也是現代教育技術帶給英語課堂的一道良策?,F代教育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其給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給英語教學系統帶來了新氣象、新機會和新方法,使英語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活動的績效,與傳統教學技術存在著互相補充、整體協作的關系。當然,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破壞教學過程的這種和諧關系,否則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只有當教學過程中的所有要素處于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1]初娜娜,朱浩東.有效技能[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江蘇省電化教育館.現代教育技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
[3]王媛.提高導入環節設計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4).
[4]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書(英語)2模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本論文為2016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過程體裁法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立項課題編號:HJG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