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蘇隆中
摘 要:傳統的、整齊劃一的辦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個性化人才的需求定位,多元智能理論的適時引入和認可為高校特色辦學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持。在對當前高校特色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概括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歸因分析,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特色辦學過程中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特色辦學;多元智能理論;學校管理;多樣化
古語曰:“事物之獨勝之處曰特色”。特色辦學是指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長期積累的原則,以最終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和優秀的辦學成果為最終目標的辦學理念。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普遍采取的是由上而下統一制定的、標準化的管理體制,有效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但是也使學校陷入了“被動辦學、千校一面”的惡性循環的尷尬處境,不符合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個性化人才的需求定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論逐漸被高校認可,并引入高校辦學、學生管理等領域。在新的辦學理念之下,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突破常規辦學理念和學生管理體制,形成被認知、被優化的特色辦學理念,是高校特色辦學中亟須解決的實際問題。
高校特色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形式,內涵化缺失。雖然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要將特色辦學作為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加以重視,但同時,部分高校在特色辦學的過程中曲解了特色的內涵,形式化傾向明顯,進而導致特色不足、效果不佳。近幾年,各地區學?;A設施大為改善,有很多新建高校,建筑設計新穎,造型獨特,校園環境優美。如果單單強調直觀感受到的“特色”,顯得過于片面化和狹隘,缺少歷史內涵和文化意蘊,忽視了內在質量和底蘊,這并不是真正的特色辦學。另外,有些高校制定了很多關于特色辦學的規章制度,但是只停留在文件上,并未真正融入到師生群體的日常行為中;還有一些高校的每一面墻上都寫滿了各種“特色”標語,但是這些標語并未內化為師生的自我追求,而僅僅是停留在了冰冷的墻面上,無法體現出特色的真正內涵。
二是偏局部,全面進程受阻。目前,部分高校對特色的理解相對比較片面,如將具體某一方面、某一項目或內容認為是學校的特色,在追求特色辦學的過程中只是追求特定的教師、特定的學生或者管理人員的局部行動[1]等;還有一些高校在推行特色辦學的過程中,將“特色教育”理解為特色專業,設立特色專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聲譽,卻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個性心理等多元智力的開發。這些理解和做法遠遠偏離了學校特色辦學的軌道,不僅忽略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也不利于學校真正意義上的特色發展,而且可能會嚴重影響教師和學生全面、健康、多元化的發展。這樣的發展不僅不是優質的發展,更有甚者是無用的、無效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實際上是一種投機的特色發展,不利于特色辦學的全面鋪開和有力推廣。因此,采取這些做法的高校無論如何標榜自身的特色建設,都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特色。學校特色辦學的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絕不是短期內突發奇想能夠做到的。
三是難持久,功利傾向明顯。部分高校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優質生源,在特色辦學的過程中步入了追時尚和趕時髦的誤區,不管有沒有相關基礎和經驗以及是不是適合學校的實際發展需要,往往是什么最能吸引眼球就搞什么,什么是國際上、國內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就搞什么,功利化傾向明顯。通過各種現代媒體手段塑造和標榜一些物質層面的特色和進展,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內涵和底蘊,這樣的特色只能是表面的、膚淺的、暫時的。例如:有的高校將特色重點放在特長項目和優勢項目上,然而投入和關注又不足,不能及時對特色項目進行創新、拓展和優化,久而久之便會導致這方面的特色萎縮和弱化,最終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隨著管理人員的更替,便不了了之,這嚴重阻礙了學校特色辦學的進程、持久性以及信心。[2]這也就是為什么一些“特色學?!?,轟轟烈烈火了一把之后,短短幾年時間內,便杳無音訊的原因,因為真正的特色是植根于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層面的,是可以代際相傳、經久不衰的,絕不是幾則廣告、幾個時髦的提法就能概括的。
高校特色辦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是價值理念的一元化。價值理念主要是指學校管理者的價值理念,尤其是學校的靈魂—校長。我國多數高校的管理者(包括校長)在管理的過程中以經驗為主,缺乏科學實踐性,思想價值觀念與社會的發展存在脫節。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的價值取向主要偏向于一元化、理想化、剛性化和功利化,具有很強的統一性、針對性和強制性,基本上是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過分強調統一性,缺乏層次性和差異性,歸根結底是價值理念中深層次的一元化與多元化的矛盾。在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轉折時期,教育的一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價值理念的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的矛盾是導致特色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是管理體制的剛性化。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普遍是由上級教育部門集中管理,這種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是: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標準以及學生管理體制,高校普遍以不出現重大問題和服從上級管理部門的指示為主要工作目標,學校的教學目標、運作模式、變革方向甚至包括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趨勢均呈現出較小差異。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采取的統一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使得高校沒有必要、也沒有辦法主動創新,這使得高校在追求特色辦學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尤其是處于一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長期處于機械被動的應付和執行命令的狀態,在人事、財務、發展規劃上嚴重缺乏自主權,發展的空間被壓縮到極限,無暇顧及特色發展。總體而言,目前的管理體制強調的是剛性化的統一管理,而特色辦學的開展則需要在一個有自主選擇權的體制下實現柔性化的管理和創新,高校管理體制剛性化和特色辦學柔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是造成高校特色不足的主要原因。
三是評價方式的排他化。評價方式影響著教育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在不斷實踐過程中積累、發展和最終形成的,它本身是一種抽象的客觀存在。對學生而言,評價方式主要是應試教育,這是一種以應對考試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育模式,學生的價值取向培養、學業水平以及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均以考試取得高分為最基本要求,在各種考試中取得高分幾乎成為了教育的唯一目的;對學校而言,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也主要是以重大項目的數量、科研經費的獲得量、學校整體發表的論文數目以及重大發表數目等為簡單的固定指標,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考試。考試最大的特點是以統一的、標準的評價方式去衡量每一位學生,根據分值的高低來決定一切選項,具有較大的排他性,除了考試成績外,其余的基本被忽視;其最大的優點是公平公正,標準一致;但同時也是它最大的缺點,因為它忽視了學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特色辦學過程中的實現路徑構建
一是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差異化發展。教育理念是教育行為的指引和基本方針。因此,要實現高校的特色辦學,首先必須明確教育理念。在目前最流行的十大教育理念中,其中全面發展的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多樣化理念這四種理念與多元智能理論的理念相關。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缺乏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關注,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要對學生的多元智能進行協調開發和深度挖掘,對于學生的優勢智能要給予充分的重視。[3]學生個體千差萬別,存在著客觀的差異性,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保護和利用這種差異,使得學生的這種優勢智能更具優勢,個性特長能夠有進一步的提升。傳統的那種大同的教育理念已經完全不適應現階段特色辦學的需要,要充分真正地意識到學生之間本身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學生的優勢是無處不在的,也是多元的,只有為之創造良好的環境,注重學生管理的科學性,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智能水平。
二是引入多元化激勵機制,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服務。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激勵機制[4],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多元化開展,提高教育的成效,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個體優勢能夠在科學合理的管理環境中施展和發揮得淋漓盡致。具體的措施有:第一,樹立榜樣。學校通過廣播、標語、橫幅、噴畫、涂鴉、專欄、墻報等生動具體、多姿多彩的形式,宣傳先進人物的事跡,激勵學生發奮學習、積極進取、成才成人。第二,學校德育應實施多元激勵,主要有愛國激勵、評比激勵。愛國激勵主要是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激勵人心的系列性的國旗下講話、富有教育意義的校會、主題班會,結合實際形勢和生動活潑的德育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熱愛班級。評比激勵是學校強化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建立有力的、多式多樣的評比制度,形成了高效的激勵機制,主要有集體評比、個人評比、活動評比等,其中個人評比可以包含才藝評比、社會服務評比等,盡可能強調多樣性和豐富性。外界的刺激和動力是難以持續的,只有內在的動力才能長久、持續,而自我的肯定是產生原動力的根本原因;激勵的目的恰恰是為了讓學生產生多元化發展的原動力,使其能夠自我欣賞,足夠自信。
三是在學生管理中引入“角色主動性”管理理念?!敖巧鲃有浴笔羌拥录{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觀點,強調的是在學生管理中要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參與自主管理是這一理論的精髓。自主管理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授權,在教師及相關管理者的指導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這是一種符合人類需求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的科學管理理念。自主管理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給予學生充分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挖掘學生的多元潛能和智能;另一方面,在管理的同時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發展、自我規劃和自我支配的能力,而且也能使學生做一回“教師”,體會到教師在管理過程中的“用心良苦”,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和教師根本利益訴求的統一,而且在實現學校特色辦學目標的同時實現了學生的個人價值。大學生基本已經步入成年,應該具備對自己行為自主和負責的能力,自我管理的過程可以充分幫助學生挖掘這方面的潛能,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養成良好的自我管控和調整能力,增強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的主動、全面、多元化發展。
影響高校特色辦學的原因各式各樣,外因不可控,但內因是可控的,高??梢赃x擇從自身入手,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自身辦學相結合,尋找特色點,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特色,逐步實施特色辦學。另外,特色辦學的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沒有一定之規,各個高??梢愿鶕约旱那闆r盡情發揮特色、創造特色,但是不管如何創新特色,都不能偏離學校的基本職能,都應該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婁延常.理念·定位·學科—論高等學校辦學特色的戰略選擇[J]. 高校理論戰線,2003(04):32-34.
[2]楚江亭. 特色學校創建:概念透視與模式重構[J].教育發展研究, 2008(08):33-37.
[3]李敦東.近30年國內多元智能理論研究述評[J].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82-85.
[4]張曉蕊.多元智能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3(6):31-32.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友總會)
[責任編輯:陳 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