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剛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高亮度藍色LED燈箱與藍色日光燈管箱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兒施以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治療,對照組患兒則施以藍色日光燈管箱照射治療,然后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并進行安全性評價。 結果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而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患兒治療期間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7.5%)比對照組患兒的(60.0%)明顯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藍光照射方式對于治療新生兒黃疸均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且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療效更佳,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藍色日光燈管箱照射治療明顯偏低,因而安全可靠,易于減輕患兒的痛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藍光照射;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c)-0052-03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LED Cold Light Illuminator and Routine Blue Light in Treatment of Icterus Neonatorum
QIAN Jian-g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hangsh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u,Jiangsu Province,215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LED cold light illuminator and routine blue light in treatment of icterus neonatorum. Methods 80 cases of newborn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igh-brightness blue LED light irradi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lue daylight fluorescent lamp tube irradiation,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00.0% and 90.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7.5% vs 60.0%),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two blue light irradiation methods can obtain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icterus neonatorum,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igh-brightness blue LED light irradiation is better,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blue daylight fluorescent lamp tube irradiation, and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which is easy to relieve the pains of children,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cterus neonatorum; Treatment effect; Safety
新生兒黃疸屬于臨床上新生兒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黃疸可能會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出現在患兒生長過程中,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癥狀表現,新生兒一旦出現病理性黃疸將可能會對患兒的神經系統及大腦帶來較大的損傷,因此應當加強對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和治療[1]。目前臨床上多用藍光照射手段來治療新生兒黃疸,并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臨床上常用的藍色日光燈管箱照射治療方式極易引起患兒出現諸如皮疹、腹瀉及發熱等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增加患兒的痛苦。而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治療利用的是藍色發光二極管光源,有效光照強度更高,有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2],此次研究方便選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新生兒科收治的8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兩種藍光照射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進行安全性,為臨床上該病的治療和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性建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新生兒科收治的8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42例,女性38例;45例為足月患兒,26例為早產患兒,另9例為過期產兒;所有患兒的血清中總膽紅素的含量在205 μmol/L及以上,直接膽紅素含量均為68 μmol/L以下,所有患兒均滿足進行光療的相關指征。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患兒中,有男22例,女18例,平均日齡(12.4±1.5)d,平均病程(8.5±2.7)d;血清中總膽紅素(213.6±25.8)μmol/L,直接膽紅素(46.9±12.6)μmol/L。觀察組40例患兒中,有男20例,女20例,平均日齡(12.2±1.3)d,平均病程(9.2±2.3)d;血清中總膽紅素(218.3±24.6)μmol/L,直接膽紅素(45.7±12.1)μmol/L。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主要包括性別、患兒實際病情以及年齡等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進入暖箱,穿上小手套和腳套,佩戴遮光無菌眼罩,墊專用藍光尿墊。研究組患兒施以高亮度藍色LED燈箱(Photot-herapy BT400LED冷光源藍光治療燈)照射治療,溫度控制在30~32℃,波長為450~480 nm,藍光照射時進行8~12 h后,治療3~5 d,同時對患兒輔助以雙歧桿菌(雙歧桿菌活菌散,國藥準字S20040081)治療。對照組患兒則是采用傳統藍色日光燈管箱(XHZ 90 新生兒黃疸治療儀)照射治療,8~12 h/次,間斷12~16 h再次光療,治療3~5 d,同時對患兒輔助以研究組中同樣的藥物治療。若患兒的血膽紅素含量在350 μmol/L以上,應當施以白蛋白進行治療,劑量為1 g/kg,以靜脈注射方式給藥,持續進行2~3 d。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兒治療后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然后觀察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進行安全性評價。痊愈:此時患兒的面部以及全身皮膚黏膜的黃染現象均徹底消退,相應癥狀指征也徹底消失,患兒血清中總膽紅素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兒黃染現象有所消退,相應癥狀也有所好轉,且其血清中總膽紅素含量也有所下降,但并沒有下降到正常值;無效:患兒黃染現象沒有消退或有加重現象,相應癥狀及指征仍存在,且患者血清中膽紅素含量也沒有明顯下降。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觀察及記錄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相應計量資料以(x±s)來表示,并進行t檢驗,而計數資料則是用百分率(%)進行表示,相應用χ2予以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兒經過不同方式的藍光照射治療后,對其進行統計調查,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而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經過不同方式的藍光照射治療以后,對其治療期間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組患兒中:有4例出現發熱情況,3例出現腹瀉癥狀,1例出現皮疹現象,其他不良反應有3例,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對照組患兒中:有9例出現發熱現象,7例出現腹瀉癥狀,6例出現皮疹現象,其他不良反應有2例,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達到60.0%。因而,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傳統藍色日光燈管箱治療明顯偏低。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疾病,黃疸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胎兒于母體時,因內部環境處于相對缺氧的狀態,而血中紅細胞含量增多所致。胎兒在出生以后肺循環開始建立,伴隨大量的胎兒紅細胞遭到破壞,而血清中膽紅素的含量及濃度不斷升高,導致胎兒出生后的眼睛及面部等表現出黃色癥狀。若患兒出現西醫上常說的病理性黃疸時,患兒全身的黃色將會加重。醫學上相關研究表明[2],目前臨床上新生兒所發生的病理性黃疸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即感染所致黃疸、母乳所致黃疸以及阻塞性黃疸等。病毒或細菌等的感染而引起的黃疸稱為感染性黃疸,感染后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出現黃疸;由于新生兒先天性的膽道發生畸形而造成的稱為阻塞性黃疸,其主要的特性表現為患兒生理性黃疸出現消退后,可能會再次復發黃疸,且此時黃疸有更加嚴重的傾向;由于母乳的喂養時而傳播引起的稱為母乳性黃疸。患兒一旦出現病理性黃疸將可能會引起患兒的神經系統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加強對新生兒進行病理性黃疸的預防和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和現實意義[3]。
目前,臨床上多以藍光照射的方式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進行治療,并取得較好的療效。瞿小華[4]研究對比了冷光源與常規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結果發現冷光源治療的有效率達到97.7%比常規藍光療效更高,并且治療48 h和96 h的血清膽紅素濃度顯著更低。江英等人[5]研究報道也指出LED冷光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48 h和96 h的血清膽紅素濃度顯著下降,并且與傳統藍光燈相比脫水、腹瀉、體溫異常、皮疹等不良反應更少,并且患兒出現聽性腦干反應異常更少。樊宏燕[6],徐麗等[7],趙亮[8]的研究也都證實冷光源用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可獲得比常規藍光更好的療效,并且血清膽紅素水平更低。藍光照射治療主要是借助藍光來照射患兒的皮膚,體內未結合的膽紅素會在光照的作用下而逐漸轉化為水溶性的異物體,這種異物體能夠快速的通過膽汁經尿液排出體外,從而有效的控制和調整患兒血膽紅素的含量,最終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作用,藍光照射通常輔助以藥物治療,相應效果更為顯著[9]。此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3~5 d,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治療有效率比傳統藍色日光燈管箱照射治療有效率更高。研究結果與前人有相似性。這是因為LED冷光源藍光采用的是專利藍色發光二極管光源,有效光照強度高,并且光譜波長范圍符合膽紅素轉化的最佳吸收波長,可對未結合的膽紅素結構、性質等快速地發揮作用,使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照射治療不會造成體液的過量喪失,可保證新生兒的正常的喂養。并且LED燈箱照射治療期間額發熱、腹瀉以及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患兒明顯更低。這與相關的文獻及研究結果相似[9]。
綜上所述,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忠祥. 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分析[J]. 吉林醫學, 2011, 32(3):541.
[2] 朱漢斌, 王蘭芬. 不同方式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 2012, 28(9):1315.
[3] 嵇文麗, 何自紅, 董寶梅.兩種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和副作用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7):896-897.
[4] 瞿小華.冷光源與常規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38-39.
[5] 江英,王君慶,劉紅霞,等.LED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6):81-83.
[6] 樊宏燕.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137-138.
[7] 徐麗,羅勤.冷光源和常規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比較[J].醫療裝備,2015,28(2):7-8.
[8] 趙亮.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5):101-103.
[9] 李榮梅. 新生兒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退黃治療療效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3,10(8):77-78.
(收稿日期: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