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鈴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6.055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腮腺腫瘤治療的過程中,使用不同切除手術(改良型、傳統)的臨床效果。 方法 便利選取該院80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分組干預(按照隨機序號法進行均分),40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傳統治療,歸為對照組,針對另外40例患者采用改良手術治療,并歸為觀察組,兩組共80例患者均為該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的,觀察其治療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5.0%明顯較高(對照組為85.0%);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0.0%較低(對照組為27.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傳統手術和改良手術對于腮腺腫瘤患者均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改良手術能夠將患者的創傷降到更低,減少并發癥發生,同時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因此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不同切除手術(改良型、傳統);腮腺腫瘤;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c)-0055-0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of Modified Resection Operation and Traditional Resection Operation for Parotid Tumor
YANG L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Huairou Hospital,Beijing 10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resection operation and traditional resection operation for parotid tumor.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otid tumo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treatment method, and both groups were admitted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5.0% vs 85.0%),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 vs 27.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Both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odified operation can have a certain treatment effect for patients with parotid tumor, but the modified operation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wound lowe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therefore, it is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Different resection operation( modified, traditional); Parotid tumor; Treatment effect
腮腺腫瘤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病情發生后可能影響患者吞咽能力,聽覺能力甚至面部的神經功能等,長此以往病情對于患者的健康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同時可能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對患者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幫助其恢復[1]。該次便利選取該院80例腮腺腫瘤患者(該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進行分組干預,目的在于幫助患者及時恢復,同時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針對40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傳統治療,歸為對照組,針對另外40例患者采用改良手術治療,并歸為觀察組,同時80例患者均經過實驗室病理檢查確定為良性,病情患者的腫瘤半徑不超過2.0 cm;納入的80例患者已經排除可能合并有精神方面疾病,同時存在心、肝或腎臟等臟器疾病的患者具予以剔除。進行該次研究前,均對符合研究條件的患者進行了該次研究概況的說明,患者知曉該次研究概況,并同意參加該次研究。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患者年齡均值為(50.32±2.13)歲,患者的年齡區間為31.5~63.5歲;觀察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患者年齡均值為(50.46±2.05)歲,患者的年齡區間為32.0~63.5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可比。
1.2 方法
針對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手術治療,首先指導患者保持在平臥位,然后采用麻醉的方法阻滯患者下頜部感覺,麻醉完成后針對患者進行手術切口,切口長度一般控制在3 cm左右即可,切口的位置在患者耳屏上與耳廓之間,一般建議將切口形狀控制為S形,后使得腫瘤進行暴露,必要情況下對患者的筋膜和肌肉均進行充分的分離,使得手術視野清晰;然后在直視下對患者的腫瘤周圍組織進行游離,后明確患者的腫瘤蒂并進行結扎,結扎完成后切除患者的腫瘤組織,并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逐層進行關閉,同時對患者進行感染的干預和預防。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如果發現患者出現相應的不適或并發癥,在及時進行記錄后需要盡快上報,并對于患者采取應急預案進行干預,防止并發癥對于患者的恢復產生嚴重影響。對照組患者則進行常規的手術,按照觀察組麻醉方法對患者施加麻醉干預,并在觀察組患者進行切口的同樣位置進行直切口,切口進行的同時逐層將患者皮膚、肌肉組織進行切開,后將患者的腫瘤暴露后,結扎腫瘤蒂同時切除腫瘤,逐層關閉患者手術切口同時采用觀察組相同方法對患者進行感染干預。后觀察兩組患者情況并評價其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臨床情況,如果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情況完全恢復正常,即吞咽功能、面部功能均無異常,其患者自覺無其他不適感覺產生即為顯效;如果經過患者患者的面部功能或吞咽等存在少許不適,但影響不大,患者自覺存在少許不適即為有效;如果患者經過治療臨床情況同時不滿足顯效和有效中的標準即為無效;其中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即為總有效率,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同時對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各組間的并發癥發生例數除以其總例數,所得數據乘以100%即為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針對于腮腺腫瘤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該病發生后可能對于患者的面部正常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同時部分患者受到病情限制還會出現聽力方面的障礙,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該病發生后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2]。常規的治療方法就是對患者進行腫瘤的切除手術,但是由于切除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患者的面部神經產生損傷,因此患者常常會出現面癱等并發癥,嚴重制約著患者的恢復,將低治療的整體效果[3]。而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轉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在相關的疾病發生后,患者往往會對于治療的效果抱有較高的期許,此時常規的治療方法由于存在多種弊端和不足,就很難再滿足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該研究對于患者的治療必須另辟蹊徑,以期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改良手術在進行的過程中,利用手術切口的改進,將患者的耳屏處相關神經進行巧妙的避開,從而減少對于患者的神經損傷,繼而減少手術操作過程中因為對患者產生相關損傷而導致的系列并發癥,這也從很大程度上使得患者在恢復的過程中,不受到相關并發癥的制約,而并發癥的減少則有利于患者快速的恢復,同時減少因為并發生影響而無法體現治療效果的現象,從而提高其整體治療的效果[4]。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于,在對患者實施手術的過程中,分離不當可能會因為患者的相關組織受到損傷,而腮腺腫瘤的發病位置處于患者的面部,且周圍的神經組織分布往往較為密集,稍有不慎則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操作應該盡可能謹慎,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必要的影響而降低手術的治療效果,從而對于患者的恢復產生不利影響[5]。與此同時手術操作者應該不斷對于自身的專業水平進行提升,通過強化理論知識以期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能夠較好的應對手術出現的突發情況,繼而確?;颊叩氖中g能夠順利進行,幫助患者得到良好的恢復[6-8]。該次該研究對該院80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在針對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5.0%明顯較高(對照組為8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針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0.0%較低(對照組為27.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改良手術對于腮腺腫瘤患者的積極性。在郭琦[9]研究中指出,通過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術治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1.6%明顯低于,采用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并發癥34.1%,這和該次的研究結果存在一致性。
綜上所述,不同切除手術(改良型、傳統)對腮腺腫瘤的治療效果對比發現,其對于患者均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改良手術可以避免傳統手術的不足以及對于患者可能產生的不良事件,能夠將患者的創傷降到更低,減少并發癥發生,同時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因此值得臨床借鑒,以期通過治療積極改善患者情況。
[參考文獻]
[1] 冉屹東,周彪.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優勢評估[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158-160.
[2] 鄭浩. 改良型腮腺腫瘤切除術與傳統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 黑龍江醫藥,2015,28(4):873-874.
[3] 杜向鈺. 用改良的腮腺腫瘤切除術和傳統的腮腺腫瘤切除術治療腮腺腫瘤的效果對比[J]. 當代醫藥論叢,2015(14):261-262.
[4] 王忠.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比較[J]. 中外醫療,2012(6):109.
[5] 谷愛玲. 腮腺腫瘤改良手術切口與傳統手術切口的對比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2014(4):23-25.
[6] 胡春梅,何剛,李彬.改良腮腺淺葉部分切除術治療38例腮腺良性腫瘤臨床分析優先出版[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12):712-713.
[7] 陳衛賢,蔣斌,顧云飛,等.改良腮腺部分切除術治療良性腮腺腫瘤46例效果分析[J].山東醫藥,2015,55(10):77-78.
[8] 李永平.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在腮腺腫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 中國衛生產業,2012(2):9-10.
[9] 郭琦.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與傳統切除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J]. 中國實用醫藥,2014(4):32-33.
(收稿日期: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