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峰+崔航+王維才



(1.北京科技大學 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2.中國對外建設有限公司 財務部,北京 100080)
[摘 要] 在有關建筑業管理專家和企業高管的調研基礎上,利用模糊綜合分析方法建立內部環境對內部控制影響體系的評價模型,計算綜合評判值作出決策,旨在為建筑業管理者提供內部控制管理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建筑業;內部控制;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分析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01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004- 04
0 引 言
經濟新常態下,建筑業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內部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型驅動轉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如何適時調整戰略管理決策,適應新常態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管理手段的內部控制,適時調整也迫在眉睫。由于建筑業工程周期長,受外界環境影響大,工程點多、面廣,加上露天作業,現場認證,產品單件較多等行業特性,給建筑業內部控制的調整帶來了諸多困難。從目前企業的實際情況看,很多企業對內部控制工作不夠重視,制度不夠完善、監督不力,出現了管理效率低下、利潤空間縮小等情況,面臨的各種風險日益增多。
1 建筑業內部控制及內部環境要素
內部控制是在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下,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性原則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包含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項基本要素。
內部環境,根據因素論的觀點,可以定義為企業邊界以內的、能為企業所掌控的、在企業決策行為中納入直接考慮的相關物理和社會因素的全部。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決定了內部控制的基調,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從而促進公司的規范運營和健康發展。內部環境,對其他環境要素具有剛性約束,其他要素對內部環境也具有優化的需求,需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環境要素與其他要素之間的整合效果。依據美國COSO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可將內部環境分為誠信原則和道德價值觀、企業文化建設、評定員工的能力、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責任的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發展戰略。
在內部控制框架下,內部環境要素是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等要素的基礎,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內部環境各要素本身就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本文選取了董事會、財務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和監督檢查五個要素作為內部環境的組成要素,進行分析內部環境因素對內部控制運行效果的影響力。
董事會,是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規定,按公司或企業章程設立,由股東會選舉,并由全體董事組成的業務執行機關,對內掌管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銜接的樞紐,是內部控制框架的核心,而其核心地位是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的安排來實現的。所以董事長的綜合素質,董事會權利集中度、董事會召開的頻率和董事會的規模,是決定董事會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
財務管理活動,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優化治理結構,完善內部控制的建設,同時可以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利于構建內部控制的監督反腐體系。所以財務部門的獨立性、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以及財務崗位的設置等因素,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成效與否。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整體團隊所認同并遵守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行為規范的總稱。文化是企業的意識形態和精神形態,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員工的意識及工作環境氛圍。企業技術制度創新、企業的價值觀、企業家的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對企業和諧工作氛圍的營造,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能夠促進企業的文化建設,營造好的文化氛圍,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和整改內部控制運行過程中的缺陷。
人力資源管理因素,是指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錄(任)用的各種人員,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企業應通過正確合理的招聘制度,招聘企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企業應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合理地選拔公司現有員工,加強日常考核及完善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
監督檢查因素,是對內部控制運行進行監督檢查,進行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及時發現內部控制運行的缺陷,分析缺陷性質和產生原因,從而進行披露和整改,促進內部控制的良性運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對于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的頻率,檢查評比的及時性,缺陷問題披露和整改的及時性都對內部控制的運行效果產生了重要影響。
李育紅(2011)通過實證數據檢驗發現,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提高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朱世昌(2012)認為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審計相關的制度、長期發展提供的企業文化、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都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張睿(2012)從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方面入手,淺析內部環境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李榮梅等(2015)研究表明: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要素、管理者的風險管理理念要素、組織結構要素與企業總體的內部控制目標顯著正相關。
上述諸位學者從多個角度對我國企業內部環境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于建筑施工行業來說,由于自身的其行業特點,這些研究未曾涉及建筑施工行業的內部環境因素。
2 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影響因素體系分析模型
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根據建筑業自身特點及中建公司內部控制實施情況,在諸多管理專家的幫助下,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AHP),本文設計和構建了董事會、財務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和檢查監督五個方面的內部環境因素作為一級指標體系,即準則層,并在各一級指標體系下構建了二十項二級影響指標作為指標層,即在董事長準則層下,構建了董事長綜合素質、權利集中度、董事會召開的頻率、董事會規模四項指標層,在財務管理準則層下構建了部門的獨立性、財務人員綜合素質、財務報告的質量和財務崗位的設置四個指標層,在企業文化準則層下構建了企業價值觀、員工綜合素質、改革創新能力和企業和諧氛圍的營造四個指標層,在人力資源管理準則層下構建了員工晉升的合理性,員工的教育培訓、招聘制度的完善性和考核激勵制度完善性四個指標層,在監督檢查準則層下構建了檢查評比及時性、檢查開展次數、評估報告及時性和缺陷披露和整改的及時性四個指標層,具體如下圖1建筑業內部環境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體系所示。通過在有關各分公司及項目部進行的196份問卷調查進行數據采集和統計,具體分析內部環境因素對內部控制實施的影響力。
2.1 建立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
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按照圖1的模型,將影響因素對于上層因素的重要程度兩兩對比,按照表1的重要性標度構造判斷矩陣。表1中,內部因素對于內控的影響體系X作為目標層,董事長及監督檢查(X1~X5)等作為準則層,綜合素質及問題披露與整改及時性(X11~X54)等作為具體指標層,構建準則層Xi相對于目標層X的判斷矩陣X=(Zij)n×n,其中Zij是準則層Xij第i個因素和第j個因素相對于目標層X的相對重要程度,同理可以建立指標層Xij相對于準則層Xi的判斷矩陣Xi=(Yil),見表1。
2.2 準則層的權重計算及層次單排序檢驗
所謂層次單排序,就是確定某一層次各因素對上一層次某因素的影響程度,并依次排出順序。根據判斷矩陣X計算出準則層Xi中的因素相對于目標層X的權重,根據這些權重排序。矩陣向量的計算,可以采用方根法和積法兩種方法,并求出矩陣最大特征值λmax,計算出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I.(Consistency Index)=(λmax-n)/(n-1)。若CI=0,表明該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若CI≠0,則根據隨機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C.I/R.I來推理,R.I(random index)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可以根據判斷矩陣不同的階數查表查得,如表2。若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則需要對矩陣進行修正。
通過計算可得知:當n=5時,λmax=5.441 8,CI=0.110 45,RI=1.118 5,CR=0.098 7<0.1。由此可見,該矩陣整體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即準則層五項指標權重分別為0.578 8,0.225 3, 0.098 6,0.059 2,0.038 1。
2.3 具體影響因素指標層權重計算及層次總排序檢驗
所謂層次總排序就是通過計算得到的某一層次所有因素對于目標層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這一過程需要從上到下逐層排序進行,低層次的單排序就是對上一層的總排序。按照AHP計算步驟方法,計算可知,判斷矩陣1~5的一致性檢驗均可以接受。則各指標層的權重依次為:
Xij=[0.632 8,0.242 2,0.075 6,0.049 4;0.560 3,0.245 9,0.134 7,
0.059 1;0.382 4,0.378 8,0.181 3,0.057 5;0.186 1,0.072 6,0.622 4,
0.118 9;0.149 5,0.053 4,0.645 7,0.151 4]T。
3 基于模糊綜合分析的影響力體系分析
由于上述AHP模型指標層的評價大都具有模糊性,難以直接用具體的數字來量化表示,因此,本文利用模糊綜合分析法來分析評價。
3.1 確定評價對象的因素論域
根據上述表1所列示的對建筑業內部控制影響的內部環境因素,構建因素論域U,U={u1u2,…,un},其中un代表影響因素,每個因素按照對評價對象的影響程度可以分為若干等級。
3.2 確定評語等級論域
根據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情況,建立評語等級論域,X={X1,X2,…Xn},式中X代表評價集,Xn代表評價指標。按照模糊數學方法可以對評語集采用5級或9級劃分法,通過給評語賦值,獲得各個備選方案的模糊語言評分。本文將影響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即X={較大,大,中,小,較小},相應的分數集為{9,7,5,3,1},較大={7 3.3 計算各方案模糊綜合評價指標做出決策。 根據本文上述AHP計算所得出的各影響因素權重指標來進行各方案的模糊綜合評價。 首先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X1=(0.632 8,0.242 2,0.075 6,0.049 4)· 計算結果為:(0.701 2,0.185 0,0.060,0.053 8,0.000 0),影響力為8.067 1。 同理可得: X2=(0.699 2,0.177 7,0.066 4,0.0056 7,0.000 0),影響力為8.038 6; X3=(0.696 7,0.173 2,0.071 0,0.059 1,0.000 0),影響力為8.0151; X4=(0.680 8,0.119 9,0.118 2,0.081 1,0.000 0),影響力為7.8007;
X5=(0.682 9,0.112 7,0.122 1,0.082 3,0.000 0), 影響力為7.792 3。
利用一級模糊評價的結果,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
X=(0.578 8,0.225 3,0.098 6,0.059 2,0.038 1)·
計算結果為:(0.698 4,0.175 6,0.068 3,0.057 7,0.000 0)。根據計算結果,采用加權計算法并根據評語等級論域的分級標準可得出對于總體目標的綜合評判值為8.029 4。根據模糊評定等級論域可知,該模型的總體綜合評定屬于內部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力“較大”等級。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可知,董事會因素權重最大,為0.578 8,綜合影響力為8.067 1,財務管理因素次之,權重為,0.225 3,綜合影響力為8.038 6,企業文化權重為0.098 6,綜合影響力為8.015 1,人力資源管理因素權重為0.059 2,綜合影響力為7.800 7,監督檢查因素權重為0.038 1,綜合影響力為7.792 3。由此可見五個準則層的影響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力處于“較大”程度等級。 因此新常態下,建筑業內部控制的運行效果,受企業內部環境因素影響力較大,同時在內部環境因素中,受董事會因素的影響力最大,同時還受到財務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和監督檢查等因素的影響。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在經濟新常態下,建筑行業面對社會政治經濟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思路,優化升級內部管理結構,完善內部控制,走創新發展之路。在內部控制運行過程中,董事會因素對內部控制運行的質量和效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者成正相關關系。調整梳理內部控制流程,充分發揮企業董事長個人綜合才能,定時召開董事會解決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同時,切實履行財務部門監督管理職能,實行不相容崗位的分離,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和財務報告的質量,維護企業利益。對于其他內部環境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內部控制運行的質量和效果,我們要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配置資源,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及時披露信息,加強審計,切實發揮內部控制的功效。
4 結 語
本文旨在通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相結合的方法,結合建筑業實際情況,客觀、合理的選擇評價指標,構建經濟新常態下建筑業內部環境具體因素對內部控制運行的影響體系模型,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機結合,克服了選擇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一個客觀的參考依據。面對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解決內部問題的出發點和措施也應適時調整。構建建筑業內部環境對內部控制影響的評價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評價理論的發展需要不斷動態的調整和更新。我們也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創新,才能逐步完善建筑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促進建筑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壯大,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造福人民。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S] .2008.
[2]南建設.企業內部環境的概念及構成要素研究述評及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5,37(4):76-83.
[3]楊有紅.論內部控制環境的主導與環境優化[J].會計研究,2013(5):67-72.
[4]李育紅.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3):75-80.
[5]朱世昌.內部環境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09(8):84-86.
[6]張睿.淺析內部環境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2(22):122-123.
[7]李榮梅,等.企業內部環境與內部控制目標[J].遼寧大學學報,2015,43(1):85-91.
[8]胡永宏,賀思輝.綜合評價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0
[9]劉新憲,朱道立.選擇與判斷-AHP(層次分析法)決策[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10]趙煥臣,許樹柏,和金生.層次分析法—— 一種簡易的新決策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14.
[11]徐俊,劉娜.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與實際應用[J].情報探索,2008(12):113-115.
[12]陳漢文,王韋程.董事長特征、薪酬水平與內部控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