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玲玲 張 鈞/江蘇省如皋市農林科技與信息中心
物聯網驅動如皋現代農業發展
季玲玲 張 鈞/江蘇省如皋市農林科技與信息中心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得到了普遍應用,實現了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改變了過去粗放、低效、劣質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給農業帶來了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上的轉變。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不斷探索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大田種植等產業應用速度明顯加快。全市農業物聯網應用面積近萬畝,物聯網應用企業56家,涵蓋大田種植、果蔬生產、花木栽培、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多個產業。
為了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加快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各領域的應用步伐,如皋市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創新農業物聯網建設推廣應用機制,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以市場為主導,采用“多方投入、自愿建設”的模式,鼓勵農業生產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業物聯網建設。自2014年起,在每年的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激勵辦法”中,針對原有連片標準鋼架大棚200畝以上或連片連棟鋼架大棚50畝以上并正常運轉的園區采用物聯網技術實施智能化管理的,按新建設施投資額的10%~30%進行獎補,封頂30萬元;新建物聯網設備齊全的畜禽養殖場、水產養殖場棚舍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獎補40元。激勵辦法調動了多方積極性,為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探索了一條“多元共建”的道路。
農業物聯網的應用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還存在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平衡現象。為此,如皋將農業物聯網應用列入市委、市政府一年一度的“農業農村工作重點目標任務考核辦法”中,要求各鎮每年完成一個農業應用物聯網示范點建設,從示范點應用自動化生產設施設備、精準化監測控制等農業物聯網技術方面進行考核,強化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全程應用。基本分為1分,完成市定目標任務得基本分,超額或未完成任務的按比例得分。考核的驅動,帶來了全市農業應用物聯網的蓬勃發展,應用技術不斷提升,應用典型不斷涌現,如皋裕康牧業畜禽智能化養殖、金陽農場“智慧農業園”精準農業生產等成為全市應用物聯網發展起來的典范。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著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要務,也是農業應用物聯網發展方向。幾年來,如皋借助省級農業發展的各類項目扶持,積極引導鼓勵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智能農業。要求申報8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的企業或主體必須考慮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加強農業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投入,把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于企業生產的全過程。申報80萬元以下的項目,同等條件下有物聯網應用技術投入的企業優先獲得項目資金補助。企業在獲得項目資金扶持后,充分應用物聯網技術,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為了讓農業生產、農民經營實現“環境可測、生產可控、產品可售、質量可溯”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如皋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增收為目標,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如皋市現代農業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全面推動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經營等全面信息化。平臺涵蓋了設施農業物聯管理系統、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專家遠程診斷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管理系統、農業生產特需處置申報系統、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系統、農業項目管理系統、智能辦公管理系統和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展示展銷平臺以及線下公共服務中心等一系列具有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體系,全方位對全市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分析,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依據,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業務支持,為農產品及休閑農業展示展銷提供服務,引領全市互聯網農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