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湖北文理學院 理工學院,湖北 襄陽 441100)
來,我國跨國電商交易增長迅速,遠超同期傳統外貿增速,成為了驅動貿易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本文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探析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 跨境電商;現狀;挑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69
[中圖分類號] F724.6;F7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133- 02
0 引 言
近年來,我國跨國電商交易增長迅速,遠超同期外貿增速。據商務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約為5.4萬億人民幣,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8.57%。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在我國對外貿易增速放緩背景下,跨境電商的業務在快速發展,成為了未來驅動貿易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1 我國跨國電商發展現狀
1.1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占進出口貿易額比例不斷提高
當前世界貿易增速趨于收斂,為開拓市場、提高效益,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著力于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拉近與國外消費者距離,而跨境電子商務正為此提供了有利的渠道。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進出口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跨境電商貿易也快速增長。2015 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 5.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8.57%,占我國進出口總值 21.96%,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超過20萬家。據商務部測算,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從2008年的0.8萬億元增長到6.5萬億元,占整個外貿規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
1.2 從進出口結構來看,出口跨境電商延續快速發展態勢
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占比較大。從 2015 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看,中國跨境電商中出口占比達到 83.2%,進口比例 16.8%。預計未來幾年跨境電商進口的份額占比將逐步提升,隨著網購市場的逐步開放以及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形成,未來進口電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占比也將逐步提升,尤其是以海淘為代表的境外購物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的青睞,所以跨境電商進口份額占比將會保持相對平穩緩慢的提升。
跨境電商出口方面,出口電商零售部分近幾年規模成長很快,2015年,中國出口跨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7200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第三方跨境平臺類憑借低門檻、廣覆蓋的特點近年來迅速壯大,其中阿里和速賣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交易平臺,而Ebay、Amazon也在借助自身平臺優勢將國內產品銷售至海外消費者。隨著物流配套的持續升級,尤其是海外倉模式的興起,出口電商在品類與區域擴張上正在加快,而整個支付體系的進一步打通也將有助于跨境購物的便利化與安全化將促進跨境支付業務迎來實質性發展。
1.3 以業務模式來看,以B2B業務為主,B2C模式逐漸興起
跨境電商按照運營模式可分為跨境B2B和跨境零售(B2C、C2C)。其中,外貿B2B在跨境電商中居于主導地位,以阿里巴巴與環球資源為代表的B2B模式主要是信息與廣告發布為主,憑借收取會員費和營銷推廣費盈利。這是因為外貿B2B單筆交易金額較大,大多數訂單需要進行多次磋商才能達成協議,同時長期穩定訂單較多,一般只在線上進行貿易信息的發布與搜索,最終交易在線下完成。
而零售跨境電商直面終端客戶,目前在跨境電商中比重較低。2015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B2B與網上零售占比情況B2B占83.2%,網上零售占16.8%。預計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中B2B交易占比仍將達到89%左右。
2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跨境電子商務法律體系亟須建立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法律的沖擊,最主要的原因是現今應用于國際貿易的法律不健全。目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制定一些相應的電子商務法律,以解決電子商務上發生的各種糾紛。2014年7月,海關總署公布了第56號公告《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該文件對之前電子商務跨境試點工作進行了總結和整理,文件明確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合法地位,強調后續口岸海關對電商需要進行系統監管,《公告》的出臺意味著跨境電子商務將從試點走向推廣。
2.2 跨境物流成本較高
我國跨境物流體系不完善,配送周期過長,以出口為例,從國內到美國和歐洲一般要7-15天,到巴西、俄羅斯要25-35天,相比于國內網上購物3天左右的物流時間,等待時間過長嚴重影響購物體驗。同時,部分境外地區難以追蹤物流,包裹破損甚至丟失的問題也經常出現。由于跨境電商B2C的單件體量小,較為依賴航空運輸,導致物流價格偏高。目前物流費用大約占到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銷售費用的25%,成為跨境電商利潤的主要吞噬點。
2.3 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
由于跨境電商是跨越國界的,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如果管轄權的認定存在爭議,我國現行消費者保護法律法規很難保障消費者的跨境電商消費權益,將提高消費者維權的成本。如當前大量進口的母嬰用品和食品,國內商品標準與海外商品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性,以跨境包裹形式入境后很難進行完全的檢疫檢測,可能會帶來商品使用問題食品安全隱患。一旦發生涉及較多人數的事故,國內消費者很難通過國際訴訟獲得賠償。考慮到跨境電商消費的物流成本較高,跨國退換貨難度也較大。
2.4 跨境電商服務體系不完善
海關監管方面,跨境B2C電商全面放開之后,小規模B2B和B2C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交易頻次的增加帶來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等方面服務工作量的幾何 級增長,這增加了監管難度,對海關監管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戰。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中很大的一塊存在于個人海外代購,對于這一部分,海關的監管,征稅等還存在很大的難度。新稅制度的落地對于這方面稅收的流失有一定的減緩作用,但這僅僅改善的是稅收方面的不足,除此以外,海關對于個人代購的監管還有很多的問題。
2.5 跨境電子支付安全需加強
支付結算是涉及交易雙方的資金安全,是跨境貿易電商的核心環節。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可能由于系統故障導致支付信息丟失,更為重要的是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問題。電子支付是國際電子商務進行的必要條件,也是交易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梢哉f,如果沒有第三方支付,就沒有電子商務產業的今天??缇畴娮由虅找搽x不開第三方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國際化和安全性已然成為占領未來消費者市場的重要條件。
2.6 稅收及仿貨方面
一方面是稅收,跨境B2C交易金額有一定限制,超過規定額度需繳納關稅。而海外買家使用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完成的交易無法進行核銷退稅。收款到結算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供應商可能面臨匯率的波動或損失。另一方面是仿貨,B2C平臺因產品數量多,產品審核壓力大,盡管各平臺會加大仿貨、知識產權的控制與審核,但一旦存在仿貨交易,可能面臨被投訴以及海關查驗沒收的風險。
3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國跨境電商的業務取得了迅速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是發展我國跨境電商業務的關鍵。
主要參考文獻
[1]齊雅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J.]對外經貿,2016(8):146-147.
[2]包雙雙,馬尚平.海關新政下跨境電子商務的機遇與挑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