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申霞
(1.河南理工大學 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2.河南理工大學 應急管理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 要] 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如何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成為學者們日益關注的重點。從概念、體系架構、存在問題、風險評價、國外啟示、解決對策等方面總結了對于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公共安全的未來研究方向,尤其是城市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安全文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13
[中圖分類號] D63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208- 02
0 引 言
2014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54.77%,城鎮化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面對城市問題頻發的現狀,學者們在城市公共安全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對什么是城市公共安全進行了理論概括,進而對城市公共安全的體系架構、管理問題、評價體系、國外啟示和解決對策等進行了一系列詳細深入的研究。
1 城市公共安全的概念
對于城市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學者們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出發,對城市公共安全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釋。總的來說,城市公共安全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有學者指出,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發生突發事件的狀態和能力,并使社會和公民個人在從事和進行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和交往時有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和秩序%。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城市公共安全的認識不夠、意識薄弱、防災和自救能力欠缺
城市居民不僅安全意識薄弱,而且欠缺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能力,接受過危機應對和生存救濟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培訓的不到10%%。此外,安全意識的缺乏還表現在某些管理部門和行政人員乃至整個社會中。對公共安全問題不重視,或者由于缺乏經驗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程度,輕視安全隱患,停留在“亡羊補牢”的階段,沒有做到未雨綢繆、提前預防。
2.2 機構設置不完善,職權交叉,缺乏統一長效的協調聯動機構
當前,城市公共安全仍然是以分部門、分災種的條塊分割式管理模式為主,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被人為地分割,各種類型的災害與突發事件都有各自對應的職能部門來處理。這種管理模式首先使每個職能部門都建立了部門內部的應對機制,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其次,一個問題往往由多個部門共同解決,部門之間的措施、資源和信息難以統籌協調、統一調配。
2.3 社會互動不足,難以有效調動社會資源
我國公共管理領域一直存在著“強政府、弱社會”的現象,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上多采取“壟斷式管理”,缺乏對社會問題和公民需求的深入了解。有學者提出,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日益深入,個體化、多元化的利益訴求和矛盾突出,并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3 城市公共安全對策研究
3.1 加強公眾安全意識教育
加強公眾安全意識和危機意識教育、加強公民自救他救能力培訓,可以減少和避免因行為不當而造成的損失擴大,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做到臨危不亂,聽從指揮。此外,對城市居民進行安全教育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安全氛圍。加強公眾安全意識教育的主要責任在政府,政府應該建立自身主導的公共安全宣傳引導系統,加強日常對公眾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識、防范知識的普及,強化對公民公共道德、公民義務的宣教,以提高公眾維護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3.2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有學者從政府內部關系和外部管理兩個角度出發,提出在政府內部構建伙伴型“府際合作”機制的設想,加強行為主體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深度合作;在政府與社會關系上構建“雙維度、多線性”的協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體系的新思路,在完善政府內部治理結構和充分動員社會化力量的基礎上,從政府系統內的自循環逐步過渡到政府與社會協同治理的雙循環。秦攀博根據政府和公眾在公共安全防不勝防時產生的“無力感”,提出建立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改善城市居民內心存在的安全焦慮。
3.3 加強城市公共安全規劃
孫明提出城市公共安全規劃應包括理論規劃和技術規劃兩個要點,并進行了具體分析。胡志良指出,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是城市健康持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的體系框架應包括基于綜合防災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認知、基于過程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時間體系和基于規劃需求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空間體系。
4 評述與展望
當今城市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受到學者們更為廣泛的關注。學者們從概念、體系架構、存在問題、評價、國外啟示以及解決對策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的研究,但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對城市公共安全問題的產生原因需要更為深入的探究。筆者認為,城市安全文化的缺失,也是造成城市公共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未來對于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可以圍繞兩個方面來展開:首先,加強對于城市公共安全體系構件的縱深研究,研究其運行機制,深入挖掘內在機理,從本質上解決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其次,加強城市安全文化的研究,城市安全文化作為影響城市公共安全的隱性因素,其蘊含的學術價值需要更為深入的探討。
主要參考文獻
[1]趙躍昕.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和對策[J].法學雜志,2011(z1):192-193.
[3]董華,張吉光.城市公共安全:應急與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4]郭再富.安全城市內涵及其持續改進過程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12):53-57.